公元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十一路诸侯发兵讨伐董卓。可是实力雄厚的诸侯们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相互观望、防备,谁也不愿消耗实力去与董卓硬拼。他们正像尚书郑泰预料的那样“不愿同心协力,不肯共同进退”,内耗严重。
相反,实力较弱,甚至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的曹操和孙坚却抛除顾虑,不计代价,冲锋在前。
曹操带领五千人进军,却惨败而回
当初,董卓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想与他商讨政事。曹操不屑与其为伍,改名换姓从小路逃回陈留老家后,散尽家资,白手起家,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尽管人数少,力量弱,但当他看到袁绍等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反对董卓时,似乎看到了希望,义无反顾地参与了这一轰轰烈烈的壮举。
董卓见袁绍等人声势浩大,就逼迫皇帝迁都长安,自己却依然留守洛阳。袁绍等人认为董卓兵力雄厚,谁也不敢率先攻打。可旁边一心反董的曹操却急了,说:“为了消灭董卓,这么多人兴师动众聚集在一起,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如果他不迁都,以皇上的名义继续驻守洛阳,那么仍旧名正言顺,我们要攻打他可能还会有一些顾虑。但现在他烧毁了洛阳的宫殿,逼迫皇上西迁长安,百姓不知所从,这正是攻打他的有利时机。我们可以趁机将其一举消灭,机不可失。”
但曹操人微言轻,位高权重的诸侯们不愿冒险,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于是,曹操只好自己带领军队向西进军,想要占领成皋,张邈同他关系好,见其人少,就派遣将军卫兹带领部分军队随他作战。但在荥阳,他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了,死伤不少兵马。曹操和他的战马也都中了箭,顿时处于危险之中。他的堂弟曹洪只好将战马让与曹操,但曹操拒绝了,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不能没有你。”于是曹操含泪上马,曹洪步行跟随。幸运的是,他们这对难兄难弟趁着夜色逃走了。
作为军人,即使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也不为可惜。但让他伤心的是,自己带着为数不多的军队在前线拼命死战的同时,在酸枣大本营的各路十余万军马却每天都在饮酒聚会,不思进取。曹操回到酸枣后,指责他们忘记了起兵的初衷,并对如何攻打董卓提出了具体的军事部署意见,但诸侯们依然不为所动。
曹操失望极了,本想仰仗诸侯们的实力,大干一场,但人心不齐,难以如愿。他知道自己兵微将寡,仅凭满腔热血无法成功。唯有拥有雄厚实力,说话才有份量,做事才有底气。于是,他和夏侯惇来到扬州招募新兵,但仅获得一千多人。
不久以后,驻扎在酸枣的各路军队因为粮食吃光了,兵众四处逃散。
孙坚斩华雄、败吕布、追董卓,杀入洛阳
长沙太守孙坚与袁术合兵,接受袁术领导。孙坚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后,收集残部进驻阳人。董卓又派东郡太守胡轸攻打孙坚,但胡轸反被孙坚打败,其部下华雄也被孙坚斩杀。这时,有人忌妒了,对袁术说:“如果孙坚攻占了洛阳,你就无法控制他了,这是去了狼而得了虎。”袁术受其蛊惑而心生疑虑,就不再给孙坚提供粮草。这可惹恼了孙坚,自己受他之命攻打董卓,他却断其粮草,太不厚道了。孙坚不得已连夜赶回见到袁术,义正言辞地说:“我奋不顾身攻打董卓,上为国家讨贼,下为你家报仇,你怎能听信谗言怀疑我?”袁术被问得十分难堪,无言以对,只好当即发粮。
孙坚回到驻地。董卓为了拉拢他,想要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并让他将适合担任刺史、太守的子弟列出一个名单,承诺由他举荐任用。这个诱惑比较大,一般人可能拒绝不了,但孙坚定力十足,不为所动,并继续进军。离洛阳只有九十里了,董卓不得不亲自出马,但被孙坚打败,只好退守渑池。
孙坚进入洛阳后,立即攻打吕布,吕布败逃。 于是,孙坚在打扫皇帝宗庙,找到传国御玺后,又向身在渑池的董卓出兵,董卓被迫离开洛阳来到长安。
孙坚受袁术派遣,在前线与董卓拼命死战这段时间里,关东各州、郡的长官却只顾着相互吞并,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袁绍还派周昂占领了孙坚的根据地阳城,让人心寒。
如果各路诸侯继续这样相互猜忌、防备、拆台,哪还有战斗力!哪还能灭董卓!
但幸运的是,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了,用不着诸侯们出手了。
曹操和孙坚都不傻,为何明知自己实力弱还要处处争先?因为他们想要趁此机会,扬名立万,获得认可,一举奠定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事实上,他们确实做到了,经此一战,威信大增,为开拓自己的宏伟事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