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问路斩樵,成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你觉得他做得对吗?

2022年09月11日23:22:33 历史 1532

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似乎选择性地喜欢看别人讲自己怎么成功,对那些失败的人和事情视而不见,就如某位成功人士的评价一样,成功者都喜欢说自己多么高瞻远瞩,简直就是吹牛逼,在成功的路上那么多的偶然性却永远选择忽视。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古老国度,人们都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那些年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将相都是传奇,那个多多益善的大将军韩信,被人称为国士无双,后来因自己的妇人之见而没有造反,可是你知道他也曾杀伐果断过吗?他的问路斩樵你认同吗?

韩信问路斩樵,成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你觉得他做得对吗? - 天天要闻

曾经的杀伐果决

韩信在大家的眼中,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个体,在自己掌握三分之一地盘的时候,手下的谋士劝他三分天下,韩信幼稚的以为自己为刘邦打下天下不会遭到清算,结果死于吕雉这个妇人之手,许多人都认为韩信这样天真的想法是他的妇人之见害了自己,可是那样一个战必胜攻必取的大将军,肯定不是一个妇人之仁的人。

韩信问路斩樵,成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你觉得他做得对吗? - 天天要闻

韩信的内心只是感恩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才选择了没有背叛刘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韩信,在受到樵夫的帮助之后,却将那个樵夫斩杀了,韩信不是有恩必报吗?对这个樵夫的恩情为啥就是一刀了之,体现的是韩信作为大将军的杀伐决断。

事情需要保密

在《西汉演义》里描述到,韩信被拜为大将军以后,率领着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在出陈仓小道的时候,遇见了给他们指路的樵夫,在知道了正确的道路以后,韩信果断的将樵夫给杀了,他身上背负的是整个汉军的成败,如果不杀樵夫,一旦被章邯知道了,他们的行动将会毫无意义。

韩信问路斩樵,成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你觉得他做得对吗? - 天天要闻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不能小看自己的对手,不能有任何一次疏忽,项羽手下的龙且堪称万人敌,结果被韩信水淹了,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是周密的部署,每一次失败背后都是自己的疏忽,《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每一次和对手打仗能获得胜利,敌人自身的原因才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周易》里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不论做什么事情,想要成功都是必须保密的,韩信一人身系汉军将士的安危,怎么可能因为一点虚名而害整个军队的安危,如果章邯的密探从樵夫这里知道消息,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汉王朝了。

韩信问路斩樵,成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你觉得他做得对吗? - 天天要闻

韩非子曾经就说过“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信作为一个想要证明自己价值的人,能忍受胯下之辱,又怎么会因为这样一个人,影响他的成功和心中打败项羽的功业之心。

成功者的舞台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背后,许多都会有龌龊的事情存在,只是没有人会去点破这样的窗户纸,有道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大家都是生活中的匆匆过客,都只是在意成功者的主角光环,谁会在乎失败者的哭泣。

韩信问路斩樵,成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你觉得他做得对吗? - 天天要闻

楚汉争雄的几年,韩信的确称得上国士无双,将天下一人的项羽打得节节败退,人们记得的是刘邦建立的大汉,记得的是韩信的用兵如神,对于项羽投来的都是惋惜的目光,在大家的歌声里,永远只会赞扬胜利者,对失败者大多不会同情。

即使韩信做得不对,后来似乎也得到了被皇帝斩杀的报应,然而人们对于韩信更多的认识是他的坚韧,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知道韩信背水一战以少胜多,知道韩信四面楚歌和十面埋伏打败了项羽,更多的都是赞扬,对于那个被杀的樵夫,只是偶尔有人提起罢了,赢者通吃是这个社会普遍的事情,胜利者永远掌握话语权。

韩信问路斩樵,成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你觉得他做得对吗? - 天天要闻

结语

在人们追求成功的时候,没有什么对错,只要成功了,曾经的那些污点会被自己强大的光芒所覆盖,这就是生活的规律,没有谁会和站在顶点的人较劲,国人只会对胜利和成功痴迷,这就是大家内卷的原因,都想赢。

在奔赴成功的路上,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手,要做的就是超越,你的任何一次放纵,都会让自己将来面对更大的困难,妇人之仁的失败带来的只能是别人的嘲笑,“和光同尘”不过是最美好的互相欺骗,谁不在私下向着更光明的地方前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1948年2月的一个寒夜,福建宁德大窝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后脑。他踉跄倒地,三名黑影扑上,棍棒如雨点般落下。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国民党高官,也非日军将领,而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师政委、闽东革命领袖阮英平。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 天天要闻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住在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办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湿,他常把褥子拿出来晒太阳。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 天天要闻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参加“母亲节•母亲河,接来老妈,顺着黄河滨州“活动,头一站是邹平码头梯子坝。在那,我们发现:当地有个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此人,叫马振西,是个治黄模范。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他是邹平市码头
延安初印象,宝塔山远眺,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 天天要闻

延安初印象,宝塔山远眺,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买了最早一班从西安到延安的动车,开启红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来到站前广场,仍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车站内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前厅两侧的一至二层,分别停放着东风4和复兴号、以及前进蒸汽机车与和谐货运电力机车,代表着我国铁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