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长达4年残酷的靖难战争落下帷幕,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攻占当时大明帝国的都城南京,大明帝国第二任正统继承人、朱元璋的长孙、明惠帝朱允炆失踪(有说自焚而死的,也有说逃走的不管,但终究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管朱允炆的下落如何,大明帝国依旧迎来了它的新时代,朱棣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了南京城,毫无疑问,朱棣成为了大明帝国新的主人。彼时的朱棣四十二岁,正当盛年。
朱棣废除了朱允炆的建文年号,开创了自己的年号,是为永乐,气势恢宏的永乐时代正式来临。就在朱棣充满信心大干一番的时候,南京城内的百官却罕见地“硬气”了一回,他们视朱棣为篡位者,南京城内数百名官员只有寥寥30余人投靠了朱棣,绝大部分人依旧效忠于朱允炆,虽然南京易手,建文失踪,但依旧无法让他们改换阵营。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朱棣举起了屠刀,对这些不合作的官员实行大规模的肉体消灭,一时间南京城内血流成河,朱棣以铁腕手段稳定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但南京城内那些人异样的眼光使得朱棣难以释怀,不管怎么说,他篡位的事实已经是再也无法抹除,百年之后又有何面目去面对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和大哥(朱标)。
朱棣的雄才大略,再加上自己内心深处的负罪感,朱棣迫切希望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他要向全天下人证明,他才是大明最合适的主人。朱棣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大明帝国的强盛事业中。在大明的北部边境,朱棣亲率大明军队深入沙漠打击鞑靼、瓦剌等威胁大明边境的势力,庇护了大明的子民。在中南半岛,朱棣任命自己最优秀的将领张辅收复了自五代以来独立的越南,在越南重建交趾行省,大明的势力深入到了中南半岛深处。在西部边境,朱棣以强势实力遏止住了帖木儿帝国向东扩张的脚步,大明成为亚洲独一无二的霸主,大明以强势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所谓“无敌是多么寂寞”,朱棣在以强势手段确立了大明在东亚的共主地位,但辽阔的大海限制了大明与外界的联系,朱棣要做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他要将大明的国威远播海外,他要征服大海,成就万世不朽的功业。
得益于宋元时期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沉淀,永乐时期的大明已经具备了向远洋航行的技术条件,而明初强大的国力也足以支撑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于是朱棣任命自己最信任的宦官、大明的航海专家郑和为帝国远洋舰队的总司令。这是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是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无敌舰队”,它由300艘大型船舶、27000多名精锐的水兵组成,它装备了当时实际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带领这支无与伦比的舰队开始了远洋航行,此后28年,先后七次,史称郑和下西洋。
郑和舰队先后出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足迹遍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郑和舰队所到之地,坚持和平原则,缔结友好条约,将其纳入大明的宗藩体系。大明不以强凌弱,要知道如果大明愿意,郑和舰队对这些国家那就是降维打击,但大明没有如此行事,而是尊重沿途的国家,发展与他们的联系和贸易,郑和的航行是一次和平之旅,郑和以和平的手段让大明成为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面上的主人,大明的国威远播到了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