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出家为尼,剃度时说了8个字,老尼听后剃刀差点落地

2022年09月10日22:16:02 历史 1390

武则天出家为尼,剃度时说了8个字,老尼听后剃刀差点落地 - 天天要闻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李世民弥留之际武则天曾向他承诺,等皇帝去世她愿意削发为尼,一生常伴青灯。

按照唐朝宫廷律例的要求,感业寺是专门接纳宫廷嫔妃出家的专用寺院,所以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去了感业寺。

而入寺之后按照惯例,剃发之前有旁人会询问:今为汝除去顶发许不?

剃发者自当回复一个“许”字。

然而当住持老尼姑询问武则天的时候,她却说出“发落复生,首级不会”这八个字。

武则天出家为尼,剃度时说了8个字,老尼听后剃刀差点落地 - 天天要闻

住持不免惊慌,武则天的这句话颇有恐吓之意。也正因如此,住持惊吓之余手中的剃刀差点落地。事后住持就向弟子交代了后事,同时也将武则天的这句话流传了下来。

“我命由我,不由天”,武则天就是这样一位心比天高的女子。当她以美貌征服皇帝成为嫔妃的那一刻,她自信通往天堂的大门已经为她打开,凭借自己的姿色和聪慧,一定可以获得皇帝宠爱。

然而现实却啪啪打脸,李世民勇武非凡,阅人无数,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武则天稚嫩且拙劣的演技。因此武则天一直被冷落,不仅12年未孕,而且品级一直没有提升,甚至在李世民去世之前还以软语逼迫而远离皇宫,不然她必然逃不开杀身之祸。

要知道当时李世民后宫嫔妃大多数都没有子嗣,可她们却可以留在皇宫享受荣华,只有少数人被迫出家,其中就有武则天。由此可见,李世民确实不待见武则天。

当内心的憧憬和现实的残酷相互碰撞,武则天怎能不恼,怎能不怨?当她跪在佛前看着住持手拿剃刀的那一刻,一般人或许就认命了。

武则天出家为尼,剃度时说了8个字,老尼听后剃刀差点落地 - 天天要闻

当然,武则天对未来还有憧憬,当她看到剃刀之时,心中也不免五味杂陈,这才有感而发说了这句话。换句话说,武则天的话并非是完全针对老尼姑。

其实这句话有三层含义,老尼姑只理解了第一层的字面意思,却没有看透根本,错误地认为这是武则天在威胁自己。

从字面意思来看“发落复生”说的是头发虽然剃去,但迟早可以长出来。“首级不会”就颇有恐吓之意,结合上半句可以理解为,若将来我飞黄腾达,一定要拿你的首级来报今日剃发之仇。

住持老尼听了以后自然恐慌。

不过也并不重要了,毕竟出家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即便将来武则天飞黄腾达之后前来兴师问罪,也自当是解脱了。

武则天出家为尼,剃度时说了8个字,老尼听后剃刀差点落地 - 天天要闻

而第二层含义是“庆幸”,从武则天当时的情况来看,李世民临终前对她心存杀机,武则天聪慧看出了玄机,这才承诺出家为尼,远离是非。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先保住命,庆幸的是李世民最终放过了她。

命虽然保住了,但也要有机会东山再起才行?

所以第三层含义就是“希望”,只不过这份希望能否成真,她并不知道。众所周知,在李世民重病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有过缠绵,不过这段感情持续的时间太短,再加上李治二人天南地北无法相见,而李治身边更是美女如云,万一将她忘记该如何是好?

所以李治最终能否将她救出苦海,她也不敢打包票。

武则天出家为尼,剃度时说了8个字,老尼听后剃刀差点落地 - 天天要闻

综合下来就是恐吓住持老尼、庆幸可以活下来以及希望自己东山再起这三层含义。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只要能够保住命,将来一定可以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不过武则天并没有把希望寄托给上天,出家之后她想方设法引起李治的注意,为此她特意为李治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如意娘》。

而李治这边登基之后,每天处理大量事务,还要和群臣搞好关系,再加上唐朝李氏有一种遗传病,导致李治的身体时常抱恙,因此早就把武则天忘得一干二净。

或许是武则天对老尼的威胁起了效果,那首《如意娘》被送到了李治的手中。而李治看到之后,往日温情的回忆浮现在眼前。

武则天出家为尼,剃度时说了8个字,老尼听后剃刀差点落地 - 天天要闻

巧的是,李世民的周年祭祀大典就在感业寺举行,李治马不停蹄来到感业寺,当二人再次见面之后就出现了“鹊桥相会”的感人场景。

史书有载:

“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

瞧一瞧,两个人抱头痛哭,互诉衷肠,可见当时的场面非常温馨。有了这次见面,武则天的希望成为了现实。

没多久她就重新入宫,之后斗皇后,战萧淑妃,最后连长孙无忌等一干老臣也斩于马下。

这样的气魄、智慧和权谋,纵观古今,别说女子,男子都鲜有她出色。

参考资料:《旧唐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褒贬千年难定论!隋炀帝是昏君,还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闻

褒贬千年难定论!隋炀帝是昏君,还是千古一帝?

大业元年的江都,烟花如星雨般坠落在运河之上,将整条河面染成流动的霞色。隋炀帝杨广斜倚在龙舟二楼的朱漆栏杆旁,手中的夜光杯映着粼粼波光。他望着舞姬们随风翻飞的广袖,忽然吟道:“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一旁的萧皇后轻笑道:“陛下新作,怕是又要
基督教为什么不停分裂?21世纪,天主教还会分裂吗? - 天天要闻

基督教为什么不停分裂?21世纪,天主教还会分裂吗?

谁会成为下一任天主教教宗?在教宗方济各去世后,这是悬于14亿天主教教徒头上的“上帝之问”。选举下一任教宗的秘密会议(conclave),召开在即。全球80岁以下的枢机主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衣主教”,正在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
莫斯科举行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 - 天天要闻

莫斯科举行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

5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战机编队飞过红场,参加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5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战机编队飞过红场,参加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5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战机编队飞过红场,参加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
古代被发配的犯人,为什么途中有机会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惊 - 天天要闻

古代被发配的犯人,为什么途中有机会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惊

当我们谈论起古代犯罪的人,大家都会想到的一个场景就是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然后有众多的官兵押往刑场或者是发配至某个地方。不过在官兵押送发配地方的路上时,其实是有机会可以逃跑的,毕竟古代交通不便,不论走往哪里都需要靠人力,最快的也就是通过牛马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