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14日,厦门海岸边上一位用手电筒明灯的男子引起了人民解放军的注意,随后不仅被允许上岸,甚至重新换名,三个月后进入北京大学进行学习,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国的顶级智囊。
而其最初的身份竟然是台湾的连长,硬生生在海里游了三小时只为回到大陆。
他是谁?又为何要冒死游泳回大陆?回到中国后的他又做了什么?最后竟然成为了中国的顶级智囊?他回到大陆后,其在台湾的家人呢,又是如何度过的?
林毅夫
失踪的连长
1979年5月台湾一位连长的消失引起了一阵骚动。
谁也无法猜测这位连长心中的想法,前脚还在整修队伍,后脚便去到了厦门。
并且还是在海中游泳了三个小时。
他又为何这样做呢?
林正义。
驻扎在马山的连长。
马山在金门岛,因为靠近大陆,也被称之为金门岛的咽喉。
马山
此外按照地图上的距离显示,金门岛距离台湾足有190公里,但距离厦门市只有不到十公里,可以这样说,在金山岛上的人可以清晰的望向厦门,看到厦门的高楼。
这让驻扎在金门岛的林正义也对大陆产生了无限向往。
林正义学习很优秀,十九岁那年便考入了台湾最好的大学攻读农工专业,随后便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便被转送到了军队系统完整的陆军军官学校,并在1975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
1978年,林正义被派往去到金门岛的马山岗哨,并授予连长职位。
也是由此开启了林正义对祖国大陆的向往。
每天望着大陆的方向,林正义对其产生了向往,但局势的发展并不允许林正义对祖国大陆产生任何额外的想法。
所以对祖国大陆的想法,林正义便将其默默放在心里。
每天眺望大陆的山水,林正义心中便有万千语言无法叙说,只知道心中澎湃,眼中噙满了泪水。
但局势的发展,对于这个台湾连长来说,是不被允许的。
林正义在金门岛的外派生活仅仅只有一年,只要期满,迎接林正义的便是旁人艳羡的官职与津贴,但来到金门岛的林正义并不在意这些,甚至有了更大的目标。
回到大陆。
这个想法与其身份产生巨大反差的林正义,林正义并未觉得慌张,甚至很是自豪自己想要回到大陆的想法,为此还专门寻求如何能够掩人耳目的回到大陆去。
林正义自小便被父亲教育要做一个正义正直的人,同时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振兴中华”理论很是看重,这也便成了后来支撑林正义回到大陆的决心之一。
林正义开始游泳,只要得空便在海里游上几圈,这对于驻扎在马山的军队来说并不算稀奇,岛上没有其他解压放松的方式,游泳便成了其中一项难得的运动。
很快,林正义一边盘算着时间,一边训练着自己的体力。
时间到了。
1979年5月14日,林正义专门拿过文书兵送来的有关于金门岛涨潮退潮的时间表,林正义明白时机到了。
在正式下海之前,林正义专门对官兵们下了一场命令,告诉所有人今晚有军事演戏,所以若是发现有人下海游泳,务必不要开枪进行射击。
交代过后,林正义便准备好了游泳装备,准备在晚上十点退潮的时间开始游泳。
为了能够尽量让大陆的士兵发现自己,林正义专门游到距离金门岛不过两公里的角屿岛。
也就是这不到两公里的距离,林正义整整游了三个小时。
为了让大陆的士兵发现自己,林正义专门在水中用手电筒明灯预示自己的位置。见到有士兵前来,林正义便大声喊自己是来投诚的。
而另一边的台湾军队瞬时炸了锅,翻遍了金门岛都找不到林正义的身影,众人都直觉不可思议,前脚还在下命令的连长,后脚便没了身影。
高喊投诚的林正义被人民解放军带上岸,并开始向其核查身份,当晚便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进一步核实林正义的身份。
林正义正式投奔大陆。
另一边的台湾军队开始向师长报告林正义的情况,随后便调来军队展开仔细搜查,在阵地旁发现一双鞋,这才有了林正义的线索。
周仲南
看着那双鞋子,还有方向,师长周仲南知道,林正义并非简单的失踪,而是叛逃了。
这边的林正义被问到为何冒死来到大陆,林正义的回答也是让众人很是震惊。
“为实现中华复兴而努力。”
我是一名中国人
林正义的回答自然是让前来对其进行调查的工作人员有些吃惊,难以想象这位连长能够讲出这番话。
随后林正义便开始了在大陆的生活,为了避免引起国民党的怀疑,林正义为自己重新改了一个名字。
林毅夫。
林毅夫
名字的寓意取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林毅夫正式开始了自己一步步成为中国顶端人才的路途。
三个月后,林毅夫便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这对于学识优秀的林毅夫来说并非是个问题,林毅夫开始在北大吸取大量的经济学知识,为其后来走出国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0年,北大迎来的一位特殊客人为林毅夫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舒尔茨,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此同时也是芝加哥大学的荣誉教授,可以说在经济学方面,舒尔茨是世界级别的专家。
林毅夫在大陆有多受捧,身在台湾的家人生活便有多难。
林毅夫
对于这个台湾连长的叛逃,对于其身在台湾的家人们便处在危险当中,来到大陆的林毅夫何尝不想念自己的父母还有妻子,加上自己出逃之时,自己的妻子正好在怀孕,按照时间推算,妻子应该是要生孩子了,但自己却不能在身边。
后来还是拖朋友找到了妻子,和妻子联络上,并拿到了妻子写的信以及女儿的照片。
妻子不怨林毅夫,甚至鼓励他一定要认真做事。
林毅夫更加认真了,他始终觉得真正能够振兴中华,并非是台湾简单的两千万人便可以实现的,唯有回到大陆,与大陆一起才是振兴中华的关键。
林毅夫托朋友告诉妻子,自己一定会来见他。
林毅夫任连长旧照
1982年,机会终是来了。
在台湾教书的陈云英得知丈夫去到美国学习的消息,便立即带着孩子去美国找丈夫,这对相隔两岸的夫妻终是在异国见了面。
林毅夫抱着妻子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陈云英也继续告诉林毅夫,不管其做什么,自己都会支持他。
陈云英便与林毅夫一起在美国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小家,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的时间里,林毅夫将自己完全投入在知识的海洋里,陈云英便一边兼职一边照顾孩子。
林毅夫知道自己此行必须要带着成果回去。
陈云英、林毅夫
林毅夫拿到博士学位后,拒绝了美国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带着自己整理好的三十大箱资料说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要回到祖国去做建设。
林毅夫的思想很超前, 他知道西方的经济理论并非适应中国的发展,但是只要稍加修改便可以适配中国的经济发展,当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需要进行实践。
1994年,为了能够专门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林毅夫专门向有关的经济专家进行建议,成立和中国的经济研究中心。
而在此之前,在杜润生的极力邀请下,林毅夫于1987年去到了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在发展研究担任副所长,与此同时,林毅夫还专门在北京大学兼任副教授的职位。
林毅夫
杜润生并非不是不知道林毅夫之前是做什么的,但杜润生并不在意。
林毅夫真心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建设的心情,杜润生都看在眼里,林毅夫还被邀请担任许多权威杂志的编委、审稿人等等。
林毅夫的名字也是越发在国际上响亮起来,为此对于林毅夫的背景固然是引人好奇。
这个台湾连长夜游回到祖国大陆的故事开始广为人知。
台湾地区领导人便开始慌了,为了遮挡这样的丑事,台湾地区的高级军事法庭检查署发布新闻开始直接状告林毅夫“投敌”。
2002年11月18日,台湾地区的检察署发布新闻指出,原属国军284师上尉连长林正义(现林毅夫)曾经涉嫌在1979年5月16日晚上潜逃大陆地区,按照陆海空军刑法规定,并且判处林毅夫“投敌罪”,如果林毅夫被判处的“投敌罪”成立,可能被判死刑。
以为借此能够对林毅夫来个下马威的台湾当局并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听闻自己要判死刑,林毅夫只是冷静地讲道:“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愿意背负十字架,不过,我希望这一历史的不幸能够早日结束。”
讲完便继续投身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序列当中,林毅夫凭借着振兴中华的决心,一步步走到国家领导人的面前,我国的重要决策“十五”计划便是林毅夫起草。
林毅夫
2008年,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
其妻子陈云英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着,陈云英创办了特殊教育研究室,专门为中国的特殊教育而奔走相告,为特殊群体带去教育。
这对心里装满国家的夫妻,名气越大遭到台湾地区的抵制便越大。
1996年远在台湾的林毅夫母亲去世,但因为彼时身份的缘故,台湾地区领导人严令禁止林毅夫踏上台湾半步。
没有办法的林毅夫只得让妻子陈云英代替自己去尽孝,自己只能远程为母亲尽孝。
2002年林父去世,台湾地区领导人依旧是严辞禁止,甚至放言:“他若是回来,我便下台。”
林毅夫跪地尽孝
最后林毅夫写下了一篇《祭父文》,再次让妻子陈云英为自己奔丧。
如今的林毅夫依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奔波着,他始终相信靠借大祖国的力量才能够带动祖国的全面发展。
从林正义到林毅夫,写满了林毅夫为祖国发展的决心与使命,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林毅夫做到了,只可惜,这辈子难以为父母尽孝,这便是林毅夫最大的遗憾。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愿林毅夫能够有再次为父母亲尽孝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