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2022年07月15日06:44:11 历史 1051

近来,寄书的粉丝和出版社越来越多,表示衷心的感谢。收到的书里,一本陈云同志的传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书的名字叫《他影响了中国》。

这个词用得很谦虚。不是改变,而是影响。

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陈云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他的水平也是很高的。举几个事例,供大家学习。

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 天天要闻

1982年12月,小平和陈云(右三)在团“十一大”会前的休息室里。其他几位你们认得吗?

01

时间来到了1948年底,马上就要进入“治天下”的阶段了。“治天下”的第一步,是要能顺利“接管天下”。

我党接管的第一座大城市,算是沈阳。

那时,沈阳拥有近200万人口,是东北第一大城市。能否顺利地过渡,真是一个挑战。

好在沈阳军管会的主任陈云同志,是有大城市生活经验的。

1919年,时年只有14岁的他来到大上海,进入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当店员。在这里,读了很多书,见过很多人,经历很多事,知识水平就增长较快。

当然,不是每个在大城市打过工的人,都知道怎么接管一个大城市。

那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保证城里的机关、设施、档案,都完好无损地拿过来?如何保证原来的人不撂挑子、不搞破坏?又如何调配几千人的接管队伍呢?

1948年11月2号,当陈云带着一队人马,分乘17辆卡车,从大城市铁岭开进更大的城市沈阳时,已经给出了接管工作的“十六字口诀”:

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

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 天天要闻

当年沈阳解放时的“安民告示”

这十六个字,说清楚了接管的分工、流程、方式和先后问题。因此,只花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就完成了给沈阳“变天”的任务。

陈云的经验很快被中央转发,成为各地接管大城市的SOP(标准作业流程)。

02

陈云同志的口诀,其实多得很呢!

他在这方面的输出能力,令人望尘莫及。许多难题,经他之口,就浓缩成简单的字句。

建国后,陈云主持经济工作。工商粮农,千头万绪,又被他概括为十六个字: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想得越透彻,才能说得越简单。

那么,怎么才能想得透彻呢?答案是,调查研究。

有个老派的工作法则,叫“解剖麻雀”,指的是通过研究具体典型,发现共有规律。

陈云解剖过麻雀,还解剖过猪。

那是在1961年夏天,猪肉供应明显吃紧。为了搞清楚原因,他就“蹲”到了老家青浦县的一个公社。在公社里,看了十个养猪场,开了两个座谈会,症结就找到了。

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 天天要闻

1960年代初,在外考察的陈云。

原来,在“公社化”的背景下,母猪分成“公养”和“私养”。

结果,私家猪活得滋滋润润,公养猪活得凄凄惨惨,前者每月长肉比后者多两倍。

想知道猪肉为什么少了,就要到猪圈里转一转。

调研后,陈云写了个报告。标题很直接,叫《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这份报告又被中央转发,成为依靠调查做决策的一个范本。

03

毛泽东很欣赏陈云。

薄老曾回忆,有一次他向主席汇报时说,陈云同志工作很得力。主席听后,顺手拿起笔来,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能”字。

要知道,薄老的水平也是不低的。他马上反应过来,就问道:

主席啊,你写的这个“能”字,是否指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他说,主席听后点了点头。

那么问题来了,陈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上海的打工经历只是次要的。真正的绝学,永远是哲学。

据《陈云年谱》记载,自1938年11月起,陈云和在延安的同事,组织了一个以哲学为主的学习小组,每天自学,每周讨论,持续五年,马恩列斯毛读了个遍。

五年之后,陈云悟出了对他至关重要的“十五字真言”: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交换,比较,反复。

这十五个字看似平常。但你细品,前半句是唯物论,后半句是辩证法,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这成为他的座右铭,也是一生思考、行事、说话的准则。

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 天天要闻

陈云同志(右1)在一次会议发言中。

举个例子吧。1954年2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陈云发言时说:

“万岁”是一个政治口号,但是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

这话虽然有点“硬”,但是“唯实”啊!

04

不过,“硬”不是陈云最大的风格,“稳”才是。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稳得一批”:做事稳健,为人持重。

比如,陈云搞经济,更在意效益,主张“步子要稳”,考虑“民生优先”,讲究“综合平衡”。周总理将其概括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个思想对后来的同志,影响很大的。

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 天天要闻

陈云同志和镕基同志。

陈云经济上稳,政治上更稳。

1978年12月,陈云在家里见了刚从监狱获释的,刘少奇遗孀王光美。他心里很清楚,刘少奇案是个大冤案,但他是怎么说的呢?

这个案子是要平反的。但不能像过去那样随便定性。要逐条甄别,重新调查,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稳不稳的关键,是看克制不克制,不要被情绪和情感左右。

研读陈云的历史,会发现自1962年后的十多年时间,他都因病休息,一般不说话。

一般不说话,但说话就不一般。

1981年初,审判“四人帮”时,许多受迫害的同志都主张死刑。

陈云不知经过了怎样的“交换、比较、反复”,表示了明确反对。他甚至说,如果坚决要杀,请在会议记录里写上“陈云不同意”。而他反对的理由,可谓一针见血:

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否则后代不好办。

这让人想起了毛泽东,对陈云的另一个评价:“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

05

要论得到毛泽东赞赏的次数,邓陈可能旗鼓相当。

所以,他们也是仅有的,横跨一二代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关系很好的。

印象中,邓小平一生大约只写了“一首半”诗。半首是写给上海的;一首是写给陈云的。

那还是在1938年,陈云与于若木结婚。之前,他常年劳累工作,经常狂流鼻血,组织就派于同志来做看护工作,两人因此喜结良缘。

邓小平从前线回来闻得喜讯,便借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合的典故,赋打油诗一首:

千里姻缘一线牵,鼻痛带来美姻缘,中山政策女秘书,先生路线看护员。

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 天天要闻

建国之初,邓陈在一起的照片。

他们有很多共同点。譬如,话都不多。而且都喜欢用动物,概括自己的理论。

邓小平有“猫论”。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谚语他第一次引用是在1962年,借此说明对农村经济的看法。

陈云则有“鸟论”。主张“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笼子大小要适当”。

“猫”和“鸟”之间差别很大吗?《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教授说:

我觉得更本质的差别,在于邓小平想大胆地向前走,陈云则是比较小心地向前。如果用经营一个公司来比喻,陈云是有经验的财务官。

或许,再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吧。

陈云是最理想的合伙人,又稳健、又细致、又低调。

05

到了1990年代,陈云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元老,还是低调得很。

有一天,身边人说电视台正在放一部剧叫《陈云出川》,讲的是他长征时受中央之命跋涉几千公里,远赴上海的传奇故事。

可是,他听说后提起笔来,给主要领导写了一封信,要求停播此剧。

陈云似乎并不想,凭借自己非凡的经历传世。但是,他却多次手书自己的那段“座右铭”,赠与后辈。

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 天天要闻

在办公室题字的陈云。

后来,在陈云的墓碑上,正面是他的生卒年月和生平介绍。

而墓碑的两侧,一边刻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另一边刻着“交换,比较,反复”。

这十五个字,或许就是他最愿意留给世人的东西。

主要参考资料:

《他影响了中国》,天地出版社

《陈云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接收大城市的 “沈阳经验”》,沈阳日报

《晚年陈云与邓小平》,中国新闻周刊

《陈云经济思想的核心》,中国金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
你早,河北|一堂特殊的青春思政课;河北“独角兽”再增一家;紧盯国企领域“逃逸式辞职”;关税大限将至,谁是胆小鬼 - 天天要闻

你早,河北|一堂特殊的青春思政课;河北“独角兽”再增一家;紧盯国企领域“逃逸式辞职”;关税大限将至,谁是胆小鬼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习近平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10027.1万名】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