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2022年07月13日21:50:07 历史 1186

1949年10月1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随着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一曲嘹亮的音乐响遍全场。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这首国人家喻户晓,在民间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东方红》。作为一首经典的革命老歌,它激励着几代人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奋斗。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播放的歌曲正是改编后的《东方红》。在改革开放之前出版的歌曲集里,第一首必定是《东方红》,第二首才是《国际歌》。可见这首歌曲在国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呢?那么这首歌又是怎么形成的?

农民歌手李有源

1943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李有源到佳县城买菜。一路上他哼着《骑白马》的曲子:

骑白马,挎洋枪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嘿呦

打日本就顾不上

他忽然一抬头,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山上缓缓上升。暖和的光芒映照在一道道山峁上,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李有源被眼前的万千光芒环绕,顿时来了灵感。

“毛主席不就是红太阳吗?”

他兴奋地跳起来,接着刚才《骑白马》的调子,边跳边唱: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生存

呼儿嘿呦

他是人民大救星······”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得了新歌词的李有源高兴极了。他想马上赶回家里,把歌唱给侄子李增正。李增正听到叔叔创作的新词,才做好的午饭也顾不得吃。就和叔叔两人在窑洞里唱了起来。唱到碗里的面条都凉透的时候李增正才停下来问叔叔: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比方的?”

李有源坐到炕上,喝了一口茶,脑海里浮现前两年毛主席带领贫苦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情景,就对侄子说:

“增正啊,还记得你三岁的时候吗?”

“叔啊,三岁的事情谁还记得,不过你都跟我说了好多遍了。”李增正有些不耐烦。自己的这位叔叔才华倒是有的,就是讲起陈年往事就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听得耳朵都快“聋”了。

“我知道那一年南边发生了大饥荒,好多省城的人都逃荒到咱们这里。都是穷地方啊,哪有那么多吃的东西。”李增正想到那一年无数倒毙在路旁的陕西老乡,心里就很沉重。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1928年的关中大饥荒饿死了很多人,那也只是没钱没粮食的穷人。地主是饿不死的。

“你知道为什么毛泽东来了以后,再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吗?”李有源摸了摸自己干瘪的肚皮。侄子经常跟自己抱怨日子苦,可是哪有自己小时候苦呢。

李有源的思绪回到了1903年。

李有源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且不说整个国家风雨飘摇、兵荒马乱,就是家里的几十亩地,每年也要缴纳不少的皇粮。若是不小心遇到土匪过界,家里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头羊羔。

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李有源的父母便给了他一根皮鞭,让他赶着羊群上山吃草。每天上午一躺,下午一趟。每次出门都要去十几里远的山坡上。随着放羊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和李有源一起放羊的同龄人多少都会唱唱歌来打发无聊的放羊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有源也喜欢上了唱歌。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在宽阔的陕北高原上,羊群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寻找青草,李有源和他的玩伴们躺在山坡上唱民歌,想着卖了羔羊换肉吃。

放羊的欢乐日子持续到他13岁的那一年。1918年陕北发生了大饥荒。无数贫苦的农民遭了殃。李有源的妈妈为了节省家里的粮食,就把她的宝贝小儿子送到了娘家。

陕北地区流传着一句话,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男娃十几岁正是饭量超级大的时候。

到了外婆家里,李有源发现自己可以吃饱了,外婆家的玉米面馍一顿可以吃五个,小米粥能多喝一碗。外婆见自己的外孙特能吃,还把自己碗里的咸菜留给他。

在外婆家呆了几天后,李有源感觉没有地方放羊挺无趣的,于是被外公送到了私塾里面。大冬天的,让孩子外面跑太冷了,到学堂里多少有人照应。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这是自己长这么大头一次进到学堂里。李有源看着教书先生彬彬有礼的样子,心中非常羡慕。要是我能像先生这样读书识字就好了。学堂的快乐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李有源就被母亲带回了家。但是知识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中萌芽。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了,没有了外婆的咸菜面,自己是啥也不想吃。

回到家里之后还得继续放羊。好在随着伙伴们渐渐长大,他们学会了更多地山歌。农闲的时候,李有源他们会从家里带着土豆到山上烧着吃。烤得最好的土豆会作为优胜歌手的奖励。数十年的农村生活让李有源学会了不少的民歌。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叔?你不是说来了共产党,穷人就翻了身嘛。咱家现在有地又有羊。等过两年卖两茬羊,咱家就能箍个新窑洞,剩下的钱还能给我娶个媳妇。”李增正美滋滋地想着。

李有源回过神来,“你个哈怂,看把你能的。”

李增正红着脸,端起桌子上凉了的玉米面条,大口地吞咽着。

“正娃你慢点吃,吃完咱俩再琢磨琢磨,明天到队上去唱一唱。”

第二天天微微亮,东方天青色的天空里挂着几个星星,一弯半透明的月亮像镰刀一样挂在西南方的天空。清晨微寒的风吹进李家村村委会的院子。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二十多个农民在院里等着村长李天亮讲话,村干部忙着从屋里搬椅子。村委会其实就是李天亮家的窑洞。

村长李天亮拿着小喇叭,出了窑洞。

“喂,喂,大伙儿都到了吗?”窑洞前面的农民们安静了下来。这几天就要准备搬家了,今天村长把各家的话事人都喊到一块,商量一下到了延安的住房和生活问题。

“嗯,啊,看来人都齐了。我简单地说两句哈。上面动员咱村搬迁是件好事情。到了延安,那边的荒山你们家能开多少地都是你家的。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而且共产党还给咱提供了种子和农具。当然了,大伙儿可以带着自己的家伙什。用起来顺手,方便。”李天亮清了清嗓子。

“大伙儿要是没啥意见的话,就赶紧回家去准备准备。大后天是黄道吉日,搬家正好!”

早会结束后,李家村二十来户准备搬迁的农民各自回了家。李有源和李增正叔侄也在其中。

“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黑哟,打日本就顾不上”李有源一边唱着《骑白马》(陕北民歌),一边往家走。

李家村的村民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李有源可是个文化人,他上过学堂,在县城小学旁听过,能帮村里人写信读报纸。他这个人嘛最喜欢唱山歌,只要是闲了都会吼上两嗓子,又是村里出了名的歌手。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泽东”,一曲充满磁性和温暖的歌词传到了村民的耳朵里。

“有源叔,你又编排了什么新的调调?”隔壁的王翠花隔着院子问他。

“什么歌?这是《移民歌》,咱就要搬到延安去了,到了延安见了毛主席,过上好日子,咱心里高兴。”李有源喝了一口凉水润了润嗓子。

“有源叔,那你别只顾着自己唱啊,教教我呗。”王翠花说完不待李有源点头,就搬了板凳坐在李有源家院子里。

“你跟着我学啊”,李有源放开歌喉,唱道:

“出佳县,到延安,贫苦的农民开了荒,山上长出好庄稼,呼儿嘿呦,大伙儿过上好日子。”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东方红》红遍全国

1943年冬天,李增正被选举为佳县移民队副队长。他和叔叔李有源被评定为移民队里的积极分子。寒风吹过黄土高坡上的枯草。李家村二十多户村民赶着牛车,拉着行李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每走一段路,李有源叔侄俩就给邻居们唱歌鼓励。

“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泽东。”同行的村民忍不住跟着唱了起来。浑厚的歌声随着黄土地上的冬风在陕北的土地上流传。

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外出采写民风民歌。他们听到这支曲子准备把它记下来。

王大化鲁艺老师)听着这首熟悉的民歌,跟刘炽说:

“这首歌是《白马调》,歌词却是全新的。”

刘炽(鲁艺老师)擦了一下自己的眼睛,对王大化说:

“你听到了吗?这首歌里的力量和希望。”作为专业的音乐人,公木和贺敬之决定去拜访一下神秘的作词人。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老乡,你好,我们是延安来的,听了你的歌很感动,请问我能把它录下来吗?”李增正看着面前两位戴眼镜的先生,赶紧把李有源喊了过来。

“同志,你好!”刘炽、王大化先后和老农民握手:

“李大叔的歌声早就传遍了陕北,没想到今天在路上碰到了。”王大化说道。

“两位先生不要客气,你们愿意写,我高兴着呢。”

李有源清了清嗓子,喊上自己的侄子李增正唱起了《移民歌》。歌声在山谷里慢慢荡漾开去,随行的村民们也加入进来。

“行路难,爬山苦,咱们李家村意志坚······”刘炽赶忙掏出速记本,把《移民歌》的歌词记录了下来。

1944年春天,搬迁到延安的李家村村民们拿到了边区政府发放的救济粮。村民们忙活了半个冬天,在甘泉县的荒山上开垦了数百亩的土地。开荒的前两年政府免除了税收,新开的荒地土地肥沃,种出来的收成好。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头一年种下的地里还会长出一些杂草。到了第二年,新开的土地上收成开始超过了李家村的旧土地。在没日没夜的劳作中,李有源依旧忙里偷闲,有了时间就唱歌。对他来说,唱歌就和种地一样。

来到了延安的新家,也学会了更多的新歌。延安的新民谣就像山坡上的春草,随着革命的胜利传遍半个大西北。

王大化和刘炽拿着采编到的《移民歌》回到延安。他们准备在学校里传授这首民歌,但是发现这首歌有十段,这真的太长了。为了便于演唱,他们删除了中间的几段歌词。最后形成了便于传唱的三段式歌词,名字改成了《东方红》。

改编后的《东方红》很快在延安大街小巷流传开来。人们在过节和集会的时候唱,甚至在结婚的时候也唱。而李有源叔侄经常去各地宣传,演唱《东方红》。

1944年原版的陕北民歌《东方红》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之后这首陕北民歌渐渐在敌后广大土地上流传。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1945年,这首歌鲁迅艺术学院师生组成的的“挺进东北干部团”带到了沈阳。为了庆祝收复东北,挺进团需要出节目。《东方红》自然成为了首选。

为了让节目更符合庆祝胜利的情况,刘炽、王大化、高阳、田方、公木对歌词进行了修改。其中一句“他为人民谋生存”改成了“他为人民谋幸福”。1945年冬天的沈阳大剧院里,《东方红》正式演出并红遍全国。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演奏的背景音乐就是《东方红》。1964年,为了纪念新中国城里15周年,周恩来总理策划和指挥了大型舞蹈剧《东方红》歌剧家们便按照合唱曲的方式对这首曲子进行改编。

10月2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全国文艺界为之欢腾。

此时的《东方红》已经从最初的陕北民歌《白马调》、《移民歌》变成了大型的合唱曲。经过二十多年的传唱,这支曲子从陕北的小山坳里传遍大江南北,诉说着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水深火热的难忘故事。

革命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陕北农民?真实的流传让人感动 - 天天要闻


李有源后来怎么样了呢?

农民歌手的遗憾

由于长期的重体力劳动,1955年52岁的李有源不幸与世长辞。临死之前李有源想吃一块肉,然而等儿子把肉买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老爹已经离世了。李有源死了,而他传唱的民歌却继续在陕北地区流行。

特别是《东方红》的延续不衰让我们看到,文艺作品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个不断演唱反复创作的过程。李有源虽然已经辞世,但是他也会伴着《东方红》永远活在后人的记忆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 天天要闻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在《清朝野记》中,我叫陈统领,世人皆称我为清代花木兰。然而,我女扮男装从军后,因作战英勇一路荣升将军,用刀逼下属侍寝,怀孕后互换身份,最终却被负心汉无情抛弃。故事始于同治初年,清廷大将多隆阿从湖南挥军进军陕西平叛。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闻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维亚的未遂政变,只持续三个小时就失败。前陆军总司令苏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义和武装叛乱罪。很明显,这位老将没有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俄罗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这次政变定义为“颜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写道,背后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