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彭德怀的“回乡照”,他秘密珍藏了20年,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

2022年07月03日03:06:02 历史 1449

如今,在彭德怀故居陈列室里,摆放着一张1958年彭总的“回乡照”。

这是彭德怀的“回乡照”,他秘密珍藏了20年,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 - 天天要闻

1958年彭德怀的“回乡照”

这是当年明光公社党委书记杨芳亨历经20年秘密保存下来的。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重现天日。


晚年,面对这张幸存的《回乡照》,杨芳亨感触良多。


杨芳亨为何会冒着生命危险珍藏这张照片?背后的原因让人动容!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回忆。

这是彭德怀的“回乡照”,他秘密珍藏了20年,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 - 天天要闻

1958年,杨芳亨只有28岁,他回忆道:“对彭老总,我当时的确是了解很少。他老人家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我是知之不多。我为什么对彭老总有那么深的感情,为什么在惊涛骇浪中保存他老人家的照片,就是五八年彭老总回乡。他老人家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到了,是我一辈子不可忘怀的!”


说到这里,他的眼圈红了,喃喃地自言自语:“彭老总是个好人,是个大好人!”


接着,他回忆起了彭老总1958年回乡时的情形。


当时杨芳亨可是个大忙人,1958年12月16日的上午7点,他在公社炼铁厂,8点又到了南天水库的工地上。


这时,只见公社的通讯员跑得气喘吁吁,大声地喊道:“杨书记!杨书记!省委周书记打电话找你!”


省委第一书记直接打电话找一个公社书记,那是不多见的,这其中必定有着特殊的关系。


原来,杨芳亨当时管辖的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六七个乡之大,周小舟的故乡黄荆坪,就在他的管辖之下。


一听周书记找他,杨芳亨二话没说,立马赶回公社。


周小舟在电话里告诉杨芳亨,说上午10点左右有位中央首长要来。


这是彭德怀的“回乡照”,他秘密珍藏了20年,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 - 天天要闻

周小舟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杨芳亨来不及作什么准备,只是简单地将裤脚上的泥土拍了拍,便等候在黄荆坪的街头上。


10点刚过,通向黄荆坪的公路上尘土飞扬,迎面驶来一辆灰蓝色的轿车,后面紧跟着一辆吉普车,两辆车全都在黄荆坪街头停了下来。


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第一个下了车。随后,一个高大、魁梧的陌生人出现在杨芳亨的眼前。


周小舟连忙把杨芳亨拉到陌生人的面前介绍说,这就是彭老总。


真是彭老总!是指挥百团大战的彭老总!是保卫延安的彭老总!是抗美援朝的彭老总!杨芳享连忙揉了揉眼睛,像是在做梦。


还没反应过来,彭老总的一双巨手就热情地握住杨芳亨的手,一股暧流流向杨芳亨的全身。耳边清晰地响着周小舟的声音:“这是公社党委书记杨芳亨。”


28岁的杨芳宁,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心差点从胸口蹦了出米。


他胆怯地把手抽了回来,站在一旁,小心翼翼。


彭老总一行下车后,径直走向周小舟的家,杨芳亨紧紧地跟在周小舟的身后。


沿途,彭老总看见路上走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他俯下身摸了摸小孩的衣服,亲切地问他吃饱了没有,冷不冷。


话虽然不多,但浸透了一种关爱之情。

这是彭德怀的“回乡照”,他秘密珍藏了20年,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 - 天天要闻

杨芳亨目睹此情,心头一热,对彭老总的敬意油然而生,胆怯之心也减去了大半,身子不由自主地挨近了彭老总。


快到周小舟家时,彭老总问杨芳亨,附近一个湘乡大地主土改时被镇压了吗?


杨芳亨说,镇压了。


彭老总又问,小舟家也是地主,你们斗了没有?


杨芳亨说,小舟同志参加了革命,是革命的。


彭老总笑着说:“是革命的,你分清了!”


杨芳亨见彭老总如此平易近人,原来的戒备心彻底消失了。


在周小舟家吃了中午饭后,彭老总要求参观炼铁厂。


炼铁厂距离周小舟家有一里路左右。路上,彭老总问:“学生是否都集中在学校?”


杨芳亨回答道:“还没有全部集中。”


彭老总说:“细伢子(小孩子)放在家里还照顾得好一些,都集中,哪有那么多的保姆。”


这时,杨芳亨显得一身轻松,跟彭老总在一起,就像和自己的生身父亲在一起一样,无拘无束。


不知不觉来到了炼铁厂。


刚进厂,不知是谁买了一挂千响鞭炮“噼里啪啦”放起来。


彭老总顿时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回头向杨芳亨瞪了一眼,说:“我还没死,你放什么爆竹。”


当时,杨芳亨也傻了眼。


彭老总对这种事如此深恶痛绝,使杨芳亨从心底对彭老总更加敬佩和信服。

这是彭德怀的“回乡照”,他秘密珍藏了20年,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 - 天天要闻

彭德怀

下午4点多钟,彭老总离开黄荆坪返回故居(乌石彭家围子)。


第二天上午9时,杨芳亨接到电话,说彭老总要和炼铁厂的工人一起吃中饭。


10点多钟,彭老总果真来了。


在厂部办公室里,公社副书记彭宗仁汇报了工作。


当谈到炼铁的情况时,彭老总一方面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另一方面又指出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砍光了树木,拆毁了住房,打碎了锅灶,损失太大了”。


他痛心地说:“这种违反经济法则和科学规律的蠢作法,是得不偿失!”


接着,彭宗仁汇报了农业生产的情况,当听到红薯亩产8万斤,明年将达到24万斤时,彭老总问彭宗仁:“你们一亩地的面积是多少?”


彭宗仁说:“老规矩,60方丈。”

彭老总说:

“60方丈,你们的红薯是一块60方文的整红薯吗?不然,怎么会有8万斤呢?你是不是作田人出身?你不想一想,24万斤,你会要用铁水溶在这60方丈的地里,否则,哪来的24万斤?”


彭老总语重心长地告诉干部们:“实事求是是党的优良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啊。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的十条标准来衡量,做得很不够,但是有一条,我还是坚持了,就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


吃饭时,在厂部的前坪一共摆了30多桌,每桌都放了一份猪肉,比平日的伙食要丰盛得多。


彭老总刚吃了一口饭,便端着碗离席去其他桌上,一个一个地问,这样的伙食一个月能吃上几餐。


临走时,彭老总和大伙一起合影留念,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回乡照》。


回忆到这里,杨芳亨心情很激动,他说:“我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我保存这张照片,没有别的意图,只有一个信念,历史总会给彭老总作出公正的评价……我是为子孙后代留下这张照片的。”


按着,他又回忆了保存照片的经过:

十年期间,他将照片取了回来,用油布、塑料薄膜包了一层又一层,放在猪楼的茅屋檐下……那年翻修房屋,他偷偷地将照片拿了下来;房屋盖好后,又悄悄地放上去。就这样,冬去春来十几载!


这是彭德怀的“回乡照”,他秘密珍藏了20年,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 - 天天要闻

彭德怀之墓

最后,他回忆道:“想不到我从20多岁等到现在,头发都等白了,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