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2022年07月02日07:40:16 历史 1952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史记》一书内容丰富,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中间的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里面很多内容,都作为我们参考古代历史的资料和依据,文学家鲁迅一度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是这本书更多的是偏向文学性质,如司马迁自己所说,是“成一家之言”,所以中间有很多说法都带有他自己的主观性,比如他曾在两方面不主观描写秦始皇,经过证明,实在是他自己个人主观的抹黑,全被后世推翻。那么,你知道抹黑的内容是哪两方面吗?他为何又抹黑秦始皇呢?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来路不正,赵政嬴政

要是说到中国古代史书的内容记载,秦始皇绝对有重要的一席地位,因为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开天辟地的,前朝绝无仅有的,比如他结束了几百年一直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一统六国中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又比如他建立秦朝后,做出了书同文、车同轨以及政治上三公九卿制改革等等,所以被称为“始皇”。

秦始皇所做的功绩,后世自然是认可也无法磨灭的,但是他在当上秦国国君之前,经历是十分坎坷的,而且因为他的这段坎坷经历,让他的身份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嬴政一开始不姓嬴,而叫赵政,这与当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实力强大的国家就会要求弱小的国家送质子到其他国家去,目的就是威胁小国不敢轻举妄动。

在秦国登上唱天下戏的舞台之前,它是比较弱的,因此当时的秦国公子嬴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赵国为质。在这里,他娶了一个女子,唤为“赵姬”。此女子是商人吕不韦府上的歌姬,和嬴异人在一起之后,生下了嬴政。本来嬴政这样的身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中做了这样一番描述,让大家一直误会嬴政的身份问题。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第六》中记载道:“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这句话说的是嬴异人喜欢吕不韦的歌姬,然后娶了,就生下了始皇。看似客观,实际上模棱两可,很多人都以为赵姬在嫁给嬴异人的时候,就已经有身孕。

而在《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又是这样记载的,“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姬自匿有身,至大期至,生子政。”这段话写得更为明显,就说吕不韦在把赵姬送给嬴异人之前,赵姬就已经有身孕了。所以这么一说来,赵姬的孩子其实不是嬴异人的,而是吕不韦的。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在读了司马迁的《史记》后,都觉得嬴政在赵国的时候,虽然为讨好赵国而姓赵,但是他本身就应该姓赵,因为他不是嬴异人的儿子,也就是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但是古代的“大期”通常指的是十个月或者十二个月,若是赵姬在被送给嬴异人之前就怀孕,那是绝对不会撑到十个月或者十二个月才出生的,所以现代生物日期上的矛盾,证明嬴政就是秦庄襄王嬴异人的儿子,司马迁在史记里面的言论具有误导性,但是他明知,却不加已查证,抹黑了秦始皇。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品行低劣,辱娥皇女英

除了身份上的污蔑之外,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证明秦始皇个人品质的事情,也有一定的误导性。书中记载,秦始皇第二次巡游的时候,路过湘江时,遭遇大风而几次都不能过,于是十分生气地问左右之人,湘江的神是谁?左右之人答之,是舜的妻子娥皇女英。

秦始皇听了十分生气,于是“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让三千多人砍伐湘江边的树木,将湘江边涂成赭色,也就是古代囚犯穿的衣服颜色,表示将上古君主舜之妻娥皇女英贬为囚犯。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这样的描写,直接将秦始皇贬为小气不容于人的小人,但在秦史中关于秦始皇的记载却并不是这样。《岳麓书院秦简(五)》中写了:“秦始皇登临湘山……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见这里的树木风光十分秀美,便下令好好保护这里,不准随意砍伐。这跟司马迁喊三千人砍伐的描写截然相反,由此可见,这次他的记载又抹黑了秦始皇。

“污蔑”原因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写秦始皇,到底是秉持着什么样的心态呢?他为何这么讨厌秦始皇呢?毕竟在《史记》中,他描写西周周文王和周武王,态度又截然相反,尽是夸赞之词。

其实,在他的《史记》中也揭露了真实的原因。书中,他这样记载:“秦王怀贪鄙之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学过初中历史的都知道,秦始皇实行的是法家主张,曾经实行过后人诟病的措施——焚书坑儒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司马迁恰好是奉行儒家思想的,那么秦始皇所做的伤害儒家的事情,他自然就要给予批驳的态度了,而西周的文王武王,以儒家的“礼”来治国,那是儒家思想发扬光辉的时刻,司马迁自然多加赞美。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各家说各话,秉承的思想不一样。

结语

史书本应该客观地记载史实,但是有人的地方注定就有江湖,圣人也有自己的私心,而且前朝人死如灯灭,后人功过评说,自然管不到了。司马迁不过是因为没有活到秦始皇的时代,所以才如此模棱两可地参杂自己的个人主观态度在里面。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现在全被推翻,原因值得深思 - 天天要闻

由此可见,即便是历史正书,也可能存在不实的地方,因此不可全部相信书籍,要学会秉持质疑精神,毕竟权威有时候也是错的,我们只有质疑问题,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与真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