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从中国民航首飞之地说起——(二)就义

2022年07月02日07:40:01 历史 1887

本文较长 做个连载

记得关注谨防丢失

那个年代的清官之子

1921,从中国民航首飞之地说起——(二)就义 - 天天要闻

王瑞俊是在二十岁时来济南的,1921年,他二十三岁,改名为王尽美,取“尽善尽美”之意。据同为“一大”代表的毛泽东回忆,“王尽美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热地叫他‘王大耳’。”


1921,从中国民航首飞之地说起——(二)就义 - 天天要闻


二十三岁的“王大耳”,其实,在南赴上海开会之前,已在济南颇具影响力了。

他来济南的第二年,就赶上“五四”运动,作为省立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王尽美带领同学们到街头讲演,慷慨陈词,并参与起草《罢课宣言》,还和其他同学一同,创办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周刊》。那是一本完全由学生自筹资金创办、自己编写的刊物,宗旨是“唤醒同胞,协心戮力以救亡”。

史料记载,“五四”运动时的济南,学潮汹涌,“每校组织讲演团四到十团,共五十余团,均持讲演团白布标帜,轮流在城内外各街露天讲演,劝告同胞速醒爱国,以救国危。学生哀切陈词,声泪俱下。听者无不感动愤恨,齐呼‘誓死救国’。”

中国到处都在呐喊“还我山东”,作为山东省会,济南的声音更是英勇悲壮。


1921,从中国民航首飞之地说起——(二)就义 - 天天要闻


7月25日,北洋政府看了山东督军张树元的专电,宣布济南戒严,委任济南镇守使、第二师师长马良为戒严司令。马良枪杀了三名运动积极分子,又到各学校召集学生训话:“国家大事用不着你们管,不好好念书,这是造反!”学生们却据理力争,“我们是受良心的驱使!”“是中国人就应该爱国,试问爱国何罪之有?”于是,马良恼羞成怒,下令士兵对学生们动手。

“五四”运动中,王尽美结识了济南省立第一中学的一名水族学生,他叫邓恩铭,两人一见如故,成为那个时代的学生领袖。


1921,从中国民航首飞之地说起——(二)就义 - 天天要闻


邓恩铭出生于贵州荔波,叔父在山东做县官,十六岁那年,邓恩铭来山东投靠叔父,并在叔父的资助下,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

对于自己这名叔父,邓恩铭是很佩服的。在他的家书中,曾经写过:“二叔做官数年,一清到底,百姓没有不爱戴的……父亲千万要像二叔一样才好,……千万别和贪官共事,至要,至要!”


1921,从中国民航首飞之地说起——(二)就义 - 天天要闻

邓恩铭家书手迹

1921年,像邓恩铭叔父这样的好官当然不止一人,他们可以廉洁为公,也可以一心为民,但对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来说,他们显然无力回天。

一代人终将老去,可总有人正年轻。一个崭新的时代,只能由一代年轻人来开创。邓恩铭离别家乡那年,就曾写下: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目前存在一定争议。在那个时代,很多热血青年都曾写过“男儿立志出乡关”,正是这种远大的志向,一去不返的决心,才改变了后来的中国。


后来,邓恩铭被国民党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葬于原济南南门“贵州义地”,遗骨已无处可寻。直到2004年,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收集了邓恩铭当年穿过的马甲等遗物,为他修建了衣冠冢。


1921,从中国民航首飞之地说起——(二)就义 - 天天要闻

未完待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 天天要闻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利用拍卖行员工身份,将货主委托的拍卖品低价雇人夹带运输进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四中院获悉,近日,北京一名拍卖行员工因走私多件拍品获刑。值得注意的是,该名员工走私的拍品中,有两尊明代金佛,该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决并成功从我国香港地区追回文物的案件,有力打击了走私犯罪,保护了国家文...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 天天要闻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在意识到自己的“520”演说引起了两岸巨大震动之后,“台独”头子赖清德就开始想尽办法撇清自己的责任。但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来糊弄不熟悉中文表达的西方媒体,当赖清德面对岛内民众时,露出的则是另外一幅嘴脸....
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 天天要闻

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谈,比如组织度、政治、经济等。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战争虽然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军事斗争,就必然要遵循军事的规律。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314) - 天天要闻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314)

根据华北军区、西北军区、广东军区和广西军区的报告,在应整编的部队和机关中,在实行整编之前应当和可以进行一次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