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重用郑洞国?厚道,当国民党将军也不悔婚把女儿嫁农民

2022年06月29日23:00:26 历史 1319

毛主席为何重用郑洞国?厚道,当国民党将军也不悔婚把女儿嫁农民 - 天天要闻

郑洞国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深得毛主席和周总理信任的国民党将军郑洞国。


郑洞国,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北的石门县,与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相邻。


父母虽是务农,但家里也小有积蓄,算是个富农家庭了。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父母都叫他“么儿”,母亲怀他时已经是不惑之年。


郑洞国后来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并且得到了校长蒋介石的赏识,从此仕途走上了快车道;令人唏嘘的是郑洞国当年的同窗好友王尔琢以及黄鳌却选择了与郑洞国不同的人生道路,一条追求中国人民解放的正义之路,只可惜两人都没能走完这条正义之路,革命之路,年纪轻轻就牺牲了,也不知道郑洞国晚年回想起自己这两位当年的好友,会不会感到唏嘘。


郑洞国为什么有两位追求进步的好友还选择追随蒋介石?


这就和郑洞国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郑洞国在黄埔系将领里素来以“忠诚、老实、厚道”著称,郑洞国本人又是富农出生,从小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在他看来,蒋介石对他不薄,也没有因为他不是浙江人而不重用他,真正做到了“有功必赏”,郑洞国24岁的时候已经被蒋介石升到了国民革命军第1军3师8团团长,郑洞国是黄埔系里最早升团长的一批,就比胡宗南晚了不到三个月,但是胡宗南可比他大7岁。


面对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以及可见的锦绣前程,厚道老实的郑洞国选择追随蒋介石也不奇怪。


那么,郑洞国的厚道与老实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毛主席为何重用郑洞国?厚道,当国民党将军也不悔婚把女儿嫁农民 - 天天要闻

郑洞国(中)


第一,郑洞国是黄埔系将领中极少数没有和发妻离婚的。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近代以来许多受过教育的青年都选择与自己第一任妻子离婚,原因就是他们的第一次婚姻往往是父母的包办婚姻,而父母给他们找的妻子,99%都没有受过近代化教育,甚至不少女性都不识字,所以,这些受过教育的青年选择和自己包办婚姻的妻子离婚,算不上有道德问题,毕竟鲁迅先生也选择和自己发妻离婚,原因就是两人真的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不过虽然说和包办婚姻的对象离婚算不上道德有问题,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选择和包办婚姻的对象好好过日子,这绝对算得上是道德高尚,或者说厚道的表现。


要知道当年民国乱世,青年军官是婚姻市场上非常抢手的存在,民国著名女神林徽因女士的父亲林长民先生当年在给林徽因择偶的时候,当时介绍人介绍的所谓青年才俊几乎全是青年军人,搞得林长民这位做过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老牌政治家忍不住抱怨:难道全国的青年才俊都去当兵了吗?


24岁的团长,这在当时的婚恋市场绝对是顶级抢手货;要知道王耀武当年还只是一个连长,福州市的一位法官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了王耀武。


郑洞国可是团长,这要是放出风要结婚,门槛还不得踩破了?


可是,郑洞国却没有选择和自己发妻覃腊娥离婚,相反,郑洞国还和这位完全不认识字的湘西农村姑娘感情甚笃,两人一共有一女二子。


毛主席为何重用郑洞国?厚道,当国民党将军也不悔婚把女儿嫁农民 - 天天要闻

郑洞国与第三任妻子


第二,郑洞国是黄埔系将领里极少把发妻接到身边的


说实话,郑洞国真的可以算是蒋记黄埔生里的楷模之一了。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孙立人,孙立人的发妻龚夕涛知书达理,大家闺秀,但是孙立人因为他和龚夕涛是包办婚姻,所以一直不喜欢龚夕涛,又不敢离婚,回国后自己常年待在上海,却让龚夕涛在安徽老家帮他伺候老人。


郑洞国可不是这样的,他是真心实意的想把父亲和妻子接到自己身边。


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后,郑洞国派人将在湖南老家的父亲和妻儿接到蚌埠团聚。


1930年5月,郑洞国随中央军参加了中原大战,不久后,覃腊娥突然感染伤寒,虽然经过救治,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覃腊娥还是病死了。在前线的郑洞国从哥哥郑潼国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后,当场晕厥。


郑洞国后来在回忆中说:“听到这个噩耗时,兄长的话犹如惊雷击顶,我眼前一黑,顿时晕厥在地,不知过了多久,才渐渐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


郑洞国再一次结婚已经是三年之后,我们不能说郑洞国是为妻子覃腊娥“守节”,但是至少可以说明郑洞国将军确实对自己的发妻很好。


毛主席为何重用郑洞国?厚道,当国民党将军也不悔婚把女儿嫁农民 - 天天要闻

郑洞国与长子一家


第三,虽然当上了将军,但是坚持把女儿嫁给石门县农民


郑洞国一生有两子两女,分别是两位夫人所生,大女儿叫郑凤云,是发妻覃腊娥所出;郑凤云出生于1921年,从小长在石门县,她很小的时候,覃腊娥在征求了郑洞国同意后,就把郑凤云许配给了自己姐姐的儿子陈某。


覃腊娥姐姐家虽然在石门县还算得上小富农,但是在郑凤云到了要完婚的年纪时,郑洞国已经是国民党王牌部队第五军中将副军长兼荣誉一师师长了。


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郑家与陈家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就连陈家都没有奢望郑洞国还能依照之前的约定把女儿嫁过来;还托人捎信儿,大概意思是如果郑家不愿意履行婚约,他们也理解,希望有一个肯定的答复,孩子都大了,要是取消婚约,他们就另外物色媳妇儿了。


根据后来郑洞国的说法,郑凤云其实是有点不愿意嫁给表哥的,但不是完全因为嫌贫爱富,只是觉得两家社会地位差距比较大,她更想像新妈妈陈碧莲一样当一个新式女性。


但是郑洞国却表示不行,认为这是发妻生前定下的婚约,怎么能悔婚?这不是让人戳自己脊梁骨吗?而且郑洞国对自己这位姑爷知根知底,认为他就是自己女儿的良配,最终郑洞国还是选择把女儿嫁给了陈某。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原因是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石门县地处湘西,相当安全,又因为郑洞国的关系,郑家人与郑家的亲戚在石门县生活也不会被胥吏盘剥,生活也比较安定;郑洞国当时正处在抗战第一线,说不准哪天就殉国了,所以女儿嫁给陈某,至少不担心哪天郑洞国战死,女儿就会被嫌弃。


说起来还是拳拳爱子之心。


这样一来,他就成了蒋记黄埔将领里唯一一个把女儿嫁给农民的将军。


当然,郑洞国将军的厚道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小地方,比如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春,郑洞国就坚决抵制部下使用化学武器的建议;建国后第二任妻子陈碧莲嫌弃郑洞国挣得少而离婚,后来生活困难,郑洞国还不计前嫌的主动帮自己这位前妻安排工作,解决她生活困难。


正因为郑洞国将军是国民党将军里少有的老实厚道之人,所以他从长春投诚之后,就一直很得毛主席、周总理的重视,谁会不喜欢一个老实厚道的人?


毛主席为何重用郑洞国?厚道,当国民党将军也不悔婚把女儿嫁农民 - 天天要闻

郑洞国与杜聿明一家


所以周总理才会在郑洞国闲居上海期间,三番五次邀请郑洞国北上参加工作;毛主席也才会在郑洞国北上后,亲自出面请郑洞国吃饭,而且在饭桌上毛主席还亲自给他点烟。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先后担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为祖国的统一不遗余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991年1月27日,88岁高龄的郑洞国在北京病逝,2月26日,郑洞国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礼堂举行。几乎与此同时,在海峡彼岸,也举行了郑洞国追悼仪式。


在数百名黄埔系的将领中,能同时被两岸追悼的将领并不多,郑洞国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郑洞国能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重视?为什么能被两岸同时追悼?


这和郑洞国将军老实厚道的为人是很大的关系。


END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奥里吉悼念若塔:言语无法表达,你将永远被铭记,兄弟 - 天天要闻

奥里吉悼念若塔:言语无法表达,你将永远被铭记,兄弟

前利物浦球员奥里吉更新社媒悼念因车祸去世的若塔,距离他上一次更新社媒已时隔一年。前利物浦球员奥里吉在社交媒体上打破了一年的沉默,向若塔致以自己的哀思。他晒出了一张若塔在一场欧冠比赛中替换自己出场的照片,并表示:“言语无法表达,将爱与祈祷送给迪奥戈和安德烈的家人、妻子和孩子们。我们会想念你。你将永远被...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