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2022年06月29日00:59:19 历史 1731


我们经常听说这么一个事:唐朝跟日本交往密切,团结友爱,来往非常频繁,友谊深厚,兄弟情深。


可是,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么?


答案是:假的。


历史的真相是:日本和大唐,来往并不多。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画:日本僧人随遣唐使到访大唐


其实,“来往多不多”,是相对而言的,从大唐当年亚洲各国的国际关系来看,日本和大唐的往来,其实是相对较少的。


下面,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话,把大唐和日本来往这个事,简单捋一捋:


事实1:唐朝一段从公元630年至894年止这264年间,日本共派出遣唐使20批次,但是,当时日本的航海技术并不成熟,所以经常发生海难、船只破损、台风漂流等情况,事实上名副其实的、以日本使团为名义的、而且实际抵达大唐首都长安的遣唐使,前前后后,一共只有12批次。264年除以12等于22。平均每22年实际来往一次。请问:两个国家,每隔22年才来往一次,这也叫“交往密切”么?假的。真相是:每隔22年才来往一次,这叫什么?这叫:来往不密切。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古画:来大唐朝贡的各国使臣


事实2:我们来看个“货比货”:从公元727年到919年,在这192年间,日本向“渤海国”一共派遣、并且成行了14次使团,平均每13年一次,比出使大唐的频率,高多了。


事实3:再来一个货比货。我们看一看在大唐时期,亚洲藩属国来大唐首都长安朝贡的频率:渤海国,每年来一次。吐蕃,也是每年来一次。新罗,圣德王在位36年一共遣使来大唐37次,基本上也是每年一次。藩属国朝贡每年一次较为普遍。所以中国历史上有个说法,叫做:“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如图:当年东北有一个“渤海国”


事实4:总之,在唐朝,周边藩属国派出使臣,前来大唐朝贡的频率,以“每年一次”最为常见,相比较而言,日本平均每22年才派使臣实际前来朝贡一次,那简直就是弱爆了。


事实5:那么,人家其他的藩属国每年都来,为什么日本人每22年才来一次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东亚人(包括日本人)的造船技术,实在是太落后了!在大唐那个年代,日本人造出的航海船只,有很多无法扛得住太平洋、日本海、东海的风浪,所以,很多航船在半途出事,无法抵达大唐。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画:遣唐使的船


事实6:换句话说,日本当年遣使来大唐,频率远远低于其他藩属国,不是因为日本不仰慕大唐,而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大海真的是太可怕了,日本和大唐之间这一千多公里的海路,是天险,是畏途。


事实7:其实反过来也一样,当年大唐的造船技术,同样也落后,同样也时常无法抵御大海的风浪。举个例子:大唐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先后六次准备东渡,有三次实际出海,三次都遇上了海难,只不过最后一次海难,鉴真的船运气好,竟然扛住了,才最终抵达了日本。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画:遣唐使的船


事实8:再举一个例子:当时在大唐中央做官的,有一个日本人,叫阿倍仲麻吕,这个人在公元753年,和鉴真一起东渡日本,他和鉴真分坐两艘不同的船,结果在东海,遇上风浪,阿倍仲麻吕的船被风吹到了越南,阿倍仲麻吕从越南上岸,历尽千辛万苦,于755年6月回到了长安,从此,阿倍仲麻吕打消了回日本的念头,后来他就老死在了大唐的长安。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图:日本遣唐使来大唐的多条海路


事实9:我们今天讲这一段的终极意思是说,日本当年确实仰慕大唐的文明,也确实有派遣唐使来大唐,也确实虚心学习大唐的方方面面,但是,说“日本和大唐来往密切”是不成立的,相对于当时的其他藩属国来说,日本算是来往较少的,而日本来往较少,并不是因为不想来,而是因为:造船技术太原始了,大洋的风浪太可怕了,来一次,太不容易了。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古画:同时代的日本天皇


事实10:我们顺带说一下:日本在亚洲乃至于世界上,文化较为独特,也和这个有关:在造船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日本是相对封闭的一个国家,所以,日本文化拥有高度的独特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