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那阿提拉没有死在他的大婚之夜,会怎么样?

2022年06月25日22:40:02 历史 1642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那阿提拉没有死在他的大婚之夜,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在匈人帝国的历史中,阿提拉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

在5世纪中叶,匈人帝国的社会结构摇摇欲坠。有人认为,阿提拉是保住匈人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我的观点有点不同。

我觉得匈人沿袭了一套很复杂的政治体系。在阿提拉继位之前,这套体系就已完善。在匈人帝国统一之后,阿提拉成为最后一位有权势的君主,他从之前的君主那里继承了政治权力。尽管很多文学作品将阿提拉描述为一位想要征服世界的自大狂,但他其实是一个谨小慎微的领袖,并没有那么强势。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研究他做的事,会发现他作战十分谨慎。比如说,他并没有像蒙古人那样企图征服古罗马帝国、扩大国土,而是向东罗马人和西罗马人征收贡品。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很传统的皇帝。他入侵罗马并不是为了征服古罗马帝国,而是想让罗马人听命于他,向他进贡,从而建立一个亚洲内陆的进贡国。

阿提拉的统治与之前的君主相比有何不同?

匈奴人有两个皇帝,分别统治一半匈人帝国。东部皇帝布莱达的地位比西部皇帝(阿提拉)的地位要高。但是,阿提拉发动了政变,推翻了他的兄长,也就是东部皇帝。此后,西部皇帝的地位就超过了东部皇帝。这件事后来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阿提拉死后,匈人帝国开始内乱,有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东部不愿意向西部俯首称臣,因此展开了内战。

他在意的是能否持续收到贡品,因为这可以提升他在匈奴人贵族中的地位。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那阿提拉没有死在他的大婚之夜,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他在死前曾有什么计划?

他想要逼迫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双双向他进贡。匈人会征服自己帝国附近的小国,所以直接统治了自己周围的日耳曼部落。匈人认为这些附近的小国都是他们帝国的一部分,而再远一点的地区只要向他们进贡就足够了。古罗马帝国正好属于这个范畴之内。

公元447年,阿提拉入侵东罗马帝国,吞并东罗马一大部分领土。然而不久以后,他在商谈中想要把拜占庭还给东罗马帝国,因为他对那块地区不感兴趣。他在意的是能否持续收到贡品,因为这可以提升他在匈人贵族中的地位。他的目标不是血洗古罗马帝国,而是想要提升地位。这件事对阿提拉很重要,因为他是一位弑君者(他杀害了他的兄长,成为匈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他企图征服欧洲吗?

普利斯库斯(Priscus)在史书中提供了阿提拉统治时期的一手资料,他的著作是描述当时历史的主要古籍之一。普利斯库斯认为,阿提拉的目标就是征服至少半个古罗马帝国。罗马人当然会这么觉得。这么大规模的入侵,除了是为了彻底征服古罗马帝国,还会是为了什么呢?然而,有趣的是,当匈人入侵时,他们会去搜刮每座城市,企图掠夺贡品。在每一次主要战役或成功围剿之后,他们都会再次退兵。

我认为阿提拉的主要动机是迫使罗马人加入他想要的进贡系统。其实,在阿提拉死前,他还计划过再一次向东罗马帝国进攻。那是因为当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尔奇安(Marcian)不愿意向阿提拉进贡,违背了先皇和阿提拉之间的约定。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那阿提拉没有死在他的大婚之夜,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阿提拉是公元453年去世的。关于他的逝世,我们知道些什么呢?

我们都是从普利斯库斯的记载中了解的。阿提拉有很多个老婆,当时他又另娶了一个新老婆,名叫伊尔迪科(Ildico)。在新婚之夜,他喝得酩酊大醉。后来,他因静脉血管爆裂,血液倒流窒息而死。第二天一早,皇宫贵族发现大事不妙,冲进了皇宫。那时,皇帝已经死在血泊之中,而他的新妇正在一旁哭泣。这正是普利斯库斯想要描绘的场景:一位嗜血的暴君受到了上天的处分,成为了新婚之夜恰到好处的甜品。

但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这样死的呢?其实他当时年事已高,大约50岁了。在那个时代,50岁寿终是很正常的,所以没必要去怀疑他是不是被下了毒。但他的儿子们无法就归属地达成一致,所以在他去世之后,立马就发动了一场内战。东部和西部(匈人帝国)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内战,之后匈人帝国自然也就分崩离析了。东部得以延续,而西部却支离破碎。

如果阿提拉没有在那一晚去世,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呢?

据我猜测,他会入侵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没有庞大的军队与匈人对抗,所以他们应该无法抵挡匈人的再一次袭击,保护拜占庭。但是阿提拉不会有办法攻占君士坦丁堡,因为他没有海军。没有海军,这座堡垒就几乎攻不可破。所以,他可能会想再去拜占庭闹事,然后东罗马人就会像以往一样,再次以进贡来平息事端。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那阿提拉没有死在他的大婚之夜,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这是不是意味着罗马帝国可能在公元476年之前灭亡?

首先,西罗马帝国肯定不会像历史中在他死后那样散架。虽然这么说有点复杂,但是罗马帝国之所以在公元476年崩塌,是因为当时有一整群日耳曼部落和匈人军队。这些匈人军队原来是匈人帝国统治的,但是他们离开了匈人帝国,向意大利进军。这些人终结了西部罗马的统治。

如果阿提拉没有死,并且能够成功控制这些部落,那西罗马人当然得向他进贡,但是他们对意大利的控制权仍然能得到保证。这样的话,西罗马帝国其实会继续延续,在历史上的时间会更久一些。

之后的欧洲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将不会有一个法兰克人主宰的欧洲。匈人帝国瓦解后,西罗马帝国也紧随其后,那时的西欧群龙无首。这让法兰克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统一了西欧,后来演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

如果西罗马或匈人帝国未曾瓦解,那欧洲某个地方就会有一个叫匈国(Hunnia)的国家,而法兰克人也将被限制在比利时荷兰。法国只是比利时的一部分,而不是在现在法国所在的地方。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那阿提拉没有死在他的大婚之夜,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阿提拉会想要征服罗马帝国吗?

我真的觉得不太可能。首先,匈人帝国已经很庞大了,大到已经很难由一个统治者全权管理。阿提拉有效地尝试过这个方法,他独裁专政,试着一个人管理全局,却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他动不动就处死匈人王子,受压迫的匈人王子都逃到了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藏匿了很多逃难的匈人王子,这也是阿提拉与东罗马帝国发起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觉得如果他活得更久些,他可能会换掉一两个罗马皇帝。或者,他可能会把皇位给一个他更喜欢的,愿意定期给他进贡的人。这些猜测都有事实根据,因为他甚至会把刚刚攻占的地区还给罗马帝国。他没有兴趣统治这些地区。

他真有那么大权力吗?可以任命谁来做皇帝?

有可能。任何国家都无法抵御他的军队,因此,就军事力量来说,匈人比当时的西罗马或东罗马都更强大。以这样的军事力量,只要他想,他其实可以任意向罗马人强加他想要的法令。但是,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他是个很谨慎的人,所以他不愿意过度参与国外的长期政治斗争。他总是担心国内的各种反抗,所以他不会过多离开自己的领地。这些针对罗马人的政治斗争主要是用来体现他的力量的。他不单单是向罗马人展现权力,同时也是向匈人展现权力。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那阿提拉没有死在他的大婚之夜,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如果他想要征服欧洲的话,他能做到吗?

可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肯定要摧毁自己的国家。当时匈人其实尝试过征服欧洲。匈人领地的军队后来征服了意大利,创建了意大利第一个野蛮王国,所以匈人征服欧洲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如果我是阿提拉,我会冒着自己帝国瓦解的风险,去增加更多更难管理的领地吗?我觉得不会。对你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他“可以”征服欧洲,但是我觉得他不会去这么做。

如果阿提拉没死,匈奴帝国能持续多久呢?

欧洲的匈人帝国大约在阿提拉死后80年就瓦解了。如果他能够保证之后的继位能够有序发生,匈人帝国还可能再延续一个世纪左右。这样的话,从政治地理来说,我们也会看到一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欧洲。国界其实还是会和现在差不多,但是德国边境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局限在那里。德国可能会更大,囊括了奥地利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部分波兰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那阿提拉没有死在他的大婚之夜,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阿提拉的光辉史迹又会有何不同呢?

如果他能活得久一点,并建立一个长久的王朝,有几代皇帝,那么我觉得阿提拉应该可以和法兰克国王克洛维(Clovis)相提并论。我们常常说阿提拉是一个从亚洲入侵的外国皇帝,但是这并不是真的。从第一批匈奴人进入欧洲算起,阿提拉已经是第四代匈人了,他就是个欧洲人。从匈人的遗骸来看,他们在外观上和欧洲人一模一样,所以阿提拉就像是一个会说多种语言的欧洲君主。如果他的后代成为了德国的日耳曼国王,他就会被当作另一个欧洲君主来看待,而不是一个想要摧毁欧洲文明的人。

我觉得关于阿提拉的文学作品总是将卡塔龙平原战役(the Battle of the Catalaunian Plains)描绘得过于戏剧化了,说这场战役是埃提乌斯(Aetius)和阿提拉之间的对抗,是东部与西部的激烈碰撞。还说因为在那里阻止了匈人入侵,欧洲才得以延续。这并不对,因为在这场战役中,这两支军队的组成人员基本一致。无论谁赢得这场战役,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都一样。

就算阿提拉不怕麻烦,征服了整个西欧,这个帝国还是终将成为基督教国家,而贵族文化会由日耳曼文化主导。就算阿提拉继续打下去,欧洲还是会一样,而他会被记作另一位日耳曼国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