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独子孙科,因为沾了父辈的光,曾在国民党政府内担任高官,但他一辈子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与女人的那些桃色绯闻。
孙科
孙科共有两子四女,妻子陈淑英生育了两子两女,另外两个女儿,分别是情人严蔼娟和公开的二夫人蓝妮所生。
孙科的两个儿子,名字都是孙中山亲自取的。长子孙治平出生时,因民国刚创建,百废待举,孙中山期望国治民安、天下太平,就为长孙起名“治平”。两年后次子出生,孙中山有感于治国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强盛,所以给次孙起名“治强”。
这两个孙子深受孙中山疼爱。1923年孙中山阅兵时,林森、廖仲恺等国民党要人皆陪侍其旁,其右侧站着两个穿白衬衫的少年,他们就是11岁的孙治平和9岁的孙治强。
长大后,兄弟俩一起赴美深造。两人遗传了孙中山热爱读书的习惯,均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政治经济硕士学位,但在仕途上都没有多少发展。
孙科全家福
1965年,孙科应蒋介石之邀赴台任职,长子孙治平陪伴在父亲左右,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等虚职。
次子孙治强一直寓居美国,直到1973年孙科病逝后自美返台为父奔丧,宋美龄出于政治需要,以其寡母年迈,亟须亲人陪侍身边为由劝他留台,并为他安排了工作。
这对兄弟任职期间工资都不低,孙治平月薪20万元新台币,孙治强10万元,但二人晚景差距非常大。
孙治平头脑灵活,很注重理财投资,在多年前已拥有价值上亿元的股票,生活过得宽裕潇洒。
孙治强返台后并不受重用,这些有限的工资需要补贴两个在美国读书的儿子。雪上加霜的是,他晚年又得了前列腺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连维修房子的钱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屋顶坍塌。
人穷志短,孙治强屡屡向台湾高层上书请求改善待遇,在信件石沉大海后又改成威胁口气,说自己打算在爷爷孙中山的“国父纪念馆”前设摊变卖家中物品,并且按月收取各机关使用孙中山之名讳或悬挂其遗像的费用。
由于孙治强与亲哥哥孙治平的际遇不同,在为母亲陈淑英的造坟经费问题上,两兄弟发生了激烈争执。孙治强打算向国民党政府寻求帮助,孙治平则坚决反对,他是有骨气的人,对国民党政府一贯不信任。由此兄弟反目,几乎极少联络。
比起两兄弟的平淡人生,孙科四个女儿个个既优秀又孝顺,她们就是名字中带“英华芬芳”的四朵金花。
孙穗英和孙穗华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生,晚年均定居在美国,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两姊妹很孝顺,父母健在时常返台探亲。
改革开放后,孙穗英和孙穗华姐妹俩应邀回大陆参加历次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孙中山和宋庆龄诞辰的重大纪念活动。1981年宋庆龄病逝,她们到北京参加追悼会,又到上海参加葬礼。
孙穗英孙穗华与孙中山相合影
比起这两个罕见报端的姐妹,孙穗芳、孙穗芬的言行和举止要高调很多,经历也曲折得多。
孙穗芳是孙科的非婚生女儿,母亲严蔼娟是孙科没有名分的情人。她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孙科与后来的二夫人蓝妮打得火热,在给了一笔抚养费后与严蔼娟和平分手。
严蔼娟没办法只能改嫁,继父每天对孙穗芳非打即骂,母亲也只是在一旁看着,从不加以阻止。有一次揪着她的头发狠狠往墙上撞,孙穗芳耳朵被打得鲜血直流,留下了终身耳疾。
年幼的孙穗芳想不通,自己明明容貌酷似祖父孙中山,命运却为何如此多舛?从出生起,她除了在海报上见过父亲孙科的照片,就没与父亲见过面。除了爹不疼外,她也没感受到多少母爱,严蔼娟只是把她当成要钱的工具而已。
严蔼娟与幼年孙穗芳
严蔼娟和孙科分手时,在上海滩顶级大佬杜月笙的见证下,收取了一次性巨额赔偿,并出具从此两清的字据。
没多久,在丈夫的唆使下,严蔼娟从1939年到1941年的三年间,又厚着脸皮讨要生活费,只可惜,她在香港和上海之间共来回八次,始终未能拿到分文。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严蔼娟再次与孙科进行交涉。其实孙科完全可以拿出当年严蔼娟亲笔立的字据加以反驳,但他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名誉,加上可能对从未见过面的女儿心存愧疚,因此孙科没有拒绝严蔼娟的要求,但由于经济不富裕,他也没有爽快答应付钱。
后来经人调解,严蔼娟拿到钱后,出具一份收据,口头答应孙科这是最后一次。结果到了1950年,严蔼娟又带着孙穗芳上门要钱。
少年孙穗芳
尽管孙科性情风流,可他怕老婆怕得厉害,加上心里对严蔼娟有气,因此躲在楼上不肯出面,由原配陈淑英出面解决此事。
陈淑英18岁就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并不是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她和严蔼娟没说两句话就起了肢体冲突,陈淑英用高跟鞋猛踹严蔼娟的头,在混乱的厮打中,14岁的人孙穗芳高高举起一只古董花瓶,扬言谁要再打她,她就把花瓶打碎。
从始至终,孙科都躲在楼上没下来。孙穗芳和母亲出门后,气愤地足足摁了两个小时的汽笛。
孙穗芳的少女生涯,就是在这种没有父爱母爱,一切依靠自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
原本孙穗芳也想同两位姐姐一样去美国读书,她自幼聪慧,学习成绩相当好,可是没人肯资助她留学。孙穗芳毫不气馁,在香港开启半工半读的生涯。她一面在香港大学校外课程修几门课,一面又在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工作,这为她日后从事房地产事业打下了基础。
苦日子过了8年后,孙穗芳于1965年嫁给香港首富王时新之子王守基,后来移居美国夏威夷。
同一年,成为富豪妻子的孙穗芳,总算见到了父亲孙科。此时她已经30岁,孙科也是75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孙穗芳见到生父时,心情十分复杂,性格泼辣的她忍不住问父亲:“为什么不要我?”孙科尴尬又沉重地说:“从来也没有不要你。”
这回答其实挺苍白无力的,毕竟从孙穗芳出生直至人到中年,孙科都对她不闻不问。一阵沉默后,孙科主动亲吻女儿的面颊,这种无声的父爱令孙穗芳泣不成声。
可能是童年父爱的缺失令孙穗芳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亲情。她对父亲特别孝顺,每年都要回台湾探亲。孙穗芳生活富裕,在经济上常常帮衬窘迫的父亲。甚至她还按父亲的要求,帮助从未见过面的二哥孙治强偿还债务。
孙科与女儿女婿在一起
对此,孙穗芳解释说:“我热爱父亲,凡父亲的要求,我都顺他的心,这也应了我年轻时所发的誓愿,当父亲年老而需要帮助时,我会养他。”
1970年4月,80岁的孙科从台湾到美国加州大学领取“哈斯国际奖”。在返途中,孙穗芳盛邀父亲和大哥孙治平到檀香山小住,并请他们在豪华的希尔顿酒店总统套房下榻。暮年的孙科住进总统套房,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尽管孙穗芳为孙家付出了很多,但依旧有人对她不友好,起码陈淑英就不承认她是孙家人,两个姐姐孙穗英孙穗华也曾公开发表声明,说她的一切言论都不代表孙家,新闻媒体对她的称呼也仅仅是“孙中山亲属”。
1973年9月13日,孙科在台北病逝,孙穗芳出钱为父亲的黑领结上钉满珍珠,在他的口中也放了一颗大珍珠,让他双手握着白玉,还在口袋中放了金银元宝。因为这些豪爽的举动,她得以与同父异母的兄姐孙治强、孙穗英、孙穗华共同守灵。
孙穗芳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后来与丈夫离婚,在夏威夷后从事房地产经营。后来她放弃了红火的生意,潜心为祖父立传,成为孙氏家族中唯一为孙中山立传的人。她的《我的祖父孙中山》有别于一般的孙中山传记,书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弥足珍贵。
当孙穗芳在上海签名售书时上海新闻媒体第一次以“孙中山孙女”“孙中山嫡孙女”来称呼她。历经半个多世纪,孙穗芳终于成功为自己正名,跻身孙家行列。
比起孙穗芳的曲折生涯,同父异母的妹妹孙穗芬,相对来说生活要顺遂得多。
孙穗芬的母亲蓝妮,是拥有苗族贵族血统的大美女,在交际场上与孙科一见钟情,被孙科迎娶为二夫人。
蓝妮与孙科
蓝妮这个身份挺奇特,当时国民党已经出台法律政策支持一夫一妻。当然,那些花心的名流们不甘心只有一个女人,因此纷纷蓄起姨太太。
按理说蓝妮理应算作孙科的姨太太,但她心高气傲,不愿意给人当实际的妾室。孙科又对她爱得深沉,不顾原配陈淑英的愤怒,写了个证明,说蓝妮是自己的二夫人。
蓝妮在与孙科结合后,利用孙科的人脉加上自己的精明,在上海滩盖了七幢花园洋房,并把房产登记在年仅2岁的女儿名下,孙穗芬因此成为上海滩最年幼的大富翁。
孙科对这个女儿可是相当疼爱,虽然因为工作原因也是7年都没见到孙穗芬的面,可等到1945年抗战胜利,回到上海的孙科,第一件事就是亲吻长相酷似自己的爱女。
可能是树大招风,1946年夏天,9岁的孙穗芬在上海被歹徒绑票,蓝妮花了10万美金才把女儿赎出。虽然孙穗芬未伤丝毫,但经此劫难,蓝妮一直担心女儿哪天再遭不测,就索性把女儿送到民国政府首都南京孙科身边。
左蓝妮右孙穗芬
这次经历也改变了孙穗芬的一生。蓝妮一想到爱女被绑架的经历,便常常从梦中惊醒,决定把女儿送到治安相对较好的香港读书。
11岁的孙穗芬,后来辗转到台湾读书,直到33年后才重新踏上故乡上海的土地。
1955年,孙穗芬由于读书成绩优异,美国一家教会大学给了四年奖学金,但她未能拿到赴美签证。被总领事馆拒绝签证的理由也很奇葩,那些签证官认为这样一个漂亮的姑娘独身跑到美国读书,估计没多久就要嫁人。
不过,留美深造未成,却使孙穗芬成为一名台湾“中国民航航空公司”最年轻的空姐。
孙穗芬虽比不上母亲外表亮丽,可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人又漂亮可爱,所以,她一进航空公司,马上成为美国飞行员孙康威的追逐对象,两人恋爱一年后结婚,孙穗芬成为家庭主妇,又生育了3个儿子。
孙穗芬39岁那年,三个儿子都进了学校,她不甘心成天呆在家里的生活,与大儿子同时跨进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校门,还成为第一个荣获“华尔街日报奖”的女学生,由此成为美国媒体的新闻人物。
孙穗芬后来做过行政工作,还和姐姐孙穗芳的经历类似,销售过商品房。到了1986年,她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任职时间恰巧在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前夕,冥冥中似乎有种神奇的巧合。
1994年,孙穗芬突然辞去美国驻法国巴黎大使馆商务参赞的职务,到香港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香港顺亚顾问有限公司,旨在帮助欧洲和美国的公司来华投资。
孙穗芬也早就因“兴趣不合”与丈夫离婚,长期过着单身生活,这点又很像姐姐孙穗芳。姐妹两个同属于名不正言不顺的私生女,按理说应该惺惺相惜才是,不料,两人早在1986年因宿怨而反目。
孙穗芬与邓颖超
两人形同陌路的起因是孙穗芳始终怀疑,当年孙科付给自己的抚养费都被孙穗芬的母亲蓝妮吞掉了。在严蔼娟几次三番向孙科讨要生活费、甚至对簿公堂时,都是蓝妮出面解决的纠纷,严蔼娟母女早就对蓝妮心存怨恨。
1986年11月17日,在一次午餐中,孙穗芳遇到七十多岁的蓝妮,两人言语不和,积压了近五十年的怨气一下子爆发出来。孙穗芳公开在整桌人面前翻旧账,弄得蓝妮差点哭出来。孙穗芬虽然不在场,但对孙穗芳当众羞辱自己的母亲耿耿于怀,这也成为姐妹最终失和的一个重要原因。
后来孙穗芬因严重车祸住院,孙穗芳认为两人毕竟流着孙氏家族的血液,昔日恩怨继续纠缠毫无意义,特意手捧大把鲜花,上写有“祝穗芬妹妹早日康复”的卡片,来到医院探望孙穗芬。但因孙穗芬在重病监护室,家属又不在,孙穗芳看望妹妹的愿望没能实现。
只可惜,孙穗芬因为伤势过重而去世,姐妹两个终究没能有和好的机会,不过她们两个算是孙中山后人里最高调,也是最有成就的两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