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2021年09月16日20:13:10 历史 1035

对于刘伯温大家不陌生吧?他和诸葛亮一样是我国古代智慧的象征,二人在不同时代作出了同样的贡献。

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意思是说刘伯温的贡献不在诸葛亮之下。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刘伯温

真实历史上二人根本没那么牛叉,就拿诸葛亮来说吧,他的军事能力稀松平常,诸葛亮的主要贡献在于发展生产和保障供给,和汉朝丞相萧何差不多。

刘伯温也不是神乎其神的人,说他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有点夸大其词。朱元璋在当红巾军元帅的时候,刘伯温还隐居在老家摆弄小菜园呢,当朱元璋启用他时,刘伯温已是50岁的老头了。

姑且不说他年龄大,我查遍《明史》也没发现刘伯温在军事方面有多出色。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文化人,看的书多,写的文章好,这种人在古代随手一抓一大把。

虽是如此,并没妨碍民间把刘伯温吹得神乎其神。比如说刘伯温年轻时,曾在老家附近山洞里得到白猿献给他一本奇书,此书是汉朝军师张良所著的兵法战策《百战奇谋》。刘伯温如获至宝,接下来他用书本里的知识帮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本文咱就顺着传说往下聊,看看刘伯温临死前是如何保护这本书的?之后又是谁得到了这本书?结果怎样?带着这些疑问,咱们就从刘伯温晚年生病说起。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还是不免要说一说真实历史上的刘伯温。

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

刘伯温生在元朝中期1311年,他的父亲是一个私塾先生,名叫刘爚(音越),业余时间喜看易经奇门遁甲等书籍。

刘伯温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做完作业后常翻父亲的这些书。时间一长也就对这些书产生了兴趣 ,这可能是民间传说刘伯温能掐会算的依据吧。

不得不说,刘伯温很聪明,12岁上考中秀才,被人们称为神童。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22岁上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去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参加科考,结果一举成名高中进士。不过此时元朝已到了风雨飘摇之际,有能力的人无用武之地。

还算不错,三年后,刘伯温被朝廷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相当于县官的秘书,小的不能再小的八品官。

即便是这样,他也没在县里做多长时间,最终被当地的地痞流氓挤兑走了。

原来刘伯温太正直,不懂圆滑的为官之道。咱们这样说吧,自从刘伯温进入仕途后就没有顺当过,在地方上任职,通常不超过一年就会丢官罢职。

就连刘伯温都感到纳闷,他翻开易经掐指一算,显示自己50岁之前仕途坎坷,刘伯温很信命,于是就放弃了做官,干脆隐居山中潜心研究易经和奇门遁甲等古书。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岁月悠悠,转眼多年过去了,1360年,朱元璋占领了南京,此时他急需能人出山辅佐,在太子老师宋濂的举荐下,刘伯温横空出世。

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人被称为浙西四贤,到后来刘伯温最为出名。

朱元璋求贤若渴,急忙派人去请刘伯温,老刘早在家待烦了,于是就做了朱元璋的谋士,这一年老刘50岁。

朱元璋占领南京,并不代表他已经拥有了天下,他要铲除各地的武装力量,其中陈友凉,张士诚最为强大。这时刘伯温献计,提醒老朱避免两线作战,意思让他各个击破,先稳住张士诚,灭了陈友凉,当陈友亮灭亡后,张士诚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老朱一听大喜:“就听军师的话”,经过死磕,朱元璋有惊无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1368年,朱元璋登基当上了皇帝,国号大明。论功行赏,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这在明朝属于高官,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副院长。

我总结了一下,老刘一共辅佐朱元璋14年,前8年他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后6年太平的时候,刘伯温的精力主要用来提防朱元璋对自己下黑手。

尤其是到了晚年,朱元璋处心积虑要弄死他,老朱为什么要害老刘呢?

原来朱元璋坐拥天下后,害怕功臣造反大开杀戒,10个功臣有9个被他弄死了,如果不是老刘能掐会算,恐怕早做了老朱的刀下鬼。

洪武8年,也就是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不慎感染了风寒。老刘很识趣,既然皇上对自己不放心,我何不请求退休回家养病,经过老刘的请求,朱元璋巴不得他离开,就这样刘伯温回到了故乡。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走了以后,老朱还是不放心,他害怕老刘在家拉帮结伙造反。随后老朱打着想老刘的幌子,宣他进京,意思是从侧面探听一下他的口风。

不管老朱如何作戏,老刘早看透了他的心思。朱元璋一看刘伯温病的确实不轻,心想刘伯温这么牛叉还不是凭借百战奇谋这本书吗?

刘伯温死后,如果这本书流入民间将遗祸万年,谁都可以凭此书推翻我的天下,为了子孙后代,我必须把这本书搞到手,随后朱元璋开始了行动。

朱元璋想到的事儿,刘伯温早想到他头前了。老刘深知这本书的重要性,平时轻易不让人染指,就连他的两个儿子刘涟和刘璟都没看过,按老刘的话说,这两个儿子资历浅,根本学不会。

除了刘伯温之外,明朝没有第2个人看过这本书,这更引起了朱元璋的兴趣,他发誓非要得到这本书不可。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刘伯温深知这一点。就在老刘去世前,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有气无力地说:“皇上一直想得到我这本《百战奇谋》,这本书不能他看,皇上生性狠毒不够宽容,这本书对他有害无益,留着此书是祸害,我前些天把它一把火烧了。”

说完这些,老刘用慈爱的眼光看着两个儿子,用尽最后的力气说:“我死后,皇上一定会翻盖咱家的房屋,你俩别阻拦,我没啥东西可留给你俩,唯有一本郁离子书,这是我用毕生精力写成的神怪小说。

如果皇上向你俩索要《百战奇谋》,你们就把这本《郁离子》交给皇上。”说完刘伯温就咽气了。

老刘果然料事如神,朱元璋借吊唁之机,向他的两个儿子刘链刘景索要《百战奇谋》,两个儿子说父亲已把书烧了,说着把父亲的《郁离子》转交给了皇上。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朱元璋要的是百战奇谋,对郁离子不感兴趣,拿回宫,看都没看一眼就把它扔到了古书堆了。

老朱没好心眼,他不相信刘伯温会把心爱的书烧掉,借为刘伯温翻建房子为名,掘地三尺依然没找到这本书。

原来刘伯温早就料到朱元璋会拆他家的房子找这本书,所以死前告诉儿子皇上一定会为咱家翻盖房子,到时别阻拦。

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朱元璋找不到这本书寝食难安,他害怕这本书流落到民间,更害怕这本书落到朝中大臣手中,害怕这些人利用书中的知识夺取大明江山。

老朱整天被这些担忧所困扰,最后竟抑郁而死。

有人可能要问了,刘伯温真把书烧了?

非也,这就是刘伯温的最后一计,他为了保护《百战奇谋》,把郁离子一书掏空,然后把《百战奇谋》夹在了《郁离子》书中。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当初如果朱元璋翻一翻《郁离子》,肯定会看到《百战奇谋》。

刘伯温断定朱元璋不会这样做,于是兵行险招,让他把书带到了宫里,老朱无意之中把这本书保护了起来,大家想一想,谁敢到宫中去偷书呢?

如此一来,《百战奇谋》这本书,静静的躺在宫中墙角达270年之久。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了紫禁城,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有一天,李自成在宫里溜达看到了郁离子这本书,他是刘伯温的忠实粉丝,随即捧起书研读了起来。他发现书皮是《郁离子》,里面却是《百战奇谋》,李自成欣喜若狂,想不到机缘巧合得到了天书,当即李自成跪在地上向南遥拜,口中喃喃自语道:“感谢伯温老先师”。


刘伯温死前留一计,苦了朱元璋,笑了李自成 - 天天要闻

其实李自成最应该感激的是朱元璋。之后李自成凭这本书成功隐藏了起来,到现在谁也不知道李自成失败后到底逃到哪里去了。总的来说,刘伯温死前遗计,害的朱元璋寝食难安,却便宜了270年后的李自成了,这向谁说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