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2021年09月10日20:51:04 历史 1505

1934年1月6日,注定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的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天!

来自中央和后方各大机关的代表,以及无数的群众代表,早早地聚集在了一起。

他们即将要参加一场公审大会,是中央苏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不一会儿,两个全副武装的战士押着一名中年男子,缓缓走进了会场。

男子神态从容,尽管已经经受了一段时间的牢狱之灾,但是仍旧仪容整洁。

参与公审的代表们一看到男子,立马愤怒地高喊“反对萧劲光的机会主义路线!”、“打倒蒋介石的走狗萧劲光”……

没错,他们嘴里的萧劲光就是这个即将被押上“被告席”的男子。

不久以前,“万众唾骂”的他还是红军的高级将领,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爱将”。

萧劲光在台前站定以后,大会主持人立马对他宣读了控告书。

控告书里揭露的“事实”,令围观的群众更加愤怒:拥护判处萧劲光死刑!坚决要求枪毙萧劲光!

这样的口号响彻了整个会场。

“众怒难犯”,再加上如今在苏维埃“位高权重”的李德也主张枪毙萧劲光。似乎,萧劲光走上断头台已经是势所必然的了。

只不过,愤怒的群众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人群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女子,正在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切。

而她,正是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今天出现在这里,正是奉毛主席之命而来……

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萧劲光为何会身犯死罪?作为毛主席的“爱将”,主席会亲眼看着他被枪毙吗?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一、结缘少年时,他是我一生的师长

1919年,这个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同样是萧劲光人生的拐点。

那一年,16岁的萧劲光还在老家长沙的长郡中学读书。当时,湖南的街面上流传着一种名叫《湘江评论》的报纸。

这是一份被李大钊誉为当时“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刊之一”。

而它的主编,则是那个即将在时代浪潮中翻江倒海的毛泽东!

一个偶然的机会,萧劲光接触到了《湘江评论》。

作为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萧劲光马上就被上面充满革命热情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

从此,他知道了毛泽东的名字,也开始逐渐明白什么叫做“革命”!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湘江评论》)

一扇全新的大门朝着萧劲光打开了。门里隐约透出了一束光,吸引着萧劲光不断地去追逐明亮。

因此,当他听说毛泽东等人在长沙筹办了俄罗斯研究会以后,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入会申请。

很快,萧劲光的入会请求得到了批准。当时,毛泽东在会内担任书记干事,还经常会召开一些演讲会,向其他成员讲述俄国的革命情况。

毛泽东讲课的时候,萧劲光在下面听得格外认真。

那个时候,他对演讲台上那位年长自己十岁的“师长”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不久之后,俄罗斯研究会准备要派一批学生,到俄国去勤工俭学。

萧劲光学习能力强、又对革命有基本的理解,顺利地通过了筛选。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毛泽东)

在毛泽东和俄罗斯学会的安排下,萧劲光毅然放弃了在长郡中学的学业,远赴苏俄开始了全新的学习之旅。

在莫斯科,萧劲光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对无产阶级革命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那里,他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4年,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已经在莫斯科进修了三年的萧劲光,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回到国内参与到了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颇受打击的萧劲光再一次踏上了前往苏联的商船,要去寻找革命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一次,萧劲光来到了十月革命的策源地——列宁格勒,并且进入了专门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学习。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列宁格勒)

萧劲光素来喜欢军事理论。到了军政学院以后,他仿佛鱼儿回归大海,对接触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游刃有余。

就这样,1930年的夏天,萧劲光以门门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在列宁格勒的学习。

走出校门以后,始终对中国革命事业念念不忘的他,立马回到了国内。

根据组织的安排,萧劲光去到了闽西,担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

自他出国以后,萧劲光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毛泽东了。

对于这个引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人,萧劲光一直念念不忘。

终于,一个绝佳的重逢机会摆在了萧劲光的面前。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为了这次盛况空前的大会,各大根据地的代表,都不远万里地从四面八方跋涉而来。

而萧劲光,则是作为闽西根据地的代表,也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到了瑞金之后,萧劲光很快就见到了毛泽东。久别之后的重逢,让彼此之间的友情更加热烈。

特别是毛泽东,相比于几年前,他明显对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多了几分信任与看重。

长期的斗争经验告诉毛泽东,军队工作是绝对不能忽视。

而萧劲光,两度留学苏联,对军事理论又有一定的研究。

这自然就让毛泽东对他产生了更多的重视。

在瑞金开会期间,毛泽东亲自找到萧劲光,告诉他说红军目前急需培养一批优秀的干部,中央因此决定开办一所红军学校。

而萧劲光,正是他们中意的红军校长!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将如此重任交给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毛泽东对萧劲光确实是青睐有加了。

而萧劲光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虽然他担任红军学校校长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从那时起,萧劲光就在毛主席的重用之下,在苏区屡任要职。

多年以后,萧劲光回忆起早年的这些革命经历,还不无深情地表示:“我对毛泽东同志有特殊的感情,从我参加革命的第一天起,就把毛泽东同志当作自己敬仰的师长……”

然而,当时的萧劲光并不知道,他与毛主席如此深厚的革命情谊竟也会成为一场生死风波的“助力”……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萧劲光)

二、“萧劲光真应该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

1933年,对于接下来的故事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首先是由于上海斗争形势的改变,让设在上海的临时中央,全部于本年年初搬到了中央苏区。

博古、李德(李德于1933年9月到达)这些喝过洋墨水的“洋房子先生”到来以后,苏区的革命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年仅三十岁的萧劲光也在这一年担任了建(宁)黎(川)泰(宁)警备区的司令员兼红十一军政委,同时还是闽赣省委委员、军区司令员。

还是在这一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自任总司令对苏区展开了第五次“围剿”。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第五次反围剿彩画)

这三件看似关系不大的事情,即将由一个叫做黎川的小县城为引,成为萧劲光一大人生变故的“导火索”。

黎川,一个位于瑞金东北方向的小县城。地方虽小,却是中央苏区跟闽浙赣苏区的结合地带,因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蒋介石打响第五次“围剿”的枪炮以后,立马就把攻击目标对准了此地,出动了中央军三个师的兵力向黎川气势汹汹地开进。

身为该地的警备司令,萧劲光必须要坚守此城,不使此战略要地落入敌手。

可是,当时的萧劲光还有另一个“难言之隐”:他手下的主力部队,早已受命跟着三军团转战福建去了。

本来,他还有一个独立师可以依靠,但是在黎川战役打响的一个星期以前,又被调往了另一个地方作战。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黎川县)

如今,萧劲光的手里,只剩下一个70人的教导队,还有一些地方上的游击队。用这些兵力跟蒋介石三个精锐师的长枪大炮拼,那无疑是拿着鸡蛋碰石头。

到最后,只能落得一个城失人亡的结局。

于是,萧劲光从战略角度出发,在回守黎川之前就提出建议说可以从侧面打击敌人,而不要死守黎川。

可是,已经掌握苏区大权的博古、李德等人,却奉行所谓的“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失寸土”的方针,坚决反对萧劲光的这个建议。

“军令不可不受”,萧劲光无法,只能带着那少得可怜的兵力据守黎川。

同年9月25日,敌人的三个师对黎川展开了猛烈攻击。

三天以后,黎川的外围阵地已经全部沦入敌手。

黎川此时已经几乎成为了一座“孤城”,即将面临敌军的合围。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李德)

在这样的情况下,萧劲光决定不再做无谓的牺牲,果断率领军队撤退到了黎川城外六十里的溪口。

黎川的失守,让李德很是愤怒。

他接到报告以后,立即破口大骂:“混蛋!不战而弃,临阵脱逃!把赤色黎川拱手送给了敌人,简直是国民党的内应!”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尽管李德如此生气,却没有立即“处理”萧劲光,反而是又交给他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国民党在占领黎川以后,就开始构筑军事防线,试图利用此处尽快完成他们的堡垒封锁线。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恩来、朱德等人都主张用“主力突击敌之侧背”。

但是,李德等人依旧抱定错误的防守方针不放,置周恩来等人的正确建议于不顾,执着于收回黎川。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周恩来)

1933年11月,刚刚成为红七军团政委的萧劲光,奉命配合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攻打黎川城的外围据点浒湾。

萧劲光率领的军队,虽然号称“军团”,但实际上参加战斗的也就只有由他兼任师长的第二十一师。

在红三军团赶到之前,萧劲光已经带着这并不充足的兵力,与敌人展开了一天一夜的血战。

本以为得到红三军团的支援之后,情况会有转圜的余地。

谁知,当时彭德怀又身患严重的疟疾,无法上阵指挥。

于是,红三军团只能临阵换将。如此一来,三军团的进攻就没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我军在前线阵地坚守了整整三天,敌人的精锐部队在绝对空中力量的掩护下,冲破了我军防线,打通了前往浒湾的道路。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彭德怀)

浒湾、乃至黎川战事的失利,完全是由于博古等人,听不进正确的建议,“左”倾冒进产生的严重后果。

但是,当浒湾失守、苏区东北门户洞开之后,博古、李德又想转移自己身上的罪责。

更加让他们觉得难堪的是,红军的前几次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偏偏在他们接手指挥以后,连连大败。他们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只能嫁祸于人。

思来想去,这个最佳的“替罪羊”人选,就落到了萧劲光的头上。

那天,李德与博古凑在了一起。

李德张口就是“浒湾战斗的失利,根本原因是中国红军的素质太差......萧劲光更让我失望!”

看着李德那因为“愤怒”而憋红的双目,博古也应和道:“萧劲光历来是个逃跑分子!据报告,他在这次浒湾战斗中逃跑时,居然把二百名受了伤的红军战士丢给了敌人!”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博古)

博古此话,就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他们想将萧劲光置之死地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果然,李德听了博古的话,马上就说:“对于一个革命的红军指挥员,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萧劲光真应该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

李德的话,正合博古的心意。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罗明)

于是,在博古、李德的策划下,一场针对萧劲光的批判开始上演了......

三、“我是一个幸存者”

很快,萧劲光就被撤去了所有职务,并被送往建宁总部接受审查。

为了将萧劲光送上军事法庭,博古等人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萧劲光被撤职以后,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召开了党员干部会议,博古也在会上专门做了长篇的报告。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旗)

这次会议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揭发以萧劲光为代表的机会主义动摇的性质”,博古则是大肆批判萧劲光此前的战略选择是“退却主义”、“游击主义”,一定要加以严厉的批判。

大会之后,临时中央的机关报——《红色中华》、中央局的机关刊物《斗争》、甚至连军中的前线刊物《铁拳》,都纷纷刊文批判萧劲光。

一时之间,这个昔日优秀的红军将领,竟然成为了“人人喊打”的懦夫叛徒!何其悲哀!

外面的人纷纷扰扰,被关押起来的萧劲光却颇为“悠闲自得”。

在那巴掌大的牢房里,萧劲光带着其他的“狱友”们,练起了以前学会的少林短打,竟然丝毫看不出为自己前途担忧的迹象。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萧劲光这样的态度,引起了看守人员的强烈不满。

他们提审萧劲光,问他:“为什么在禁闭室里打拳?”

萧劲光的回复是:“为了锻炼好身体,出去以后继续干革命!”

只不过,当时的萧劲光可能并不知道的是,有人不想让他继续干革命。而他更不知道的是,有人也在为了让他继续干革命而费心劳力。

1934年1月份的一天,毛泽东的警卫员小吴,急匆匆地从外面跑了回来,手里还拿着最新一期的《铁拳》杂志。

这期《铁拳》开辟的是“反对萧劲光机会主义专号”。

毛泽东接过杂志仔细看了一遍,顿时怒从心中起。

他愤怒地把杂志往桌上一扔,一张大手打在了桌面上。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铁拳》杂志)

巨大的动静惊动了贺子珍,她连忙出来查看情况。

毛泽东一看贺子珍出来了,把杂志往对方手里一放,接着就开始为萧劲光抱屈道:“让70多人的教导队同三个师至少三万多敌人死拼,这叫什么路线!还说肖劲光是‘镇静主义’”、“奇文,蒋介石看了,会给作者挂个大勋章!”

毛主席话音刚落,看完了杂志的贺子珍也发现了不对劲儿。

她说:“反‘罗明路线’,从福建反到江西,从地方到部队,还要......”

没等贺子珍的话说完,毛泽东就打断了她:“闻楚歌而知汉意,这几支响箭其实是冲鄙人毛润之来的”。

毛泽东夫妻正在说着话,时任毛泽东秘书的谢觉哉走了进来,告诉毛泽东说:“萧劲光已经押回瑞金,后天公审,来了通知,让大家去参加”。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毛泽东更加愤怒了。他不愿去参加,但是交代了贺子珍:“你去看看,好戏不看不可”。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贺子珍)

几天以后,公审果然如期召开。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宣读完了控告书之后,萧劲光仿佛没有听到周围人对他发出的那肆意的喊杀声,而是冷静地抗议道:“我不服,你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接着,萧劲光开始针对控告书上所写的对自己罪过的指责,进行了逐一的解释澄清。

当听到萧劲光失守黎川时,手上只有一个七十多人的教导队的时候,愤怒的群众终于安静了下来。

这些内幕,是他们以前所不知道的。

若真如萧劲光所说,那他们对他的批判,还是正确的吗?换了其他的任何人,能做出比萧劲光更好的选择吗?

眼见着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审判场,突然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

审判长陷入了极大的尴尬之中,但尽管如此,还是硬着头皮,宣告了对萧劲光的判决:开除党籍、军籍,判处五年徒刑,无上诉权。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公审大会,非萧劲光受审场景)

随着审判长的“一锤定音”,这场审判大会也进入了尾声。

贺子珍回到家中以后,把现场的情况仔仔细细地转述给了毛泽东。

听到对萧劲光的判决结果之后,毛泽东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

他告诉贺子珍说:“明天,你去探监,告诉萧劲光,他没有错,对他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就这样说,一字不变”。

贺子珍果然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去探望了萧劲光。

贺子珍手上拿着一个篮子,看到萧劲光以后,转述了毛主席的话,然后打开了篮子里面的荷叶。

荷叶里面包裹的是一只煮熟的鸡。

要知道,在那个艰难的条件下,弄来一只鸡,是何等的不易啊!

吃着贺子珍送来的鸡、回忆着毛主席的那些话,萧劲光的心里,竟然莫名地升起了一股对未来的期许。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萧劲光)

萧劲光的期许,显然是李德他们不知道的。他们只知道,此前对于萧劲光的判决似乎有点轻了,于是李德力主枪毙萧劲光。

那天,谢觉哉拿着文件来找毛泽东签字儿,文件的内容就是要枪毙萧劲光。尽管毛主席当时已经被博古等人排挤,但他依旧是临时中央政府的主席。

枪毙萧劲光这样的高级干部,当然需要毛主席的签字。

毛主席看着文件,火冒三丈地说:“我不签字,就是不签字!”

毛主席执意不签,谁也没有办法。当然,毛主席也知道,要想挽救萧劲光,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还要有其他人的支持。

于是,毛泽东带着贺子珍来到了中央红色医院。当时,作为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正因病在医院里面接受治疗。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王稼祥)

见到王稼祥以后,毛主席先是关心了他的病情,然后把手里带来的文件拿给王稼祥看:“你看,他们要枪毙萧劲光,还要我签字”。

王稼祥把文件拿过去之后,毛主席又说:“你是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没有你的签字,谁也不敢枪毙这样高级的将领”。

看完了枪毙的文件,王稼祥也十分愤怒,他说到:“我不签字,我拒绝!萧劲光有什么错?”

于是,那份文件上,毛主席与王稼祥最终都没有签字。

无法获得毛主席等人的支持,博古也觉得再坚持下去,恐怕事情不好收场。

于是,他跟李德商议,维持此前对萧劲光的判决,已经够了。

最终,萧劲光在毛主席的保护下,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毛泽东(左三)、王稼祥(左二)、萧劲光(左一)

萧劲光被正式关押以后,毛主席依旧没有放弃搭救他的努力。

在毛主席的周旋下,萧劲光仅仅被关了一个月就放出来了,而且还被安排到了红军学校里当上了战术教员。

不过,这个时候的萧劲光名义上还是一个“犯人”。

红军被迫开始长征以后,毛主席又将萧劲光调到了中央干部团中一个主要由高、中级领导干部组成的“上干队”中当队长。

利用这个身份,萧劲光与红军一起参与了长征。

长征到达遵义,召开了我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博古等人的错误路线被纠正,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被确立了下来。

此后,在毛主席的关心下,中央正式纠正了此前对萧劲光的处分,还给他了一个公正的结论。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长征)

许多年后,萧劲光再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非常感激地说:

“我得以释放,能活到今天,是毛泽东等同志同‘左’倾教条主义者坚决斗争的结果,如果没有中央这些领导同志的保护,我很可能就被杀掉了......我是一个幸存者”。

结语:

在“五四”运动那个大浪潮下,萧劲光通过报纸偶然得知了毛泽东这个名字。可能当时的他,绝对想不到,这个人会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那么重大的影响。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萧劲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踏上了到苏联的留学之旅。当然,那时的毛泽东可能也没有想到,他为祖国培养的,是一个优秀的高级将领。

瑞金再会,毛泽东成为了毛主席,而当年那个“学生娃”也已经成长为了一身本事的优秀人才。

1934年,海军创始人萧劲光被判枪决,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杀 - 天天要闻

(1931年瑞金叶坪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

将帅相得,毛主席给了萧劲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谁知,人生路上风风雨雨,一场变故,让萧劲光命在旦夕。

幸运的是,毛主席始终相信着他、保护着他,让他终于等到了苦尽甘来的日子。

而对于中国革命事业来说,毛主席保护的又何止是萧劲光这个个人?

新中国建立以后,萧劲光被授予大将军衔。肩膀上那四颗摧残的将星,是国家和人民对这位戎马半生的功臣的认可!

而他的那些功绩与荣誉,也必将永载史册......

参考文献:

顾娜编著. 金戈岁月 毛泽东和他的高级将领 上. 北京:长征出版社, 2002.08.

姚有志主编. 红色将帅 十大大将 上.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6.07.

孙国.毛泽东与萧劲光的特殊情谊[J].兰台内外,2010,(第5期).

孟昭庚.萧劲光:瑞金受审中的“幸存者”[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4,(第12期).

马宏骄.萧劲光与李德的斗争[J].党史博采,1998,(第9期).

张洋编著. 萧劲光大将画传.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04

杨庆旺编著. 百折不回的毛泽东.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01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