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谁吗?

2019年09月16日06:00:21 历史 1683

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谁吗? - 天天要闻

记得儿时看的第一部戏曲就是铡美案,秦香莲的遭遇,让我痛哭流涕,于是这么许多年来,陈世美在我的心里便成了十恶不赦的负心汉了。可是有一天,突然有人与我说,其实,陈世美是一个蛮不错的官,我有些惊讶,赶紧查阅了一下,还真是如此!

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陈世美原名陈年谷,生于1625年大约卒于1690年,字丰之,号熟美,湖北均州人,由于方言的问题,熟美就成了世美。陈年谷勤学苦读,在顺治年间考取进士,后来官至贵州按察使等职,并不是戏曲所唱的抛妻弃子之人。

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那么,此人怎么就成了大宋朝包公铡刀下的负心汉了呢?这还得从陈年谷的两位同乡秀才胡梦蝶、仇梦麟说起。

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陈年谷当上了按察使之后,两位同乡便去找陈年谷,希望陈年谷能举荐两人做官,可是由于二人只是个秀才,在当时的制度下举荐做官,必须要是举人才可以,而他二人的学历不够,所以是不够资格的,不能举荐,于是陈年谷每人赠了银两送他们回乡了。

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可是这二人,却认为陈年谷不给办事,于是怀恨在心,在返回均州之后,便把杂剧《琵琶行》做了改动,将《琵琶记》的男主角蔡伯喈改成陈世美,女主角赵五娘改成秦香莲,借此剧来辱骂陈年谷,败坏其名声,其后又进一步修改,最终成为《铡美案》。而随着这个戏剧的流传,久而久之,陈世美已成了名副其实的负心汉代言人。

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有人考证:陈世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世美的碑文记载,陈世美为官清廉、刚直不阿,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嫌贫爱富、杀妻灭子之事,乃系嫉贤妒能之辈所为。因此,均县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如此看来,陈世美的确是冤枉的,只可惜包公不在了,恐怕这个罪名陈年谷要永远的背着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