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2021年05月11日23:11:23 历史 1709

他的死就像平地一声惊雷,炸开了无数火花,又转瞬消逝殆尽,似乎也带走了国民党最后的一息气运。那时所有人就都知道了,国民党已经穷途末路,真的要垮台了!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在溪口老家的蒋介石,乍一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懵了,好几分钟都没反应过来,还是旁边下属的接连呼唤了几声“总裁”,他才呼出这一口气,骤然低下了头,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几岁。

当时的蒋介石已经宣告下野,不再是国民政府的总统了,但是大部分事务还会传到他的手里,国民党政军实际上还是由他来操控。不过蒋介石也没时间伤心了,大厦将倾,党内上下动荡不安,他也自身难保,必须有所行动。随后蒋介石从老家离开去往上海,为自己最后的退守之地作出抉择。

此时的国民党,就是一种“一个人死了,剩下的人也全部要倒了”的情况。那这个人到底是谁?他为何如此重要?

·民国时期声名鹊起,追随孙中山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这个人名叫戴季陶,是民国时期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国民党理论的权威解释人,是一位有名的“笔杆子”人物。1905年,戴季陶去日本留学,刚开始就读于师范学校,后来进入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并在此期间认识了蒋介石。

四年后,戴季陶回国出任江苏省地方研究所的教授,他的写作文笔非常好,因为对满清王朝的不满,他积极投稿,在《中外日报》《天铎报》上撰写了不少抨击清政府的文章,不过几个月,19岁的戴季陶就成为了《天铎报》总编辑。很快清政府便盯上了他,戴季陶因此受到了通缉,不得不逃往国外。当时的他被迫坐船逃到了东南亚的一个小岛上,这件事更是激起了他的强烈不满:你能赶走我的人,可却拦不住我的笔,更管不住天下悠悠众人爱看什么。在这里戴季陶与其他同样出逃的华人创办了《光华报》。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1911年,戴季陶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成为“三民主义”的忠实拥趸。辛亥革命爆发后,戴季陶得以回国,在上海创办了《民权报》。戴季陶以党员和记者的身份首次见到了孙中山,几番交谈过后,孙中山对这个年轻人颇为赏识。之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戴季陶也得到机会跟随前往南京参加典礼。当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戴季陶又奉命与蔡元培、宋教仁等人去北京迎袁世凯南下。然而袁世凯却试图登基为帝,孙中山等人认识到了他的真面目,愤然发起了第二次革命。

第二次革命期间,戴季陶重任在身,负责革命的军事联络活动,并在《民权报》上发表了大量反袁世凯的文章。戴季陶逐渐成为了孙中山信赖之人,国民革命的中心人物。

然而他再次受到了当权者的厌憎,袁世凯下令抓捕戴季陶,这一次他没能逃脱。被关入牢狱之后,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怎么会重蹈覆辙,他这时才明白过来:“百万锦绣文章,终敌不过一支毛瑟枪。”

幸好他在革命友人的营救下出狱了,接着跟随孙中山一起前往日本。1916年戴季陶再次返回上海时,便决然投身了反袁行动,奋斗于黄兴起义的第一线,并在第二年成为了孙中山的秘书长。

·思想进步,或成中共奠基人

值得一说的是,戴季陶作为当时的进步人物,其实是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之一的。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戴季陶受到孙中山的命令,与李汉俊等人一起在上海创办了《星期评论》。然后他成为了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的杂志主编。戴季陶带着他的进步思想,用极有煽动力的文字撰写了不少文章,着力向公众宣传爱国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思潮。

在这些文章中,戴季陶对“社会主义”做了详细解释,还介绍了国际共产的情况,尝试用共产主义的思想理论来说明中国的伦理问题。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戴季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极为推崇,并大呼“他们是天才”,他直言马克思“就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是“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 。 戴季陶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民国日报》给了戴季陶宣传进步思想的温床,他大力针砭时弊,撰文批判某些人企图压制思想解放,极力呼吁绝对不能禁止马克思著作的宣传。

但是,他只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人,并不是以实现工人阶级的崛起为最终目标,也绝不是为了建设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戴季陶曾经对孙中山说过:“六三罢工以来,工人直接参与到了社会政治运动,但是如果没有“有知识有学问”人去研究他们的问题,从上头来领导他们的运动,那么事情可能会渐渐地趋向不合理不合时的发展,这实在是很危险。因此,我虽受到了他们罢工风潮的感动,但是觉得需要用更温和思想去指导社会上的多数人,这是一件很紧要的事情。”

当时这样的戴季陶确实是中共极为欣赏、欢迎的人。中共的优秀党员李立三甚至在一次党史报告中明确说了戴季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之一。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虽然戴季陶和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者联系密切,甚至还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初期成立的筹备工作,但是他并没有继续朝前进步。

戴季陶就是典型的旧时代知识分子,主观思想上有超前性,客观行动上又有保守性。

道不同不相为谋

1920年5月,戴季陶前往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受到陈独秀等人的邀请,为中共起草《中国共产党纲领》。

戴季陶年轻的时候,文笔一流,让当时的陈独秀都自愧不如,感叹到:“这方面,我不如他!”所以,陈独秀恳请他来撰写《中共党纲》,文采是其中一方面的缘由,但更重要的还是想邀请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戴季陶当然还是更想跟着孙中山,但陈独秀这边也是盛情难却,便只是答应了起草《中共纲领》,对入党之事一字不提。

让戴季陶下定决心与中共断绝联系的事情也接踵而来。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当戴季陶开始负责起草《中国共产党党纲》时 ,党纲是众人一起边讨论、边修改、边起草的,其中有一条纲领吸引了戴季陶的注意:“共产党员不做资产阶级政府的官吏,不加入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这句话让戴季陶当场倒吸一口凉气,他总算“醒悟“过来,自己与共产党不是一路人,共产党的革命根本不是自己设想的那样:以温和的手段和政府合作,走议会的合法争权道路。他暂时忍下惊愕,回到家后独自垂泪,内心十分痛苦,想起了自己不顾孙中山的反对依旧与陈独秀等人来往,这是多么错误的选择啊!他曾经以为同是马克思主义的推崇者,便能走到一起,现在幡然悔悟:原来我与他们有着根本不同的目标,道不同,不相谋。

戴季陶此人在前期中共的创建中确实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甚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时,戴季陶的家都被作为了团址,对外挂上了“外国语学校”的牌子,实际上就是共产党小组的所在地。戴季陶与中共如此深厚的缘分,但还是因为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没能走到一起,他最终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中共党人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

积极反共,成为蒋介石首席“军师”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三年后,戴季陶跟随孙中山出席了于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自此戴季陶成了国民党右派的旗帜性人物,还公开表明要把中国共产党人斩杀殆尽,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反共高手。

孙中山去世后党内动荡,戴季陶站了出来,以孙中山思想的正宗传人自居,提出了要铲除共产主义思想的、所谓的“纯正三民主义”。

他看中了蒋介石这个人,蒋不仅是他在日本留学时就结交的好友,同时蒋的思想和政治才能都颇让他欣赏。戴季陶有心做那辅助李世民的徐茂公,积极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深得蒋的器重,为国民党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7年4月12日,戴季陶大力支持蒋介石,与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四一二”行动,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员和异己革命群众。

就此次行动,戴季陶写下了《离俄清党谋略纲要》,这正是蒋介石所需要的东西。没有戴季陶作为笔杆子,把排除异己、大肆屠杀的行动“合理化、正当化”,蒋介石也不敢大搞清党剿共。

杀人总得要有理由,而戴季陶就是那个直接递刀的人。戴季陶带着他的“笔”、他的谋略,成为了蒋介石政府的理论写手和幕后参谋,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万念俱灰,服药自杀

历史从来不会被托付给错误的人。从1948年开始,解放军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地击败了数倍的国民党军队,也彻底击穿了国民党部分高层人士的心理防线。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那年11月,蒋介石的文胆之一陈布雷自杀。戴季陶在他的墓碑前嚎啕大哭,当时的他不理解为何陈布雷心理脆弱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很快第二年他就理解了,国民党烂得没救了,真是输的一派涂地啊!

当时国民党穷途末路,只剩下撤出大陆这个唯一的选择。蒋介石困兽犹斗,最终还是选择了撤守台湾,于是命人去通知戴季陶。

戴季陶让人口头回复了三个字:“不必去”。蒋介石只好再劝。这次戴季陶长叹一口气,说道:“不去了,但愿回四川老家以竟终年,伴父母于九泉,尽人子之责。”

中共奠基人,蒋介石的首席“军师”,戴季陶的死让国民党彻底垮台 - 天天要闻

戴季陶不去台湾,真的可以回老家度过晚年吗?大陆能容得下他吗?他大概是抱有一丝希望吧。

随后中共公布了包含43名头等战犯的名单,戴季陶看到了自己位列16。

这晚他彻夜未眠,终于明白了原来陈布雷死前是这样的感觉。

1949年2月11日,那个名为戴季陶的男人,在广州的一个普通招待所服下安眠药,结束了他光鲜的一生。

他死后,所有人都更加确定了一件事,国民党步入绝境,真的要垮台了!

1949年底,蒋介石前往台湾前的最后一天来到四川,来到戴季陶的墓前,告诉老友:你如愿回到了你的老家。在孤零零地“戴公墓”前,蒋介石沉默许久,然后从地上抓起了一把土,装进了上衣口袋,上了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闻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开放后,商鞅、秦国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发明了“秦制”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导致了落后,商鞅罪大恶极,竟然还写了个《商君书》,提出“驭民术”,教君主们怎么进行愚民,简直十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