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前天写了《林彪获胜,毛主席写了首词,8次修改成经典,胡适读后却说:真怪》。
该文讲的是:1935年9月17日,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后进入了甘肃境内。9月20日,部队到达岷县以南的哈达铺进行休整时,毛主席敏锐地捕捉到了陕北有红军的消息。
9月27日,在榜罗镇,中央政治局经过开会讨论,作出了前往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的决定。
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中央红军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在六盘山上青石嘴附近发现了国民党37军骑兵第7师19团的两个骑兵连,他和聂荣臻、左权经过周密部署,一举消灭了这股敌军,并利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骑兵侦察连。
在六盘山顶上的毛主席收到捷报,信口吟哦,赋成《长征谣》,后来修改成《清平乐·六盘山》,里面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为了四海传颂的名句。
今天接着往下讲。
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主力翻过了六盘山,又经过1000多里的艰苦行军和英勇作战,从甘肃进入了陕北。
1935年10月18日,党中央在铁边城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红军入陕后,接下来的作战方针主要是打在西边的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呢,还是打在南边的东北军,抑或是向北打的?
这个作战方针直接影响到陕北根据地的建设,关系到和西北红军的整合、群众工作的开展、物资的解决、冬衣的筹备等等问题。
所以,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后,中央政治局仍就这议题继续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作了总结发言性的发言,提出要改掉俄界会议时提出“打到陕北去,以游击战争与苏联发生联系”的口号,变为建立以吴起镇为中心的西北苏区,向西和西北发展,从而领导全国革命。
1935年11月21日夜,红军对追至直罗镇的国民党军第109师发起阻击,不但全歼该师,还在乘胜追击中歼灭了驻扎在张家湾地区的国民党军第106师的一个团。
毛主席后来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是这样评价“直罗镇战斗”的,他说:这一场战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不用说,直罗镇战斗的胜利,进一步坚定了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决心。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身为军团长的林彪,却萌生了要到陕南打游击的想法。
这是一个与中央背道而驰的想法。
须知,此前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会师之后又分开,就是因为张国焘坚持南下的结果。
所以,林彪这个时候诞生这样的想法,无疑会影响到军心。
林彪会诞生这样的想法,是他到了陕北,举目所见皆是黄土高原,悲观绝望,认为陕北民贫土瘠,难以发展,又兼受张国焘之前率红四方面军在陕南得到发展的影响,有了到陕南打游击的想法。
为了使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他在12月9日写信给毛主席,称自己“对脱离现任职务改作游击战争已具有不移之心”。
此后,又在12月12日、15日、18日致电中央,请求“脱离现任职务改作游击战争”。
说起来,这既不是林彪第一次提出“脱离现任职务改作游击战争”,也不是林彪第一次和毛主席出现思想分歧。
早在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遭到“八月失败”后,时为28团团长的林彪就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而在红四军前委在瑞金召开扩大会议上,时任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极力鼓吹粤赣边区域的流动游击,不赞成毛主席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主张。
毛主席当时对何长工说:“林彪还是个孩子,懂得了什么?”
他后来写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林彪的疑问。
最为过分的是,在长征途中,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林彪却嫌累,说毛主席放着弓弦路不走,专走弓背路,写信要求撤换毛主席。
毛主席在会理会议上严肃地批评了林彪是不懂事的“娃娃”。
对于林彪这次闹着要去陕南打游击,有先前张国焘的“北上与南下”之争的前车之鉴,毛主席非常重视,他与张闻天在12月19日联名发电给彭德怀,请彭德怀做林彪的思想工作,打消他去陕南打游击的念头。
到了12月21日,毛主席对此事仍是不放心,再次致电彭德怀,要他转告林彪“来中央一行”。
但林彪接电后并不动窝,而是在12月21日、23日两次复电中央和毛主席,说什么:“中央现尚未批准我改变工作的建议,则目前我无来中央之必要。”
瓦窑堡会议于12月25日圆满结束,中央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开始着手部署东征,毛主席和周恩来联名致电各军团首长,下达东征的行动计划。
电报中还提到“林彪同志动身来中央否?”
林彪的回电非常迅速,他在12月26日回答说:“我还在期望中央批准我打游击战争。”
这个表现就有些顽冥不灵的意味了。
之前毛主席是通过彭德怀从关心的角度、以私人的立场邀请林彪来中央一晤的,林彪既然像被橡皮糖粘住了一样,一直粘在富县套通不肯动身,那就必须来真格的了。
12月29日23时,中央严令林彪“接电立即来中央讨论你的工作问题,职交左权暂代”。
林彪一看不好,不得不在1936年1月2日动身返回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毛主席向林彪展开了南下和东征的讨论:南下陕南山区打游击,就必须越过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而这一大片地区,驻守着东北军和西北军,即在陕南打游击的部队就会与陕北的中央失去直接联系。而且,陈诚在洛阳及其以西地区部署了三个军,这三个军势必被吸引过来,最终会危及陕北的安全。东征的话,是渡河经略山西,两地只有一河之隔,前后方的联系比较方便。而且,经略山西,不但山西富庶,易于解决部队给养困难的问题,还与长征前一直宣传的抗日救亡纲领一致。
经过毛主席的一番分析,林彪很快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愉快地接受了中央的决定,不再闹着到陕南打游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