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珍贵象棋古谱数字化“变身” 上线公共平台邀你隔空“对弈”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鲁孟琳

象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是唯一以汉字承载历史文化的智力竞技运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古谱作为象棋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千百年来棋艺的演变与发展,是研究象棋历史、传承技艺的珍贵资料。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许多象棋古谱面临损毁、遗失的风险。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象棋古谱在数字时代获得“新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近日,国内首个专注于象棋古谱数字化抢救、整理、保护、挖掘与展示的综合性平台——“象棋记忆”正式在互联网上线,目前已成功将四部珍贵的象棋古谱——《适情雅趣》《橘中秘》《象棋梅花谱》《绘图百局象棋谱》完成数字化转型,并成功上线。该平台上首次实现了指尖触碰即可与古人“手谈”的沉浸式交互体验。这在象棋古谱的保护与传承的探索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古籍数字化传承提供了一份宝贵经验。

“象棋记忆”线上平台的视频展示(线上截图))

收集1000余条古籍线索

精选出4部古谱进行数字化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棋院)于2024年7月发起“象棋记忆(象棋古谱资料保护、挖掘、展示工作)”项目。依托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散落于民间的象棋古谱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与修复。通过高精度扫描、人工智能识别和文本分析,项目团队将古谱内容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确保其能够永久保存。同时,项目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古谱中的棋局、棋谱进行深度挖掘,揭示了其中的棋艺精髓与文化内涵。

经过数月的努力,《适情雅趣》《橘中秘》《绘图百局象棋谱》《象棋梅花谱》四部经典古谱已成功完成数字化交互电子书的制作。现在,读者只要进入线上平台,即可浏览高清古谱图像、查阅棋谱解析。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让象棋爱好者能够近距离感受古谱的魅力,也为象棋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

“象棋记忆”线上平台的四部经典象棋古谱(线上截图)

成都时代出版社拥有四十年丰富的棋书出版经验,先后推出了《象棋古谱大全》《银川棋路》(增订版)等作品。凭借着“蜀蓉棋艺”深厚的品牌底蕴与专业积淀,该社成为“象棋记忆”项目的唯一合作单位。 据成都时代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古谱征集阶段,“象棋记忆”项目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项目组共收集到1000多条古籍线索,并访问了100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的古谱信息库,携手高校图书馆、省级图书馆以及民间藏家,搜寻和整理本期的4部象棋古谱。这些象棋古谱涵盖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从明清时期的经典刻本到近代的珍稀抄本,时间跨度长达500年,充分展示了象棋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

工作人员在扫描象棋古谱(成都时代出版社提供)

超100g的高清图像文件

沉浸式踏入经典古谱宝库

首批上线的《适情雅趣》《橘中秘》《绘图百局象棋谱》和《象棋梅花谱》4部古谱均成书于明清时期,是象棋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适情雅趣》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棋谱宝库,素有“象棋杀法大全”“古谱巨无霸”的美誉。该谱原刊于明隆庆庚午年间(1570年)。卷一附有《棋经论》一文,是早期指导象棋实战的理论文章。《象棋梅花谱》被后人多称为“梅花谱”或“王氏梅花谱”。该谱成书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著者王再越,其生前经历已无可查考,仅从原谱的序文中可知,他是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下写成本谱的。《百局象棋谱》所搜集的江湖大局很多,例如“七星聚会”“鸿雁双飞”“野马操田”等,均是着法复杂而变化无穷的,因此成为清代鼎盛时期四大象棋排局名谱之一,历来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所研习和欣赏。《桔中秘》是明代朱晋桢辑,崇祯五年(1632年)刊印。

工作人员在扫描象棋古谱(成都时代出版社提供)

这4部古谱共计千余页筒子叶,包含近千幅棋谱图像。古籍数字化过程中,专业工程师运用了高精度工业级扫描仪对列选的古谱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扫描,确保了每一页古谱都能以高清图像的形式保存并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数字化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对扫描后的图像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处理。项目组在数字化过程生成了超过100g的高清图像文件,供读者在线浏览。

“象棋记忆”公共展示平台中的《适情雅趣》数字棋谱(线上截图)

数字化后的古谱不仅保留了原貌,还通过智能交互技术实现了更多功能。读者可以在线浏览古谱内容,甚至利用棋局分析功能深入探究棋谱中的策略与智慧。踏入这4部经典古谱的数字殿堂,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象棋文化之旅,还能享受到数字棋谱带来的丰富内容,体会古谱“动”起来的互动乐趣,来一场与古人的隔空“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