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又败给了4G......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的是“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与4g项目获得当年唯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相比,5g项目却在13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位列第7位,明显是退步了。

“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领跑”是国内通信业的追求。在“技术进步”上与全球“同步”了的4g项目创造了信息通信领域最高获奖记录,而“领跑”了全球的5g项目却仅跻身“技术进步”一等奖行列,其背后原因或许与两者在项目“应用”上的差距有关。

当年中国移动牵头4g td-lte项目,在3g市场竞争中落后于中国联通wcdma的巨大压力下,全力以赴,不仅在tdd技术标准上取得突破,而且还以一己之力打造tdd产业链与全球成熟的fdd产业链进行博弈。

2013年年底正式商用4g后,中国移动仅用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建成了146万个4g基站,发展了5.1亿4g用户,有力推动了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井喷式的发展,实现了其“改变生活”的使命,当年能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特等奖,实属实至名归。

反观今日之5g,虽然很快就在建网规模上领先了全球,但本来号称要“改变社会”的5g,却因为其整体发展思路受到个别公司利益的影响,偏离了5g技术价值在于赋能垂直行业应用、助力产业升级的主航道,而走上了在to c市场僵化复制4g经验、以连续覆盖为目的搞大规模建网、以资费优惠为手段大量发展套餐用户的歧途。

最终,虽然四大运营商用五年时间完成了380多万5g基站的建网规模,却因为实际利用率不高且耗电严重而被迫采取临时关站等手段来维持运营;虽然四大运营商号称发展了与国内人口数相当的近14亿5g套餐用户,但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却不足10亿的尴尬现象;更糟糕的是,四大运营商投资近7000亿人民币建设了5g网络,历时五年仍无解于5g如何变现,而在5g arpu一路下滑的情况下,手机用户却因为5g前期宣传过于高调而对5g体验感不强抱怨不断。

或许,正是因为5g技术应用效果没有达到“改变社会”的预期而影响了科技奖评委的投票,从而导致5g又一次败给了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