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游、研学游……假期花样玩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五一”期间,正是人们踏青出游,领略大好河山的好时节。这两天,多地迎来客流高峰,各景区、景点、文化街区也推出了丰富的表演、互动项目,让游客尽享假日欢乐。

在浙江慈溪市的鸣鹤古镇,游客在白洋湖上划起桨板。他们中有刚刚接触桨板运动的初学者,也有经验丰富的爱好者,甚至还有一些专业选手。当地结合“五一”假期的客流量,还组织不同距离的桨板比赛,让大家在比赛中感受运动的魅力。

走进江苏盱眙县黄牌街,一条龙灯装饰在古街中间,街边的特色美食、文创产品、休闲娱乐等摊位前,都聚集了不少游客。夜幕降临,花灯点亮,古街灯火璀璨,舞蹈、戏曲以及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这两天,重庆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人头攒动,游客们赏白帝庙等景点,领略长江三峡的魅力。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景区还打造了特色情景歌舞演出。

据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2日,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2万人次,同比增长3倍左右。

5月1日至5月2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景区已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景区特别推出定制深度研学游,吸引了不少研学团前来。在景区文物保护中心,前来研学的青少年走进文物修复工作现场,与文物修复师面对面交流,了解修复技艺;在数字化展厅,体验高科技手段助力文物保护的新成果。

文博游持续升温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今年“五一”假期,“看文物听古韵” 成为假日出游新时尚,全国多家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为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让大家在这个假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中国考古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安徽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机构迎来大批参观游客。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和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一”假期前三天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全国一级博物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

在浙江余杭良渚古城的数智体验馆,50米数字长卷在眼前铺开,人物和场景栩栩如生,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古人的勇敢和智慧。在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新开设的趣味儿汉字小课堂,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文字文化的无穷魅力。

北京游客  刘景灏:甲骨文从商代演变到后来的金文,然后小篆、大篆、行书、草书、楷书,还有行草,过程很丰富,特别有意思。

“五一”假期,红色文化遗产、革命旧址也纷纷迎来大批“研学游”团队。井冈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五一”假期前三天,井冈山接待游客近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600万元,与2023年同比增长41.14%、44.13%。

在曲阜三孔景区,很多游客身着汉服,沉浸式参与儒学经典拓片、韦编三绝等体验活动,大家在此静心端坐,感悟古人智慧。假期前三天,三孔景区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