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 | 谁说人不可貌相

“关爱员工”,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关爱员工的“境界”,而必须立足关爱员工的“琐事”。只有下沉到了琐事与细节,“关爱”才是真实而可信的。“关爱”的价值,不在于初心起念,而在于终点信服。

文: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杨光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太平洋精锻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你能想象到的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对于员工的关心,可以细致入微到什么程度?就有这样一位堂堂董事长,可以叱咤市场风云,也可以带着小员工去买衣服,去化妆,去捯饬头发。

2006年,太平洋精锻董事长夏汉关带着公司的几个人开车去和上海汽车齿轮厂谈一项业务。但在去的路上,夏汉关突然要改变行驶路线,要去逛商场。

原来,同行的一名翻译是公司新招聘来的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这名大学生翻译水平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来自偏远地区,又加上刚走出校门,所以在着装上有些朴素。但夏汉关觉得,既然是出来谈业务,就应该注意形象上的体面,否则会容易让人误认为底气不足。

之前夏汉关看过一项心理学研究:在人际沟通传递的信息中,55%来自身体语言,包括你的外表、表情和姿势;38%来自声音维度,包括声音、语气、语调;只有7%的信息来自所讲的内容。

于是,夏汉关带着这名女大学生到商场,自掏腰包买了一套比较时尚的衣服,然后又带她到专业美容化妆的地方做了头发造型,还化了个精致的妆容。

果然是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经过一番打扮之后,女大学生稍显稚嫩的学生气息立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熟自信的职业范儿。于是,这次与客户交流时的翻译不仅更加游刃有余,而且声音都比平时响亮了许多。

从此之后,这位女大学生也懂得了形象对于工作的重要性,渐渐地自己也学会了美容化妆、服饰搭配,职场商务范儿拿捏得稳稳的,翻译工作也做得更加从容。

故事的哲理:

“关爱员工”,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关爱员工的“境界”,而必须立足关爱员工的“琐事”。只有下沉到了琐事与细节,“关爱”才是真实而可信的。“关爱”的价值,不在于初心起念,而在于终点信服。(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