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部分喜欢打游戏的男生到了毕业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打游戏的频率反而更低。
他们会买一台游戏电脑,一台switch放在卧室里,却很少触碰。
因为热爱,所以想要拥有。
可现实生活中所要面对的是房贷、车贷、升职、投资、内卷......
面对巨大的压力,短暂的欢乐成为奢侈。
只有在得到片刻喘息之后,才能无所顾忌地打开游戏机,躲进游戏的世界里叱咤风云。
一位喜欢玩游戏的男生曾在社交平台说道:“当大人当得太久了,我想找回小时候的快乐,哪怕半个小时也好。”
读书时期,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压根不会考虑久远的未来,和兄弟一起玩魔兽,打传奇,无数个彻夜不眠的夜晚,是热血青春的真实写照。
直到有一天,才恍然发现,也许自己真的玩不好游戏。
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与游戏渐渐疏离,却从没有真的放弃。
工作之后,真正快乐的时间少之又少,游戏的存在就像一种精神寄托,暂时隔绝现实世界的纷扰,让他们在另一个时空里做回自己。
短暂的快乐过后,又开始为生活而奔波忙碌。
男生一旦踏入社会,很多爱好就会被贴上无用的标签,尤其是玩游戏。
每当玩游戏时被家人看到时,都会被指责“不靠谱”。
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都多大年纪了,还玩这个,能不能成熟点?
人们允许男生偶尔将压力诉诸烟酒,却无法理解他们在游戏中找寻慰藉。
当男人上了年纪,有了家庭,背负更多的责任后,年少时的热爱便不再被接纳。
曾看过这样一则视频,应当是如今大部分中年男人的真实写照。
一位丈夫下班后主动把孩子接回家,猛干家务,并且给妻子送上一束花。
如此反常的举动,让妻子不禁发问:“你今天是有什么事吗?”
丈夫小心翼翼地回答:“有个很久不见的兄弟,约我打两把游戏。”
从丈夫不安的眼神中能够感觉到,似乎他自己也早已认为,中年男人不该打游戏。
电视剧《我的事说来话长中》有句台词:“在外界看来,成熟的男人就该不苟言笑、成熟稳重,而玩游戏这件事更被粗暴地划分成幼稚行为。”
事实上,打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活动,是休闲放松的方式之一,不是一种陋习。
打不打游戏,从来都不是衡量一个男人成熟与否的标准。
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则漫画,引发不少中年玩家的共鸣。
漫画中的主人公每天下班停好车后,总会把车灯关上,在车里默默抽一根烟,静静地享受片刻的独处时间。
回家前,他是一名为了家庭、为了前途四处奔波的员工。
回家后,他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
日复一日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在车上的十几分钟才属于自己。
很多中年玩家就像这则漫画里的主人公,只有在玩游戏的时候,才可以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琐碎,并在游戏的世界收获单纯干净的社交。
不打游戏不一定就会成为人生赢家,打游戏也不等同于逃避现实。
国内最早的一批游戏玩家中,有些人已经成为某个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游戏。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他的经历。
他曾与一位事业有成的好友相逢,多年未见不免有些生疏,但只要提及当年一起玩过的游戏,两人之间因为岁月筑起的一堵墙,瞬间就被瓦解。
聊起游戏时,那种激情与喜悦,一如当年。
当被生活磨平棱角,有些人只有在打游戏时,你才能看到他的眼中闪烁的光芒。
社会主流价值中,对于中年游戏玩家的盲目排斥与不理解,其本质传达了一种观念: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被迫退出游戏世界,只有少部分仍在坚守。
选择永久回归现实的中年人,他们将人生当做另一场游戏,用尽全力去生活,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没有在游戏中按下“退出”按钮的人,他们在历经世态炎凉,尝尽人间百态后,仍在心中留下一份净土,纪念那段年少轻狂的时光,坚守着那份纯真,保持着那份对于热爱的执著。
《精进》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他能坚持去做别人不屑做、不敢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正是这些行动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性,不盲从社会主流,不随声附和,宁可做一个异类。”
只要能够做到自我控制,不对游戏产生依赖,并且有足够的意志力来自由支配休闲时间,打游戏的男生同样值得被接纳,被理解。
在追寻热爱的事情时,眼里有光的样子,会散发出一种非颜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