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了,这是许多人职业生涯的一个瓶颈。他们已经没有了刚投入工作时新鲜感,对职场充满了焦虑与倦怠,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寻求发展?30岁,对“单位文化”或是“职场愿景”之类的华美说辞早已麻木。在他们看来,单位并不是职员的家,单位和职员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单位支付薪酬,职员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他们的倦怠和迷惘,不仅因为他们是单位人,更因为他们还是社会人。作为单位人,他们按照职位的标准来做事,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而30岁以后,如果没有爬到中层领导,作为社会人,这些报酬就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如果三十岁还没做到中层管理,职场前途就堪忧了。
三十岁,按年龄推算,在企业应该工作了七八年时间。正常情况下,企业中层副职,应该在毕业五年之内得到提升。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做到中层副职领导,基本就没戏了。为什么呢?七八年时间完全可以深入地了解一个人。你之所以工作这么久都得不到提拔,有两个原因。一,领导对你了解还不够深。二,领导对你了解太深。
先说第一种原因,领导对你了解的不够深。领导为什么对你了解不够深?因为你与领导接触不多,未能进入领导的视线。你虽然很有能力,但是没有机会向领导展示出来,领导怎么知道你有能力呢。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你要学会推销自己,努力争取跟领导接触的机会,在必要时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跟领导在一起开会的时候,你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缩在后面一言不发。第二,注重细节,给领导留下一种严谨敬业的好印象。比如,去找领导汇报工作,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准备,没有三个方案,不把细节考虑的面面俱到,不要轻易敲领导办公室的门!
然后,再说说第二种原因,领导对你了解太深。这个意思就是说,领导对你的能力很了解,知道你难堪大任,或者是某件事你处理的不好,领导对你有不良印象,所以才不会提拔你。这种情况就比较棘手了。管理中有一个首因效应,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很难改变的。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你很难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道理。这时,你的职业前途基本被判了死刑。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辞职!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只要你有能力,到哪儿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是哪种情况,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自我评判。如果是第一种,只是一种沟通问题,只要你找到沟通的突破口,而自己又才华横溢的话,很快就会脱颖而出。如果事第二种,沟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选择离开,可能是明智的决定!
如果是销售的话,不管有没有到管理层,都是以业绩说话的,只要业绩好,提成少不了,光赚钱不管人也是不错的,不管人少操些心,只要多卖产品就行了。如果想进一步发展,就扩展自己的客户资源,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为以后自己出来单干铺路。
我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40岁出来建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利用以前的客户资源,创出了一片天地。
如果是做行政或生产一般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管理晋级,一条是技术路线。如果管理方面升不上去,就走技术管理,掌握核心技术,这样随着职称上升,待遇也会上升的,到了高级职称一般都是中高层待遇了,也很好。
如果不懂技术,那么就精钻你那干的那一方面,现在哪一方面都有职称的,考国家职称,比如消防工程师,也是很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一行干到无可替代都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