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当中,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享用不尽的资源。
但是造物主也不会完全按照人类的意愿直接把资源白白送到人类的手中,有时候需要人类开动脑筋,借助自身的智慧去改造大自然。
当商业的兴起之后,如何能够快速地把不同地域的物品运到目的地,就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为此人类发明了火车、汽车、飞机和轮船。
在这些交通工具当中,轮船的载重能力是最大的,也是成本最低的,为此人类又开辟了许多人工运河,拓展了水路,方便轮船的出行。
其中位于埃及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
苏伊士运河全长174公里,向北连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直通美洲和欧洲,向南穿过红海进入印度洋通往亚洲东部和大洋洲。
随着石油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不亚于地球的大动脉。
但是这条动脉最近却出现了问题,似乎有一些堵塞了。
在继续拓宽还是保持现有状态问题上,人们展开了争论,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在没有苏伊士运河之前,位于欧洲的西方国家想要和富庶的东方做贸易要么需要穿过古老的丝绸之路,要么需要通过大航海开辟新的航线。
但是随着跨越欧亚大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沿途繁重的税收和层出不穷的强盗,使得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
欧洲国家需要沿着漫长的非洲海岸线,从大西洋绕过非洲最南端风暴频发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然后穿越马六甲海峡才能抵达中国。
漫长的旅程不仅危险重重,更是严重影响了贸易的发展。
在十九世纪中叶,占据埃及的法国殖民者们经过仔细地勘察之后,打算在埃及和阿拉伯半岛之间开凿一条运河。
通过这条运河,从欧洲发出的船只能够起码节省半年的时间达到东方。
在殖民者和埃及本国统治者双重野蛮的压制下,有无数被奴役的埃及人参与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没有提供足够的食物,也没有提供足够的饮用水,甚至连干净卫生的厕所都没有,每一天都有人不断地被饥饿和病魔夺去生命。
可以说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劳工们的尸体堆积出来的。
即便如此,埃及和法国双方依然为此支付了天价的开支,这直接导致了埃及政府财政濒临崩溃,为此埃及政府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从英国借来巨款维持本国开支同时出让自己手中对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结果导致自己国家的运河的经营权被法国和英国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在那个时代,苏伊士运河的宽度已经足够让当时最大的货轮通行。
英法两国每年都能从中获取不菲的收益,而埃及只能获得一些残羹冷炙。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埃及才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收回了自己国家的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
自此,苏伊士运河才真正回到了埃及的怀抱。
运河拓宽的需要
经历过几次工业革命的洗礼,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而世界上石油质量最好,开采难度最低的地方就位于中东和北非地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拥有绝对便利的地理条件,使得苏伊士运河上往来穿梭的巨型油轮络绎不绝。
但是这时候距离当初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多年,当年设计的宽度和深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巨型船舶的运输需要了。
在最近的几十年间,苏伊士运河因为吞吐量受限而导致河道阻塞的事故时有发生,最终埃及政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采取关闭暂时出入口的方式来缓解航运压力。
但是这种做法根本无益于解决运河航运效率的根本问题。
唯一有效的做法就是拓宽河道,但是没想到这一提议竟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阻力。
拓宽运河的阻力
当初在修建苏伊士运河的时候,埃及牺牲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财政也濒于崩溃。
即便如此还是在法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进行的。
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现在的埃及已经今非昔比了。
但是单靠财政并不富裕的埃及政府自己去拓宽运河,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继续维持现状,那么以现在船舶航运能力和速度即使再次沿着好望角跨越整个非洲也非难事。
那么对埃及政府来说,今后会流失一大批客户,这样的损失是埃及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拓宽航道,那么投入和产出什么时候能够达到平衡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又何谈盈利呢?
而且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拓宽河道对沿河两岸生态的破坏又是一个未知数。
折中的运河拓宽方案
有道是活人岂能让尿憋死。
埃及政府灵机一动,放弃了原本要进行的“双河道”工程,更改成了“一倍半河道”工程。
这工程猛听起来令人感到诧异,但实际上也是埃及政府财政紧张的无奈之举。
运河的出入口还是原封不动,只不过是在原河道的某一截旁边增加了一条新的狭窄的河道。
这就使得过去的双向运行的河道,变成了单向前进的河道。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出现过去那种一条河道上迎面相向的两艘大船出现碰撞,最终导致整条河道阻塞不堪。
尽管如此,埃及政府还是投入了80多亿美元。
改造河道之前,埃及政府每年能从苏伊士运河获得53亿美元的收入,改造之后也仅能够获得56亿美元,相对投入的80多亿美元,这每年增加的3亿美元简直是杯水车薪。
考虑到越往后钞票的购买能力越低等因素,埃及想要收回成本还不定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所以在此之后,埃及政府就停下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拓宽改造计划。
毕竟赔本赚吆喝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做。
后记
埃及可谓是把控了世界上的经济大动脉,但是由于自身实力的问题,在处理苏伊士运河施工改造问题上显得异常小家子气。
这种气度使得它很难深谋远虑,去考虑苏伊士运河未来长久的发展问题。
所以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还是要综合考虑,一是壮士断腕的决心,二是在世界的范围内多找靠谱的伙伴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