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六七十年代各地驻军的故事,例如辽宁省、四川省、广东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一个特殊的单位,那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同时隶属于军民两个体系管理。在巩固祖国边疆、建设新疆各地、发展新疆经济的过程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计下辖了14个师。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缘格局和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5大自治区之一,也是34个省级区划之一。新疆总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部地区一系列省份的总和。新疆各地各种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例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等。新疆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属于我国整个西北地区的咽喉屏障。
新疆连接了中亚和南亚的部分国家,无论是国防战略,还是经济贸易,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属于非常繁荣的贸易型城市和交通枢纽型城市。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新疆的作用非常明显,地位非常突出,起到了连接各地的作用。
由于新疆面积辽阔,又可以分为南疆、北疆。从新疆向西南,可以居高临下,抵达南亚次大陆。从新疆向西,则是中亚各国。近年来,我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总量逐年增加,双方的经济互动越来越高。其实不仅仅是在当代,在古代历史上,新疆各地也是中原王朝的重点经营区域。
我国古代历史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长期对抗。在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时期,会集结强大的军团,出塞、北伐,打击北方草原的游牧政权。不过,一旦中原王朝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只能依靠辽东、华北、西北的有利地形,层层阻击北方游牧骑兵南下。因此,中原王朝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北方地区。
例如辽东、朔方、河西走廊、燕云等等,都属于中原王朝的主要驻军区域。中原王朝打通了丝绸之路以后,先后在新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安西大都护府、伊犁将军府等一系列机构,管理和经营新疆地区。从国防角度来说,新疆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汉朝与匈奴、唐朝与吐蕃之间,反复争夺新疆地区,出现了安西四镇的说法。
在清朝统治时期,清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70多年时间,终于平定了西北准噶尔部,实现了西北地区的边疆安全和区域稳定。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经典的边塞诗,例如:“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等等。
不过,对于历代王朝来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朝廷,那就是新疆各地驻军的补给和后勤保障问题。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道路艰难、大雪封山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朝廷对新疆各地驻军的后勤保障,一直是大问题,即便是从陇右、关中、河套等地调运各种物资,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几乎历朝历代都会考虑在新疆各地屯田,缓解朝廷的压力,同时起到巩固边疆的双重作用。
在汉唐时期,朝廷在新疆的伊州、庭州、轮台、清海、碎叶、西州、焉耆、龟兹、乌垒、疏勒、于阗等地屯田,既能解决各地驻军的补给问题,同时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在清朝统治时期,进一步细化,在新疆各地组建了兵屯、民屯、回屯、旗屯和犯屯等各种屯田的方式。例如赫赫有名的清军锡伯营屯田最有成效,挖掘了长达200里的察布查尔大渠,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疆是整个内蒙古和西北各地的屏障,进入清朝统治的后勤,清朝在十分艰难的时期,仍然开始了著名的左宗棠西征。最终,收复了新疆各地。鉴于新疆各地人口偏少,大军缺乏补给的问题。左宗棠、刘锦棠等一代代人,大力发展屯田。截止1905年,全疆各地开垦荒地960万亩,乌鲁木齐变成新疆最大的屯垦基地和经济、政治中心。
截止1911年,新疆各地总人口达到了216.2万多人,耕地增到了1055.47万亩,出现了“农桑辐辏,阡陌成群”的景象。不得不说,建国之后的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建国初期,出于稳定各地的实际需要,全国划分为6大军区,分别是:西南军区、中南军区、西北军区、华东军区、华北军区、东北军区。这6个大军区对应了同时期的6个地方局,例如西南局、中南局、西北局等等。其中,西北军区管理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武装力量。
这样的军区划分方式,属于临时性的区划模式。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6大地方局被撤销,1955年,6大军区被撤销,全国被划分为12大军区。分别是: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
1956年,鉴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实际作战需要,又从南京军区的部分区域上,组建了福州军区。截至1956年,全国形成了13个军区的框架。西北军区被撤销以后,在原有框架上,组建了兰州军区、新疆军区。我国的军区命名很有特点,除了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等几个军区的情况特殊之外,大部分军区的名称,都是以重要城市命名的,例如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沈阳军区等等。
新疆军区组建以后,下辖了新疆各地的武装力量。兰州军区组建以后,下辖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地的武装力量。与我国东北、东南地区大军云集、枕戈待旦的情况不同,在50年代,我国西北地区的防御压力非常小。因此,无论是新疆军区,还是兰州军区,驻扎的部队数量都不是很多。
截止1953年,新疆各地总人口只有470多万。出于巩固新疆各地,加强对新疆各地建设,同时解决当地驻军的后勤保障问题,1954年10月,我国组建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随后,陆军第5师、陆军第6师、陆军第16师等部队,陆续改编为农垦师,隶属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管理。
60年代中后期,我国北方一线的防御压力急剧增加。北方邻国陆续调集了50多个步兵师、坦克师,总兵力达到了118万,形成了百万大军压境的局面。随着北方邻国大军东调,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一线的防御压力大大增加。新疆各地以山地、草原、沙漠和戈壁为主,非常适合北方机械化部队推进。
为了加强新疆各地的整体防御力量,新疆军区下辖的部队大大增加,例如增加了炮兵师、步兵师和独立师。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作用,6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陆续组建了一些新的农垦师。截止70年代前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总计下辖了11个农垦师,对建设新疆、巩固西北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北方强邻百万大军虎视眈眈的大环境下,这一点更加重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1975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被撤销。1981年,鉴于西北地区的重要性,重新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请注意,同一时期的新疆军区,已经更名为乌鲁木齐军区。
进入八九十年代,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需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下辖序列,也进行了持续调整。最终,形成了13个农垦师、1个建设工程师的格局,合计14个师。
上述历史属于50年代到80年代的部队调动情况,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轮调整,和几十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2016年军改之后,我国7大军区调整为5大战区,新疆各地的武装力量,隶属于西部战区管理。
最后,向所有的老兵们致敬。关于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