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短视频的法治底线

2024年03月26日16:12:08 搞笑 4583

守住短视频的法治底线 - 天天要闻

文 | 本刊记者 胡启航

守住短视频的法治底线 - 天天要闻

有事没事“刷一刷”,休闲娱乐“看一看”……指尖滑动之下,短视频已成为我国网民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主要媒介之一。

《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度网络视听行业新增短视频51873.53万小时,并且数量持续增长。凭借短、平、快优势,短视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占网民总数的94.8%,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小时,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

但是,短视频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小觑。有些短视频导向不正、内容不实、格调不高。如何守住短视频的底线,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清朗网络空间,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真伪难辨

在一段短视频画面中,一位老人正在吃泡面,而博主自己在吃肉。当博主询问老人泡面是否好吃时,老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好吃就天天吃。”博主在视频中透露,这位老人是她的婆婆,在博主坐月子期间,婆婆曾让她连续吃了三箱泡面。如今,博主似乎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段视频迅速引发了网友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相关话题也持续在网上发酵。然而,事后该博主主动承认,画面中的老人其实并不是她的婆婆,而是她的亲生母亲,这些视频画面是虚假摆拍,她发布这段摆拍视频的目的是“涨粉”。

“为了‘涨粉’而捏造事实,这太可怕了,难道没有底线吗?”“一些短视频、短剧完全颠覆了传统美德,颠覆传统价值观,是该整治了。”尽管博主声称视频内容是还原了她的真实经历,但网友们仍纷纷表示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捏造事实的行为应当受到严惩。

据了解,经公安机关查明,该博主林某某为吸引流量、博取关注,自行设计场景,编造虚假信息,让其母亲配合摆拍视频,并在网上进行传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林某某作出治安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并对其造谣的网络账号采取永久关停措施。

“博主发布视频时没有说明摆拍,这就把虚构的剧情当作真实事件表现出来,吸引了话题和流量。”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流量增加后,就会间接或直接地产生商业利益。如果这个视频不处理,那么其他自媒体创作者也可能会模仿这个视频。

“北京众多市民涌入干涸河道捡金粒”、云南昆明某骑手“深夜送餐电动车被盗崩溃大哭”、安徽阜阳某女子“被前夫家暴”……短视频造假摆拍事件层出不穷,事后均被证实为蓄意编造摆拍。这类短视频通常以高度冲突化的情节设计煽动公众情绪,围绕男女矛盾、代际矛盾等话题做文章,吸引眼球赚取流量,有时甚至发酵为社会热点事件,掀起网络骂战。

为治理短视频摆拍乱象,2023年7月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并对相关信息限流。

《通知》还明确提出,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对转发谣言的“自媒体”,应当采取取消互动功能、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造假摆拍视频影响恶劣,欺骗公众情感,挑战人伦和道德底线,加剧群体对立,撕裂社会情绪,恶化网络生态,容易导致社会偏见和价值认知冲突,妨碍社会和谐稳定,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正当其时。

谨防“擦边”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记者以“擦边”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的视频中镜头对着穿着暴露的女博主脖子以下,在令人浮想联翩的背景音乐声中,女博主做出一些不雅动作;有的视频中男博主裸露上身,在昏暗的灯光下扭动身体……此类短视频以低俗、恶俗内容吸引观众,屡遭诟病却屡禁不绝。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表示,色情“擦边”视频危害不容小觑。有些短视频作者凭借暴露的衣着、具有挑逗性的行为轻松获得点赞数千甚至上万次,为流量利益屡屡击穿道德底线,甚至有些短视频诱导用户从信息流视频、评论区留言、账号主页跳转到私域社群,实施诈骗,从而不当获利。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网络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活动,既应遵循社交平台的自治规则,更应当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此前,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具有一定警示意义。

2020年8月28日,林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传一则个人生活短视频,截至当日15时,点击量达1.5万次,粉丝量达2.4万。同年8月29日,某短视频平台以涉及低俗内容为由下架该视频,并发送了通知。涉案视频被下架后,某短视频平台将视频下架情况、理由和依据等详细告知了林某并向其提供了申诉渠道。林某申诉失败后,将某短视频平台诉至法院,要求恢复视频播放。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某短视频平台认为该视频涉及低俗色情的画面,高度疑似有裸露下体的情况。由于涉案视频中双方对画面展示的角度、清晰度等存在争议,林某所着浴袍的部分画面是否未遮挡且裸露了身体的私密部位无法准确辨认,但在一般网络用户看来,极易认为其有意或者无意暴露了身体的私密部位。结合涉案视频的主题、场景及被投诉的情况,短视频平台依据平台用户服务协议、平台网络社区自律公约等对涉案视频采取下架措施,并及时告知林某下架情况与申诉途径,未违反网络服务合同的约定。林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北京四中院审理后认为,林某作为网络社交平台注册账号的运营管理者,应依法、文明、规范地运营管理自己的注册账号,以优质信息内容吸引受众关注和互动分享,维护账号和本人的良好社会形象,不应采取打“擦边球”的方式吸引网络流量、博取关注。网络社交平台经营者肩负审慎地审查和判断平台用户上传的信息内容的职责,对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信息内容应采取适当的管理处置措施,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维护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为己任。故某短视频平台运营方以林某发布的涉案视频涉及低俗内容为由采取下架处理的行为并无不当,法院予以支持。最终,二审判决驳回了林某的上诉。

去伪存真

“注意看,这个女孩叫作××,她正在挑战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这段解说语,不少短视频用户可能比较熟悉,这正是短视频兴起后常见的一种剪辑模式。这样的话术辅之一些被剪辑好的图片,往往不到三分钟便能将一部三小时的电影逻辑清晰地概述完毕。这些二次创作后发布的视频因其短小、分段、有趣而受到越来越多网友的喜爱,很多账号粉丝量巨大,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这类短视频却极易引发一系列版权保护问题。

“从事文艺创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一方面,文艺创作自由需要保护;另一方面,文艺创作自由不能被滥用,不能以此为借口侵害他人的著作权等权利。未经原作者授权,便随意将影视作品任意剪辑、切割、搬运、传播的情况,损害了影视作品的完整性,曲解了影视作品内容的主旨原意,长期来看,将影响影视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教研室主任万勇表示。

万勇认为,视频创作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为准绳,鼓励有益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创作和传播,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普法教育宣传,提升短视频创作者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法治意识。

“一般来说,短视频剪辑行为构成侵权的可能性非常高,因为短视频剪辑涉及的影视作品都有版权方,如果行为人在没有得到版权方授权的情况下对视频进行剪辑,并且发布到公共社交平台上,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侵权的。所以,希望广大网友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侵权遭受损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夏旭表示。

不过,还有业内人士提出,在保护原作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为网络上的二次创作留有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范宗钗表示,在短视频、自媒体已成流行趋势的情况下,版权制度不宜“一刀切”,应通过行政手段促使自媒体与版权方合作,使版权保护的“维权”与“合理使用”达到稳定平衡,实现版权权利人、平台及短视频生产者对作品资源利益共享的“最大公约数”。

“可以在‘先授权后使用’的基本原则下,建立短视频二次创作的授权机制;各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指导规则,对短视频二次创作使用的视频素材时长作出规定;平台方应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审查、删除力度;加大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惩处和追责力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丽萍建议。

溯源治本

2023年12月,为全面规范短视频功能运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形成短视频行业良性竞争环境,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

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围绕短视频领域多发频发的乱象,集中整治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短视频展示不当行为及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三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同时,专项行动还强调加强短视频平台管理,优化推荐机制。着力解决短视频平台算法价值导向存在偏差、优质短视频呈现不足等问题。优化流量分配机制,防止“重指标轻质量”,片面以点赞率、转发率等量化指标作为流量分配依据。强化平台审核把关,着力解决短视频平台审核机制不规范和审核标准不够全面等问题。防止出现审核过于简单化或“一刀切”及人工复审“走过场”等现象。

“此次专项行动是网络安全在短视频领域的必要延伸,既包括意识形态安全,也包括网民的合法权利保护,还包括网络传播要遵守法律底线等,对自媒体时代依法有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朱巍建议,各大网络平台应不断修正算法逻辑体系,将视频质量跟流量绑定起来。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可见,在我国的网民中,青少年用户占有相当规模。一些不良内容的短视频如不及时整治,很可能会向未成年人传递负能量,甚至引发未成年人的效仿。

“正是基于此背景,有必要强化短视频app平台的主体责任和日常规矩。”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各级网信部门对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平台开展专项督查。对于给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执法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巡查。“与此同时,应该鼓励公众对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进行监督,完善投诉、举报渠道。”郑宁说。

尽管短视频容易造成青少年沉迷问题,但如果加以正向引导,也能成为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赋能工具。基于此,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建议,应建设有利于“疏堵结合”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线上线下联动空间,为平台企业提供优质数字产品,不断完善青少年模式内容池。

本期封面及目录

守住短视频的法治底线 - 天天要闻

守住短视频的法治底线 - 天天要闻

守住短视频的法治底线 - 天天要闻

守住短视频的法治底线 - 天天要闻

《中国审判》杂志2024年第4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38期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很多年没见到过这种情况了 - 天天要闻

很多年没见到过这种情况了

感觉在很多年以前都是用纸币去付钱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带纸币,也不带零钱了,出门只带一个手机和充电宝,有时候连充电宝也不用带,直接就出门了,回家里也不用钥匙,直接找指纹或者说输入密码,电子锁开门,付钱的话,用手机上的支付宝或者微信付钱
朱帅,好样的!小区突发火灾,16岁少年挺身而出,挨家挨户敲门帮助居民避险 - 天天要闻

朱帅,好样的!小区突发火灾,16岁少年挺身而出,挨家挨户敲门帮助居民避险

“他在危机时刻所展现出的勇敢、冷静与担当,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希望贵校能够对该同学进行表扬与鼓励,让这份正能量在校园中继续传递和发扬。”前几天,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以下简称:实外五龙山)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写信的是成华区青龙街道致强社区居委会。直到收到感谢信,朱帅在社区救火的事迹才被学校所知...
财知道 | “月入2万、档期订满”,这个职业最近火了,有人直呼忙不过来…… - 天天要闻

财知道 | “月入2万、档期订满”,这个职业最近火了,有人直呼忙不过来……

随着个性化婚礼的兴起,婚礼绘画师这一职业近期悄然走红。“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婚礼市场迎来了年度首个高峰。与传统的摄影摄像不同,婚礼现场绘画师以“艺术+情感”的独特价值,成为众多新人结婚时的热门选择。在社交平台上,以“婚礼画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来不少帖子,其中有人分享自己所绘制的“百人宾客图鉴”...
TJD:我想打得强硬些 享受和戈贝尔&兰德尔对抗的感觉 - 天天要闻

TJD:我想打得强硬些 享受和戈贝尔&兰德尔对抗的感觉

直播吧5月9日讯 NBA季后赛分区半决赛G2,勇士93-117不敌森林狼,大比分1-1平。赛后TJD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跟森林狼内线对抗的感受,TJD说道:“说实话,就是打得更强硬些。我跟巴特勒一起打得很少,但我们在挡拆配合上已经很有默契了,特别是当戈贝尔防守时,我能帮他创造突破空间。这种打法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不过整体...
锚到底该怎么抛? - 天天要闻

锚到底该怎么抛?

在航运领域抛锚是船舶停泊的核心操作若操作不当轻则锚链断裂重则引发碰撞、搁浅甚至船毁人亡下面通过几起真实案例一起学习一下常见抛锚方式及适用场景聚焦长江等狭水道抛锚要求为船员朋友提供实用抛锚建议一走锚典型案例1.锚泊船“W”轮在长江某锚地因未充分考虑汛期水流影响,走锚后与周边多艘锚泊船发生连环碰撞,最终导...
女子晒照被网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开手电筒…… - 天天要闻

女子晒照被网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开手电筒……

你敢相信吗?一个随手拍的手电筒光影照竟能成为健康问题的线索近日#女生晒照被网友看出血管瘤#的话题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原来,今年4月,重庆一女子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用手电筒照射手部血管的照片,并配文“光穿过了我的手,发现了我另一个小心脏”。没想到照片发布后,有眼尖的网友提醒她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
有惊无险,TES三局送走NIP!网友:硬币哥,有点儿惨! - 天天要闻

有惊无险,TES三局送走NIP!网友:硬币哥,有点儿惨!

英雄联盟LPL赛区,在第一阶段铩羽而归,TES成为了众矢之的。现在4月5日,第二阶段正式开始,这个阶段关系到MSI的归属,以及世界赛名额。因此,这一个阶段,对于LPL来说,至关重要。5月8日的比赛,由TT对阵FPX,TES大战NIP,两场比赛组成。在率先结束的第一场比赛中,FPX连下两局,零封TT;那么TES和NIP,究竟谁更厉害,就让...
“亏”上热搜,文旅重镇谁赚了? - 天天要闻

“亏”上热搜,文旅重镇谁赚了?

A股文旅众生相“五一”假期,文旅市场跑出“近五年新高”。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北京、上海、杭州等热门旅游目的地,赚得“盆满钵满”。而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当地旅游上市公司大多掌握景区等核心资产,是衡量旅游发展业态乃至城市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