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 张瀚允 赵萌萌)自2024年6月首次公布以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已经连续公布11份重点监控品种名单。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重庆天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普药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生产的利肺片在历次通报均“榜上有名”,成为重点监控名单的“全勤生”。
连续11次“上榜”的利肺片是质量问题还是价格问题?5月7日,记者联系了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对方表示,重点监控名单主要是针对价格进行监控,而非质量问题。那同一款药为何会出现较大的价格差异呢?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中成药其质量和价格的差异,往往与所使用的原料以及生产工艺的不同有着密切关联。
两款利肺片成重点监控品种名单“全勤生”
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共有38个利肺片批准文号,涉及吉林福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佳泰制药有限公司、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利肺片是一种处方药,主要用于肺痨咳嗽、咯痰咯血、气虚哮喘、慢性气管炎等。该药市场规模不俗,根据博研咨询的数据,2023年,利肺片的市场销售规模在125亿元左右,且有持续上涨之势。
被点名的两款企业产品售价不低,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三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利肺片(规格为0.25×12片/盒)的售价在40元/盒左右,重庆天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利肺片(0.25g×24片/盒)的售价也在40元/盒左右。
对于利肺片在市面上价格差异较大这一情况,5月7日,记者尝试联系了上述两家企业,截至发稿前均未接通。与此同时,记者还咨询了多位业内专家和临床医生。
多位专家表示,同一通用名的中成药,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价格差异较大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药材用料差异;成分差异;剂型差异;制作工艺和质量标准差异。以利肺片为例,其原料中包含冬虫夏草等众多中药材,不同品质的冬虫夏草价格差异较大,这就可能导致最终药品价格落差。此外,其剂型、制作工艺的不同也可能造成药品价格的不同。
重点监控名单主要针对价格,而非质量问题
记者也致电了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重点监控名单主要是针对价格进行监控,而非质量问题。进入重点监控名单的药品,价格偏高是主要争议点,但仍在合规范围内,可以正常售卖。
“监控名单的作用是提醒,各医疗机构可以选择价格更合理的同类药品进行采购。如果药品价格明显偏高或不合理,相关部门也会采取约谈或其他相应措施,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整改。”上述工作人员说。
同时,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同一通用名的中成药,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价格差异较大,可能与其用料不同有关。该名单只针对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药品进行价格监控。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零售环节的药品价格差异有时也与进货渠道相关。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委会常务副主委康震表示,以实体药店为例,零售环节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放大价差,相比线上销售平台,实体药店还存在房租等成本压力。此外,零售商为了有足够毛利空间,零售商在定价方面也会较高一些。
对此,康震表示,医保统一制定价格区间是关键。可借鉴国外经验,对于进入医保的药品,以全国批发价的平均进货价为基础,在此之上给予一定比例的加成收益,这样对于医保管控的药品价格更为透明、统一,减少市场乱象,引导药企将精力投入到创新药品研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