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缴税款4.8亿后,宁波化工夫妇果断离场,把麻烦留给了国资

凭借政策扶持和大胆投资,从小作坊一路干到年到入30亿的石油上市企业金碧华夫妇曾是无数人眼中的经商奇才。

然而,2024年的一场税务风波,让这对“石化大亨”的财富帝国轰然倾覆。

面对4.8亿元的税款追缴,两人果断选择卖掉公司,套现2.6亿后潇洒离场,将全部麻烦甩给国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政策成就的石化帝国·——»

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非公经济36条”,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政策出台之后,不少商人跃跃欲试,想要投身石油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宁波的金碧华夫妇。

当时夫妻俩经营着一家圆珠笔厂,每年少说也能赚100多万,已经是不少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了,根本没必要再去一个未知领域打拼,大家都觉得他们是糊涂了。

但事实上,圆珠笔厂看起来赚不少,但夫妻两个清楚,厂的利润已经连续好几年下滑了,还有半仓库的圆珠笔囤积着卖不出去,转行势在必行。

创业初期就困难重重,几个月下来,他们就已经花光了手头几百万的积蓄,可这还远远不够。

金碧华夫妇不得不四处奔波向亲戚熟人借钱,还从银行贷了200万的款,用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开始不断摸索适合公司发展的商业模式。

他们从燃料油深加工入手,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形成了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他们还亲自跑市场、拉客户,凭借着诚信经营和优质的产品,逐渐在石油化工领域站稳了脚跟。

2011年,国家再次推出了一项对燃料油深加工企业影响深远的政策——消费税退税政策。这对于资金相对紧张的博汇化工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成为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转折点。

博汇股份紧紧抓住这一政策红利,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增加,业绩迅速突破了10亿,20亿,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又一个九年过去了,2020年,对于博汇股份和金碧华夫妇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博汇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这标志着金碧华夫妇的创业之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上市当天,博汇股份的股价一路飙升,市值迅速突破百亿大关,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使得当年的年收入达到惊人的30亿元。

金碧华夫妇没有自满,而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注资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探索石油深加工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点,计划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的他们,或许怎么也想不到,仅仅几年后,公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成也萧何败萧何·——»

时间来到2023年7月,这一年,政府开始征收重芳烃消费税,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博汇股份的经营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政策实施前,博汇集团的重芳烃业务虽不算暴利,但也能维持一定的盈利水平,每吨重芳烃尚可盈利405元。

然而,新的消费税政策落地后,每吨重芳烃却需要缴纳高达2150元的税款,这意味着公司每吨重芳烃净亏1745元。

在如此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公司的运营举步维艰,每生产一吨重芳烃,就是在吞噬公司的利润和资产。

面对这样的绝境,博汇股份的管理层迅速做出反应,金碧华夫妇深知,如果继续维持生产,公司将面临更加严重的亏损,甚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公司不得不做出停产的决定,停产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意味着生产停滞、订单流失、员工面临失业风险,但此时的博汇股份已别无选择。

但金碧华夫妇并没有就此放弃拯救公司,他们紧急召集公司的核心团队,日夜商讨应对之策。

一方面,他们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希望能够争取到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者缓缴税款的机会,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他们四处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和合作项目,试图通过业务转型或者引入外部资金来挽救公司于水火。

不过,现实却一次次给他们泼冷水,税务部门严格按照政策执行,无法给予特殊照顾,市场环境的严峻也使得寻找新的投资和合作变得异常艰难,每一条可能的出路都被堵死。

不久之后,税务部门还依法向博汇追缴4.8亿税款,而此时的博汇股份,账面上的资金仅有4亿。

这样的资金缺口让公司陷入了更深的泥沼,原本就艰难的处境变得更加岌岌可危,金碧华夫妇看着公司一步步走向深渊,却无能为力,他们曾经的商业辉煌在这一刻摇摇欲坠,而他们也不得不开始思考公司的未来和自己的退路。

«——·套现跑路,国资接盘·——»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斟酌,权衡利弊,金碧华夫妇最终决定套现离开经营了20年的公司。

这一决定饱含着无奈与不舍,可也是当下最现实的选择,做出决定后,他们便开始寻找合适的接盘方,而无锡国资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无锡国资在了解到博汇股份的困境后,并没有被眼前的难题吓退,而是迅速展开了对博汇股份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在他们看来,博汇股份虽深陷泥沼,但资产和技术实力仍在。

多年来,博汇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深耕,积累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成熟的生产工艺,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这些都是博汇不可忽视的价值。

并且,石化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长期来看前景依然良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除了对企业自身价值的考量,无锡国资也有着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层面的考虑,倘若博汇股份破产,将会导致大量员工失业,这不仅会给这些员工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也会对当地的就业市场造成冲击。

同时,作为当地的重要企业,博汇的破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这些因素,无锡国资很快同意了接盘,给了金碧华夫妇2.6亿套现资金,而当国资宣布接手的消息传出,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博汇股票开盘即涨了19.95%。

这一积极的市场反馈,不仅体现了市场对国资接盘的信心,也为博汇股份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不过,博汇股份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挑战,如何解决遗留的税务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业务调整与转型升级,都需要新的管理层去探索和实践,至于博汇股份在无锡国资的带领下将走向何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艺术加工,故事情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