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作为煤炭大省的省会,并没有依靠煤炭独大的格局,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太原产业结构具有优势,而是因为太原本身没有太多的煤炭资源。山西虽然是煤炭大省,但是大部分煤炭资源都在各地级市,唯独运城和太原的煤炭资源并不丰富,太原现有的只是部分煤炭企业总部而已。
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太原的产业结构当中,工业占比还是过于薄弱。因为缺乏煤炭资源的支持,太原其他产业更多像是煤炭所衍生的下游企业带来,比如在太原名气较大的太钢集团,几乎完全占领了太原北城,是太原发展过程中的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城南大部分都是依靠小店区,除了部分商贸业以外,更多的还是依靠低端制造业富士康,虽然其产业水平不高,但是其所能够带动的效应绝对很大,不止是富士康周围的消费群体,对于进出口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太原似乎只能依靠大部分人群的消费来提升GDP,产业结构还是过于单调,现阶段应该将产业结构进行改善,引进更多制造业和新能源企业,一方面提升当地的GDP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这些企业将人才和人口都留在这里。
与小店区一路之隔的榆次大学城,每年有数十万的大学生毕业,但是真正选择留在太原的人却不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原本身没有吸引力,单一的产业结构无法提供毕业生所需的工作,又谈何留下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