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套牢数亿股民:百姓没钱,何谈建立内循环?

目前,A股共有5372家,今天下跌的个股竟然有4339家,盘面上是一片青山绿水,可谓惨不忍睹。今晚是3亿多中国股民和7亿多中国基民关灯吃面的痛苦一夜。

今天A股尾盘加速下跌,主力疯狂流出751亿,是否与新华社的 一篇文章有关?今天,新华社发表了《经济增速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

该文章中有一句话:“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一直朝这个目标全力以赴。经过努力,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经济形势不乐观,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与预期有差距,影响到今天A股?如果这样,建立内循环就被提上日程上,它是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关键战略之一。

然而,当前面临着A股套牢数亿股民和基民,以及老百姓普遍缺钱的现实困境,这似乎给内循环的推行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样老百姓缺钱的背景下,建立内循环谈何容易?

A股套牢:解套遥遥无期

A股市场中,3亿多股民与7亿多基民被套牢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经济不景气导致A股市场波动,这是造成散户套牢的重要因素。许多散户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容易受到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而盲目跟风投资。

例如,当某个板块出现热点炒作时,大量散户在不了解企业基本面的情况下蜂拥而入,一旦市场情绪反转,股价大幅下跌,他们便深陷套牢困境。

市场信息不对称也加剧了这一情况。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可能存在隐瞒负面信息或夸大业绩的情况。散户很难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来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从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入了被高估的股票,最终被市场套牢。

这种套牢情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散户自身而言,他们的财富遭受损失,可支配收入减少。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削弱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投资信心。

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大量资金被锁定在股市的套牢盘之中,未能有效地在实体经济中循环流转,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分配不公,老百增收困难重重

老百姓没钱也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在传统行业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员工工资上涨的动力不足。

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由于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盈利能力低,甚至产品卖不出去,导致亏损,难以给员工提供较高的工资涨幅。

家庭的支出负担却较重。教育成本不断攀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类培训班、择校费等额外开支让家庭经济压力倍增。可以说,教育支出耗去一个家庭三分之一的收入,严重可压清费提升。

医疗方面,尽管有医保体系,但一些进口药品、高端医疗服务尚未完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重大疾病治疗费用仍然是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让老百姓不敢消费。

住房更是让老百姓难以承受之重,高房价使得购房家庭背负着巨额债务,每月的房贷支出占据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没有余钱进行消费。

屋漏又遇连阴雨,船迟又逢打头风。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经营困难,裁员降薪,就业困难,老百姓收入锐减,直接降低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何谈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老百姓没钱的状况直接制约了消费市场的活力。消费是内循环的核心环节,没钱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消费需求,这会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滞销,进而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就业岗位的创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牵一发而动全身:建立内循环刻不容缓

内循环是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依托国内市场来实现经济的自我循环和发展。在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下,内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内循环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稳定性。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可以降低我国经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在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内循环能够保障我国经济在外部冲击下依然保持平稳发展。

其次,内循环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从而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拯救A股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A股市场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做空A股等违法行为。出台措施,严格规范主力大规模的流出,延长大股东减持时间,培养耐心资本,引导长期投资。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振兴资本市场的政策,如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以增加市场流动性,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包括鼓励养老金、社保基金等加大对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

此外,对优质企业的上市审核可以适当放宽,吸引更多有潜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当A股市场逐步健康发展,被套牢的散户资金得到解放后,他们的财富增长将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从而推动内循环。

增加老百姓收入,减轻负担

政府应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例如,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吸纳更多劳动力。

在教育方面,加大对公立教育的投入,减少家庭在择校等方面的支出。医疗领域,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扩大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尤其是对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

住房政策上,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稳定房价,减轻居民购房压力。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和支出压力的减轻将直接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为内循环注入动力。

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创新消费模式

农村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物流等,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

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价格实惠、功能实用的家电、农用机械等,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活力。

应积极探索创新消费模式。发展共享经济,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