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六个新突破”开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3月14日,济宁召开市委金融工作会议,总结全市金融工作成效,系统部署现代化金融强市建设各项工作,明确“六个新突破”工作重点,开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济宁市多措并举营造善待善用金融优良环境,培育壮大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全市现代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1.2亿元、增长9.2%,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当地高规格召开全市金融机构加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谋划实施金融攻坚十大行动、金融创新十大工作、金融研究十大课题,按月组织政金企合作对接活动,选派金融挂职副县长和副镇长助力地方发展,推动全市信贷投放实现新跨越。截至2023年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318.91亿元,增幅超14%。

济宁市深化金融助企攀登行动,2023年新增制造业贷款86.2亿元,增幅居全省第2位。推动“按揭农业”发展,全市涉农贷款增加545亿元、增幅超两成。建立房地产领域贷款定期调度机制,全市新增房地产贷款60.83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时,当地发挥保险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改善民生功能作用,构建广覆盖、多元化的保险保障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54.02亿元,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0.37万亿元,为3921家企业提供安责险保障1175.46亿元,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实现县域全覆盖,全省首个将托育综合保险纳入政府购买服务。

今年,济宁市信贷投放再创新高,1—2月份新增各项贷款442.09亿元,增幅超过6%、居全省第1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血脉。以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市为目标,济宁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牢牢守住金融风险底线,努力在金融资源集聚、服务实体经济、规范金融监管上走在前,开创新时代济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济宁将聚力实现“六个新突破”。更大力度加大对上争取,在扩大信贷总量上实现新突破。当地将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双比双赛”活动:比一比谁的信贷投放力度大、服务质量好,赛一赛谁的贷款增量多、贷款增幅高,支持企业项目数量多、落地金额大;比一比谁的贷款结构优,赛一赛谁的制造业贷款、普惠贷款、涉农贷款多,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户数多。更大力度加大重点领域投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济宁各金融机构将重点围绕企业攀登、工业技改、都市区建设等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事项资金需求,助力济宁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深入推进金融赋能制造强市、重大项目、房地产、民营经济、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

与此同时,济宁将更大力度强化基金运作,在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以支持制造强市和转型发展为导向,建好用好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实体实业。落实出资任务,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基金对外合作,用活投资工具,实现基金筹到位、管到位、招到位、用到位。更大力度发展证券业、保险业,在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强化保险保障作用上实现新突破。培育壮大上市企业队伍,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深入开展挖掘摸排,真正把有基础、有意愿、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优质企业充实进市级上市后备资源库。

济宁还将更大力度维护金融稳定,在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更大力度凝聚工作合力,在持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强化支持、沟通和队伍保障,提高金融高质量发展质效。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高峰 王浩奇 通讯员 张朋 步瑶 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