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令影响其10%-15%的出货规模,中企的采购范围则主要集中在成熟制程领域。美国以长臂管辖方式对阿斯麦下达禁令,其切入点有二。一,美国资本深入渗透阿斯麦股权结构,对阿斯麦企业行为具有影响力。二,阿斯麦在光刻机领域的地位,背后是美国主导的西方技术体系。美国可以通过技术限制、关键产品限售的方式卡阿斯麦脖子。美方相关做法既在搅乱产供链原有结构,也使受波及企业均遭受利益损失。
华为、龙芯科技、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则正为中国芯片提供自主解决方案。美国接连出台的芯片限制动作,客观上加大了中国头部科技企业对国产芯片的需求,以此确保稳定的供应链。中国芯企的崛起,为中企提供了可用的备选项,增大了中企面对西方芯企的底气。其中一项实例是,中国头部科技企业对英伟达阉割版芯片表现得并不感兴趣。
为合于美国禁令中的性能密度要求,英伟达推出功能缩减的对华特供版芯片。中企对此反应冷淡,不乏企业透露会大幅减少对英伟达新芯片的采购。中企能做出这一反应的前提在于,英伟达产品在当下中国市场并不具备垄断地位。英伟达原版芯片具备竞争力,是中企的第一选择。但阉割版相较中国市场已有的自主解决方案而言,并不具备优势。
美方禁令正在导致美企英伟达在中国市场边缘化,为处在扩张产能阶段的中国芯企让出市场空间。中国当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2022年芯片进口规模为4156亿美元。中美科技战的相关实例表明,美国在对华科技限制上进展不顺,四处漏风。其难以获悉中国芯片产业的实际进展,限制政策落后于中国芯片的实际发展阶段。华为在去年8月29日发售新机,以行动突破美国在尖端制程领域的限制封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持续发展,比亚迪在年销售量上超越特斯拉。电动汽车车载芯片,则是成熟制程领域。
受这一局面影响,美国近期又传出寻求发起成熟制程领域对华限制的消息。可见,美国打压中国芯片的意愿仍然浓厚,但其在芯片产业链上的壁垒已四处漏风。致力于科技领域自主攻坚,也在日益完善国内外市场布局的中国,有能力赢下这场美方先行发起的科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