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集齐造船业的三颗明珠:全世界仅中国集齐

随着中国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中国船舶工业再次迈向新的高峰。这标志着中国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实力,更是中国造船业的一大里程碑。从邮轮的巨大规模到建造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中国的造船业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成为全球第五个具备建造大型邮轮能力的国家。



“爱达·魔都号”:中国巨轮的诞生

“爱达·魔都号”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爱达邮轮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一艘大型邮轮。该邮轮总吨位高达13.55万吨,长达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更是达到72.2米。



令人惊叹的是,船上搭载了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了4750公里的电缆。船上共有2125间客房,可容纳5246名乘客,并配备了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这一规模不仅让“爱达·魔都号”成为中国造船业的亮点,也使其在国际邮轮建造领域脱颖而出。



技术突破:从重量到复杂线缆

在“爱达·魔都号”的建造过程中,重量成为了一个极为敏感的因素。邮轮船身自重约6.5万吨,而每增加1吨的自重,就相当于减少登船物资或人数。为了从源头控制重量,该邮轮大量采用了4毫米到8毫米的薄形钢板。



外高桥造船甚至专门打造了生产薄板的智能车间,运用激光切割、激光复合焊等先进技术,提升了薄板调运、切割、加工和建造的效率与精度。这不仅体现了中国船舶工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巨大努力,也为中国邮轮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水平:中国邮轮走向世界

在对海外邮轮建造技术的消化吸收、融合创新的过程中,中国船舶工业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邮轮建造体系和标准。这一突破使得中国能够制造出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邮轮,从而成为继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后全球第五个具备建造大型邮轮能力的国家。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中国已经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这种能力全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不仅是中国造船业的一大进步,更是中国科技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体现。

国产化进程:从零部件到整机

邮轮的国产化并非一蹴而就,尽管“爱达·魔都号”标志着中国大型邮轮建造取得巨大成功,但国产化率并非百分之百。例如,动力系统采用的五台柴油发动机来自德国MAN公司,而包含螺旋桨在内的推进器则是ABB公司提供的Azipod 33MW电力推进系统。



这也让我们联想到早期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当初的和谐号在国产化过程中也使用了许多进口零部件。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内产业的发展,国产化率逐渐提高,目前中国高铁直至实现了各种制式和标准的统一。



未来展望:中国造船业再创辉煌

“爱达·魔都号”的交付是中国造船业的一大里程碑,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船舶工业已经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重要力量,不仅能够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如今还成功打造出大型邮轮。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老斜说

目前全球能够同时建造航母、大型邮轮、LNG船的国家,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不仅让中国成为制造业的强国,更是邮轮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走向独立自主的标志。表明中国的造船业正以坚实的步伐走向世界,未来我们将更期待中国造船业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多突破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