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两大交易所的《发行承销监管指引》),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发行承销监管指引》共六章三十四条,明确了监管对象违规行为的主要情形、监管措施标准及考量因素,强调要对发行承销各业务环节“全链条问责”。
根据指引的内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违规情节严重:涉及金额、证券数量巨大或者占发行承销相关数据比重高;导致投资者、证券发行人等遭受重大损失;涉及投资者数量众多或者引发大量投资者投诉;引发主流媒体长时间或者大量负面报道;对发行承销秩序、系统安全运行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次,交易所对新股发行承销各业务环节“全链条问责”,似乎是要动真格的了。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次的“全链条问责”,似乎是要动真格的了。大家都应该为补齐这样的制度笼子点一赞。但问题是,仔细的研究后,文人发现,两大证券交易所《发行承销监管指引》的所谓“全链条问责”,矛头所指依然还是下游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中介机构。
可事实上,造成新股滥发、问题频出,“ 导致投资者、证券发行人等遭受重大损失;涉及投资者数量众多或者引发大量投资者投诉;引发主流媒体长时间或者大量负面报道;对发行承销秩序、系统安全运行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的根子在哪里,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可从文件中,我们还是丝毫没有看到革自己的命的勇气。
改革是一场革命,可革命,不能只革人家,一到自己头上,就语焉不详了。
---------------------------------------
今年的新股发行,可谓奇葩频出,各类媒体与市场投资者都在铺天盖地地争说奇葩。这些奇葩IPO案例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的IPO非常荒谬,充满“三不”——不合情、不合理,甚至不合法。可这样的新股滥发,岂是下游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中介机构能够主导的?
譬如,新股上市,说好的非流通股在明确的限售期内,一律不能上市流通。可现行的转融券规则,却专门为战略配售股借道转融通业务变相流通开了“后门”,导致金帝股份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战略配售股,在上市第一天就悉数爆出。这样明显违背《证券法》立法本意的规则,不就是管理者自己制定的吗?
譬如智翔金泰。一家净资产为负、收益为负、现金流为负的“三无企业”,根本就是根据退市标准量身定做的,可它不但成功通过审查实现了IPO注册,而且居然一下子募集了39亿。更奇葩的是,上市后不久公司就接连公告,公司存在退市风险,而且居然一下子拿了40多亿用于理财。这样的IPO,让前期因为“净资产为负”或者“营收不足一个亿”而退市的众多股票情何以堪?这符合情理吗?
再譬如,已经上市的华虹公司,同股同权的H股股价折合人民币不过20元,可A股的发行价居然高达52元,比H股市翻倍还多。可就这样的企业,居然超募32亿。更搞笑的是,上市不过半月,居然公告拿出210亿用于理财。呵呵,IPO的理由是企业不募资就会死脱一般,结果呢,募集完毕后居然拿去理财。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此圈钱,还有天理吗?
再有,已经过会的华电新能,其前华电福新从港交所退市前市盈率一直难超10倍,可其摇身一变到A股募资,一开口就居然要以大约22倍的市盈率募资300多亿。而同样已经过会的先正达IPO,是近些年最大的募资,拟募资650亿元,可其中居然声明有195亿是用于还债,还有200多亿用于八字没一撇的国际并购。集弱难改的A股,当得起这样无节制的大量抽血吗?
再有,明天开市后就将正式申购的国祥股份,居然是一家十四年前曾经卖壳退市的企业,这次,原业务、原班人马又要卷土重来,在A股募资21亿、超募16亿。还有,福华化学,一家充满骚操作的奇葩企业,也正奔跑在IPO的路上。这家公司,2021到2022年两年,大股东刚刚宣布巨额分红38亿,这次居然又要到A股市场募资60亿,其中居然有27.5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A股市场的钱,真是不圈白不圈吗?
……
面对常年在3000点徘徊的A股,文人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如此花样繁多的奇葩IPO摆在面前,我们虽然不认同外资的各种唱衰中国股市的论调,但是,就算文人想反驳,但真的觉得自己也不那么理直气壮、有些尴尬了。
目前,3000点保卫战还在艰难进行着。不但外资在大量退出A股,国内的投资者,也在大量退市甚至销户了。最近几天,互联网上就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发文说: 如果国祥股份这样的IPO能够成行,自己将退出A股。文人估计,今天不会有什么国祥股份发行暂停的消息的,明天国祥股份的发行,已经不可更改。看来,这些投资者的退市,已经不可避免了。
--------------------------------------
文人认为,各种新股的奇葩式圈钱,是造成股市失血、投资者失望的万恶之源。
正是众多的奇葩IPO不合情、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圈钱,长期的日积月累,“ 导致投资者、证券发行人等遭受重大损失;涉及投资者数量众多或者引发大量投资者投诉;引发主流媒体长时间或者大量负面报道;对发行承销秩序、系统安全运行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应该严厉打击!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文人非常认同要对新股发行“进行全链条追责”。但是,如果管理层是认真的,那么就请从这些奇葩IPO案例查起,先查查究竟是谁导致了投资者反映强烈、的奇葩IPO案例大批涌现!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需要真抓实干。说好的全链条追责,希望不是叶公好龙!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人看法,友情分享。据此操作,责任自担。有所收获,别忘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