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揭幕!”今年5月30日,在举国关注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龙泉驿区·四川航天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揭牌仪式在简华堰龙泉人家举行,航天科普实践基地、航天研学(龙泉)实践教育基地同步授牌。
聚焦航天科技服务,全面深化战略合作。2020年12月,龙泉驿区人民政府与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署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协议,统筹整合四川航天资源,利用航天技术、航天品牌、航天专家等优势,共同搭建龙泉驿区·四川航天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位于龙泉驿区车城东四路简华堰龙泉人家三楼,建筑面积逾3000平方米,包含成果展示、技术转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会议培训、研学教育六类功能,由四川航天负责具体运营。
为积极相应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双减”“全民国防教育”等号召,四川航天天盛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化平台研学教育功能,以“一平台多基地”模式,同步建设航天国防教育基地、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及航天研学(龙泉)实践教育基地,致力于打造西南地区首个航天科技主题科普教育基地及省市级国防教育基地。
进入基地展厅,一座充满科幻穿越感的“时空隧道”映入眼帘,16位中国航天员犹如璀璨星辰分布两侧。“中国航天的‘弹、箭、星、船、器’各个系统,都在馆内有所体现。”据航天天盛教育文创事业部总经理曾智介绍,展厅内设宇宙之眼、太空漫游、科普场景体验、教学区、文创区等多个主题区域,通过实物、文献、多媒体、虚拟现实体验、互动设备等现代化声光电技术,沉浸式体验航天历史、航天产品、航天人物、航天文化等,感悟中国航天科技的历史纵深和时代经纬。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是集科普教育、科普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项目,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开展航天主题国防教育、航天知识科普及红色党建活动,可同时接纳500人。
在参观中,科技感十足的设施设备也让记者眼前一亮。尤其是那枚被称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它别致的顶部造型很容易引起参观者的注意。在介绍中,基地航天科普讲师张怡馨告诉记者,这枚火箭的顶部结构被称作“逃逸塔”,作为我国的载人运载火箭,长二F为了满足载人飞船的需求,在长二捆的基础上增加了逃逸塔的设计,这使得长二F成为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长度最长的火箭。长二F火箭直刺云霄的逃逸塔直接关系着航天员安全,逃逸塔下面连接着航天员座椅,上面装备有灵巧的逃逸发动机,一旦在发射时火箭检测出故障,航天员可以通过逃逸发动机离开火箭。
而在另一侧,货包、舷窗盖、物品袋等空间站内使用的物品也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心。在展柜中放着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布料,其的名称叫“壳聚糖布”,是空间站内所有货包、收纳包、软质产品的主材,它是从螃蟹壳里提取壳聚糖纤维,再和其他功能纤维混纺出的新型布料,具有坚韧、无味、抗菌、防霉、阻燃的特点。当然,这些只是平台展厅的部分内容,在科技长廊、文创室等区域,丰富有趣的场景打造也独具吸引力。
曾智表示,下一步,平台将持续整合研学资源,延伸研学实践功能,打造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等航天特色研学旅行路线,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及文化综合体验场景,打造航天研学品牌,让更多人来了解航天知识,学习航天文化,传承航天精神。
参观导航:龙泉驿区车城东四路简华堰龙泉人家三楼
来源:龙泉驿发布
责任编辑:张辛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