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聚焦
01
扩内需、稳外资外贸,政治局会议双管齐下
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当前,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政治局会议同时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全国两会之后中央讨论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通常根据一季度经济形势调整政策安排。本次会议判断中国经济“三重压力”转为“三重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表态较为乐观。由于一季度经济持续修复,会议对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的安排重在平稳落地,而不是强刺激,同时,稳就业、促消费、壮产业等结构性政策成为会议关注重点。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意味着过去一年多的宽松政策已经把经济稳住了,不急于推新刺激政策,主要是让前期政策发挥实效。财政和货币方面,都和年初定调表述相同,核心依然是保持宽松、扩大内需。想要真正激发消费增长潜力,关键是增加就业机会,能提升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稳定收入预期。此次政治局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主体活力,破除法律法规障碍和隐形壁垒,鼓励平台企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观察员/秦婷)
02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据《中国自然资源报》报道,2023年4月25日,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总结新时代十年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成效经验,谋划今后五年确权登记工作。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广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段毅君致辞,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国洪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至今已经整整十年。十年来,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蹄疾步稳,稳妥推进。前五年是夯基垒台,截至2017年年底全面实现“四统一”改革任务,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后五年是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不动产统一登记保护产权、保障交易和生态安全、便民利民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一项重大制度性突破,有助于摸清家底,弄清底数,全面掌握不动产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也有利于提高不动产交易效率,更好地保障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消息也引发了关于开征房产税的一些猜想和热议。但目前来看,全面实现不动产统计登记只是为开征房产税创造了一些条件,全面实现不动产统计登记并不意味着房产税马上就要来了。(观察员/孙世选)
重大
政策
01
国办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全力促发展惠民生。
《通知》明确三方面政策。一是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的扩岗政策支持,建立岗位收集、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机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服务和贷款业务,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增加信用贷等支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支持重点群体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落实免除反担保要求。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大规模开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支持。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按不超过30%返还。二是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引导基层就业,稳定基层服务项目规模,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支持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实施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落实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三是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发放。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及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规定向困难群众足额发放物价补贴。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2023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逐步恢复,保持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但稳的基础仍不牢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高技能人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短缺,劳动者在就业领域还面临一些难题。此次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既是贯彻中央关于稳就业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适应形势稳定就业大局的现实需要。《通知》兼顾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聚焦就业领域重点和难点,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打出今年稳就业政策组合拳,从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加强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观察员/孙世选)
01
人民银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
4月28日晚,为规范开展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相关业务,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利率互换市场秩序,人民银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自2023年4月28日起施行。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未来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适时增加投资品种,调整交易和清算额度,优化交易清算安排,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另外,两地监管当局将结合各方面情况,在风险可控、对等互利的原则下,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互换通”。《办法》规定,初期全市场每日交易净限额为200亿元人民币,“北向互换通”实行额度管理,并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办法》的发布,表明内地与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观察员/王茅)
重大
事件
01
德国正在讨论限制向华出口用于制造半导体的化学品数量
北京时间4月27日(周四)晚,彭博社报道称,德国正在讨论限制向中国出口用于制造半导体的化学品的数量。报道称,德国总理朔尔茨政府的会谈将严格限制化学品,从而影响中国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能力。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德国公司巴斯夫和默克可能会受到德国政府限制对华出口化学品数量的冲击,这两家公司都供应用于制造处理器的化学品。对于中国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既存在风险,也带来机遇。一是,德国方面的限制可能会引发供应链的不稳定风险;二是有国产替代的机会,特别是在液冷供应等领域。
2022年11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一众德国企业家访华,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西方国家领导人对华的首访。也就过去了半年,德国就开始考虑对我国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能力进行限制。或许,在大国博弈当中,市场因素不是唯一的考量。(观察员/王茅)
重要
数字
01
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
截至目前,19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全部披露2022年年报,共实现营业收入1501.91亿元,同比增长22.1%;共实现净利润138.11亿元,同比增长12.17%,盈利面为92.15%。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统计显示,北交所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链公司实现快速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3.33%、53.90%;新材料相关产业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2.49%、62.36%。据统计,北交所目前已有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2022年,北交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共计67亿元,同比增长18.03%,其中七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观察员/秦婷)
本文编辑: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