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16条全方位加持,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

一个壮汉,挑开一条主血管,造血能力再强,也得死。如果把咽喉卡住,一会就挂了。这就是流动性。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早已经发展成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资金的流动性极其重要,当房地产调控把金融的口子封死的时候,其实就是搞流动性。别说房地产行业,绝大多数行业都扛不住。

为什么要调控?因为房住不炒,房子有了金融属性,房价太高了,有泡沫。既然如此,降低房价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增加供给。

但是我们的调控很有意思,每次都是限购限售,一方面压制需求,扭曲了市场价格,一方面控制土地供给,人为造成供给不足。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土地能卖出高价格,土地财政的危害由此而来。

土地是政府提供的,资金是银行提供的,房子是房地产公司负责开发的,卖给了想买房的人,买房的人就两个想法:自己住,或者待价而沽。

这个模式里面房地产公司是个大冤种,承担了最大的风险,累死累活干货,其实没赚到几个钱,赚的钱都拿去买地皮了,绝大多数房地产公司常年现金流紧张。

了解了房地产行业的背景,我们再看房地产调控和这次金融全方位支持房地产的本质。

既然房价太高了,要调控,怎么调?取决于现在房地产的时代背景,有两个,一个是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这里的核心是居住需求,因为金融属性也是建立在这上面。

居住属性主要是城镇化,说再直白点,城市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但是我们的人口结构非常不好,新生儿不足,能来城市的已经来了,不能来的就算继续来,速度也会慢很多,而且来了城市,睁开眼就要花钱,得有工作啊,有工作就是有产业,有产业就得有需求。

需求就是三驾马车,基建已经没多少空间,出口基数很高了,而且有风险,内需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短期看,甚至中期看,都不是有很大的潜力。

前两年一直鼓吹六个钱包,六个钱包都没了,用什么去消费?


所以这个调控是这样的:如果调高,国内有限的需求很快就会枯竭,且地球人都知道的风险有可能快速崩溃,后患无穷,所以不能调高。那么调低呢,好勒,国内现在的房地产产能大概一年1200万套新房左右,五年搞出来6000万套,三口之家就是1.8亿人口,居住需求是真不大了,如果房价跌了,金融需求还能撑多久?房跌之下无刚需,一年亏几万十几万的,就算是刚需也要犹豫了。这就是调控的难点。

我们看过去两年的房地产调控,一会不让涨,一会不让跌,是不是很搞笑?其本质是不让跌,但是不涨的话,流动性就没了。流动性没了,所谓不跌的价格有什么意义?

我们还有个特点,就是一二线其实还是可以涨的,但是会一步到位,而且弄死三四五线。三四五线呢,你随便搞,它也涨不动,因为居住需求这个核心被满足了,一句话:市面上真不缺房子。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今天,对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弊大于利,这点我觉得不需要争论吧。庙堂之上也是想解决问题,我知道调控很难,走钢丝呗,已经尾大不掉了,没办法啊,但是你直接把整个行业搞死是怎么想的?

融资渠道堵死了,就像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总说的,这样搞下去,没有一家民营地产商能活下去。

地产分为国企和民营,搞了这么多年,一个融资,国企的资金成本比民用企业低多了,而且融资渠道多,这个怎么竞争?

问题是整个房地产规模太大了,2021年房地产销售规模突破18万亿,这个巨量的市场,国企房地产商根本吃不下!如果把民营彻底踢出去,剩下的国企们玩得转吗?

地产行业的“假性猝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烂尾楼,然后新房卖不出去,房地产行业现金流急剧恶化,形成更大规模的烂尾楼,无解之局,而每一套烂尾的新房背后都牵着一个家庭!上下游、银行、保险等都跑不了。

形势已经极其严峻,不然能让一个强势的人改变主意?

为解决钱的问题,郑州与国开行签订了3000亿元协议,其中1600亿用于货币棚改,收购现有安置房、房票等机制来缓解开发商流动性。这是一个郑州需要的钱钱,还不见得能全部解决问题。房地产公司不能死,必须活着,把房子盖完,不然窟窿太大了。


当年打压多疯狂,现在抢救就有多巅峰,连预售监管资金都可以商量。

这里提到的一个是流动性,本文一直在讲流动性,怎么理解流动性,我们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偏远的小镇,居民欠了连还债,都追着对方要钱,都要不到钱。这天,来了一个外地人,外地人来到一家饭馆,拿出一千块钱说要吃顿饭,饭馆老板马上把这一千块钱钱还给了肉店老板,肉店老板转手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养殖场老板,养殖场老板也转手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饲料店老板,饲料店老板转手也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饭馆老板。这时外地人说有事要马上走,不能吃饭了,又把钱拿走了。

这时,钱还是被外地人带走了,但所有人都不欠别人的债了。这就叫流动性。

有了流动性,房地产公司一时半会就死不了:房子可以继续盖完,借的钱可以换上,大家多开心啊。

回到本文的主题: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是什么?

其实还是老问题:如果继续运转5年,至少5000万套新房,那就是1.5亿人口的需求,你去哪里给我偷人?房价已经这么高了,如果暴涨就是死,不涨没人买。房地产税必将出台。土地财政的模式下,会继续榨干房地产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房地产公司就是干粗、累、脏活的工具罢了。等等。

忽然想到一个事情,今天和一个微信好友聊天,我劝他从我这里买个储蓄险,三十年,复利3.5%,如果投入1000万,三十年后就是2806万,没有税,绝对安全,债务隔离,还是自己孩子的婚前财产。

但是如果买房呢,现在1000万的房子,30年后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是好房子,30年后可能5000万,1亿都有可能,但是如果是坏房子,30年后,能卖出去500万吗?

市场上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可惜的是好房子占总房子的比例是一定的。希望这些开发商有点良心,造一些高品质的房子,让大家花了钱有点享受吧,虽然我认为商业中良心这个东西不是很可靠。

要说这次房地产救市,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保险了,银行的特定决定了他们注定无法从这场泡沫全身而退,而保险行业则可以边打边退,慢慢把债权都变现,股权找机会除掉,远离这颗炸弹

对于买房的人来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能坚持“房住不炒”,立足于安家立业,买到心仪的房子就是最好的。

对于股权投资者,可以好好想想,本轮救市结束后,你持有的公司未来在哪里?现金流在哪里?价值在哪里?

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