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也是预测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之一

PPI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衡量生产制造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的指数。


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管理层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这时候的标志是商品还没有进行任何加工;中间阶段,这时候的标志是商品还需要做进一步加工;完成阶段,这时候的标志是商品不需要再做任何加工。


因而PPI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信息,是CPI之前奏。


跟CPI一样,PPI也是预测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之一,只不过其反映主要集中在,通货膨胀转移至消费品这一环节之前,在一定意义上其预测通货膨胀,比CPI更具前瞻性。


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变化情形可能会不一致,并且对CPI的传导作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从我国的数据来看,在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方面,CPI受PPI左右的情况比较多。在工业品向生活用品的传导上面,CPI很多时候的表现不一定和PPI一致。


PPI上涨了,很多时候CPI受到的影响不一定明显,甚至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反之亦然。


当然,如果CPI与PPI发生长时间背离的情况,也是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的。


从理论上来说,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观察PPI的变动情形将有助于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


在宏观经济方面,当PPI持续过高,说明经济可能出现了过热现象,2001—2004年PPI特别活跃,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稳定,终端消费品价格的变动主要源于上游产品价格的波动。


2004年之后,由于居民对终端消费品的需求出现了显著变化,使得下游商品价格带动上游产品价格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居民对住房、汽车消费品需求的爆发性增长,使得原有的供求平衡被打破,最终使CPI快速上涨并拉动PPI迅速攀升。


“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你还记得吗?也是同样的道理。


反之,如果PPI增速放缓,将会有效缓解CPI增速过快所产生的压力,从而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的预期,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放缓的可能性。


2008年下半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各种商品价格回落,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CPI回落,最终PPI也在随后几个月有明显回落。


通常,当CPI和PPI长期保持上升状态,一般意味着经济建设增速加快,通货膨胀开始上升。如果两者上升速度过快,则势必会导致过度的通货膨胀,进而破坏经济建设。反之,如果两者同时下跌,则意味着经济建设增速减慢。


金融就在我们身边,把晦涩难懂的金融知识,用大白话整理出来,每周更新,初心只有一个:与您一起切磋研习。


关注我们,成为朋友,共同成长。本文由“金一先生2022”首发,微信公众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