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腾讯大股东减持的话题

6月27日,因南非大股东Naspers/Prosus出具减持公告,腾讯盘中出现闪崩,以至于接下来连续几个交易日血流不止。对此,我本来当日就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无奈最近工作上的事情实在太忙了,直到周末才稍微腾挪点时间出来。

坦白讲,现在才写这篇文章,时效上略显得有点滞后,不过除了就事论事之外,我更想表达的是在股市中遇到突发事件之后,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去应对。

无须隐晦地说,腾讯是我的重仓股之一,近期的恶劣表现对我的持仓肯定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市场整体行情较好的情况下,看到别人涨自家票在跌,多少会影响到心情。但人在市场上经历多了,有些事情必须要习惯,这也是股市投资的基本功之一——保持冷静沉着的心态。


每当遇到影响股票的突发性事件,我们首先要对事件的缘由进行充分的了解。本次Naspers/Prosus为什么要减持腾讯呢,按照公告所表露的意思大概是认为自家股票被大幅低估了,计划用减持腾讯的钱回购自家股份,以提升股东利益。本来这似乎是挺正常的一个理由——大股东要用钱嘛,可是比较诡异的地方在于这个减持计划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具体目标数量,唯一的定量标准只是每日抛售量不超过日成交量的3%-4%。

正因为如此的不明确,所以着实让许多人感到心里发慌。一方面,Naspers曾先后在2018年3月及2021年4月两次减持过腾讯,且恰好都卖在了相对高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是不是Naspers有什么高超的嗅觉,感觉到当前腾讯会更加不妙,所以要实行更大规模的减持。另一方面,Naspers本次的减持没有明确的目标数量、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是否意味着要彻底清仓呢,要知道Naspers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股份占比高达28.8%,如果一直源源不断的抛售,那将会给股价带来多大的承压,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对此,我的看法在于两点:1、价值投资讲究关注公司本身,Naspers作为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它减不减持对腾讯经营层面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管理层照旧是小马哥一帮人,我们每个人还是一天也离不开微信,交易中依然使用微信支付而不是纸币,发烧友们还会继续玩着心爱的游戏,该打广告的也不会因此而停滞。要说影响,无非就是二级市场股票的供求关系,但就长期视角而言,这真的很重要吗。

2、Naspers占腾讯28.8%的股份,以现在每天100亿左右的成交量计算,每天卖5%,假设股价不下跌,也需要8.7年才能全部卖完。那么这也意味着Naspers其实和我们广大普通股东利益是一致的,并不希望股价过度下跌,因为砸盘不但有碍出货,还会导致自家损失惨重,卖腾讯的动机可能还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需要钱来回购自家股票。至于为什么不设定减持时间表和目标数量,个人认为可能还是出于维稳自家股票价格的目的,这样至少可以给市场一种感觉——我能够通过陆续减持腾讯获得源源不断的回购资金,有多少抛盘都可以吃进去,从而稳住市场对现阶段自家股价的信心。显然,这么看的话其动机并不十分可怕。


前些天,在雪球上看到有人说,现在腾讯最令市场担忧的是流量见顶,成长性枯竭。关于这一点,我想恰恰是现阶段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著名的西格尔教授曾准确定义过——投资股票的长期收益不取决于未来增长,而是取决于实际增长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距。

现阶段,腾讯总市值2.91万亿人民币,对应PE值为13.79倍。如果买下整个公司,若以2021年2248.22亿净利润为基准,未来十年只需要达到5%的年化增速,就可以通过十年累计净利润收回市值成本。考虑到每年实际通胀率可能都有2-3个点,很明显市场现阶段对腾讯未来的预期就是成长性已彻底丧失。那么,对照西格尔教授的原话,如果腾讯未来最终超出了市场预期,能维持适度的增长,你以现在价格介入显然赚大了;反之一切不幸被市场所言中,腾讯其后确实丧失了成长性,可实际上你也没有支付任何溢价,长期看大概率依然也不会亏。我想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安全边际。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