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领域分析第十三期行业未来,到底看什么?

前文回顾:

根据中怡康数据,2018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总销售量为577万台(YoY+42%),总销售额86.6亿元(YoY+55%),占全球超过30%的市场份额。

2012-2017销售量和销售额的CAGR分别为55%和56%,未来五年有望保持20%-30%的复合增长

目前全球渗透率不足10%,美国约为16%,国内城镇家庭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仅为6%,发展空间仍然广阔。

二看集中度

根据2017年GFK的数据,全球范围内,iRobot保持着全球60%以上的市占率,行业第二的科沃斯占10%-15%左右。

在美国本土市场,iRobot的市占率高达85%,小米、neato、三星等其余品牌均不到5%。

从国内市场看,分渠道来说,线上渠道的行业集中度CR4由2015年的70.4%上升至2017年的73.8%;线下渠道的行业集中度CR4维持在79.5%的水平。

据中怡康统计,2015-2017年科沃斯和iRobot线上线下零售额份额合计均超过50%。

这个集中度,与空调行业基本一致,竞争格局看似进入稳定状态,与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竞争格局尚不明朗的领域明显不同。

但是注意,尽管行业集中度很高,但线上销售占比高达89%,这样的渠道特征背后,其实跟传统白电大不相同:

其一,相比线下渠道,线上渠道简单、门槛低,这就意味着以线上为主的扫地机器人市场,龙头在渠道端的优势不如以线下为主的白电龙头稳固。

其二,渠道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结构特征,线上渠道多是年轻化、价格敏感型人群。扫地机器人相比白电产品,在技术创新、体验上有更大提升空间,更容易出爆款。

所以,竞争格局看似稳定,但其实突破空间更大的

石头科技针对扫地机器人体验较差、价格虚高等痛点成功破局。

从这个角度说,未来行业竞争并不限于现有竞争者之间的争夺,尤其是在行业进入门槛降低的情况下。

从硬件来说,核心零部件有成熟供应商,而软件层面,随着算法逐渐成熟,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第三方扫地机全局规划方案,比如思岚科技(激光导航)、速感科技(视觉导航)等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方向的公司,既可以提供传感器模块,也可以提供配套算法,这种情况下,行业进入门槛将降低。

所以,未来随着差异化程度降低,产品本身带来的竞争力下降,最终的竞争会是产品、渠道、品牌等多维度的综合竞争,并逐渐从单品爆款,向多产品矩阵进化。

小家电产业链上,更值得长期跟踪研究的对象,是多品类、多品牌的集团化公司,比如美的、法国SEB集团,甚至是小米,而非细分单赛道龙头。

与此类似逻辑的还有饮料、食品、服装、化妆品等快消品领域,仅靠单品会遇到竞争、天花板等瓶颈,未来产业链进化的方向,倾向于多品牌、多产品线的大型集团,因为可以共用渠道、技术,产生协同效应。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