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接盘万达广场,刘强东为什么愿意拉王健林一把?
谁能想到啊,当年在互联网大会上调侃王健林“一个亿是小目标”的刘强东,七年后居然花500亿接盘万达广场,帮老大哥王健林解围?
一个是搞线上电商、物流的京东老板,一个是靠线下商场、影院发家的万达董事长,俩人原本没啥交集,现在却因为万达的困境走到了一起。最近京东联合腾讯、阳光保险等五家企业,一口气拿下万达48个广场项目,总金额500亿,这可不是小数目!
有人问了:刘强东为啥愿意在这时候拉王健林一把?是讲兄弟情义,还是藏着商业算盘?这事儿对万达、京东和整个零售市场又意味着啥?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要说万达当年那可是风光无限,王健林一句“先定一个小目标”火遍全网,各地都以有个万达广场为荣。可这两年,万达日子不好过啊——IPO冲刺几次都没成,债务压力大,股权被冻结,舆论也跟着吃瓜。为了活下去,万达商管这两年陆续卖了不少广场,安徽、河南、湖北的项目都转手了。这次一口气打包48个优质广场出手,说是“轻资产转型”,实则是现金流撑不住了,不得已割肉自救。虽然保留了运营权,但从“房东+管家”变成“只干活不持股”,心里滋味估计只有王健林自己清楚。
表面看,刘强东是当“接盘侠”帮老王还债,可往深了看,这老哥可是在下一盘大棋。早在2018年,京东就跟着腾讯投过340亿给万达,当时是看腾讯面子,这次可不一样——刘强东早就盯上了线下零售这块肥肉。
从2022年开始,京东之家就入驻万达广场卖3C产品;2024年,京东物流和万达搞了“快闪计划”“寄送服务台”,说白了就是在商场里搭物流点;今年更猛,刘强东一边搞外卖,一边和胖东来合作建供应链基地,现在直接拿下48个广场,等于把一线商圈的入口攥手里了。
他图啥?不是单纯要地皮和门店,而是要构建一个“线下基础设施网络”——物流能落地,消费场景能搭建,人流数据能收集。你想啊,京东物流是“大动脉”,商场就是“毛细血管”,能直接触达消费者,这对搞即时零售、本地生活太关键了。
有人说京东是互联网公司,咋越干越“重”?其实刘强东心里清楚:线上流量见顶了,线下才是新战场。现在年轻人买东西讲究“快”和“体验”,外卖半小时送达,商场能逛街试穿,纯线上玩不转了。所以他必须布局线下,从仓储、物流到商场、门店,全链条自己掌控,这样才能筑起竞争壁垒。
对王健林来说,500亿解了燃眉之急,万达商管能接着运转,算是“活下去”了,但代价是失去48个优质资产,未来发展得靠运营能力吃饭。
对刘强东来说,这波操作太划算了:联合其他资本一起投,风险分摊了,但拿到的资源可不少——商场的人流数据、商铺布局、物流点位,这些都是花钱买不来的“隐形资产”。以后京东外卖、超市、物流都能借万达广场落地,线上线下打通,形成闭环。说白了,他不是在救万达,而是在给自己的“新零售帝国”拼最后一块拼图。
表面看是“刘强东拉王健林一把”,实则是“一个需要救命钱,一个需要新场景”的双向交易。万达用资产换生存,京东用资金换未来。背后折射的,是中国零售行业从“线上独大”转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大趋势。
你觉得刘强东这次是讲义气还是做生意?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觉得有意思就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