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广电·天下泉城客户端5月28日讯5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记者从会上获悉,《若干措施》紧扣专利转化运用全链条,从四个方面提出12条措施,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专利转化集成改革和专利产业化工作提质增效,省市场监管局在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若干措施》,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若干措施》紧扣专利转化运用全链条,从四个方面提出12条措施,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高专利质量,夯实专利产业化基础。从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支持重点产业专利快速授权等方面,提升对重点产业领域的专利供给效能,加快形成一批产业急需、带动性强、应用面广的高价值专利。鼓励高校院所积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对培育高价值专利并在重点产业领域转化运用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26年年底,全省在高校和科研单位支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0家左右。
畅通供需渠道,提升专利产业化效益。从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定向转化运用等方面,推动专利在产业链上实现转化运用。对产业链相关企业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产业化实施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26年年底,在重点产业园区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家左右,在产业链链主企业等单位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30个左右。
优化服务支撑,完善专利产业化服务体系。从加强专利产业化服务供给、专利转化运用金融支持等方面,引导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量。对服务专利产业化成效显著的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年支持20家。根据各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工作成效进行按档施奖,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奖补。
加强保护保障,营造专利产业化良好环境。从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专利保护、强化知识产权人才保障等方面,部署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加大专利产业化人才培养力度。破除唯专利数量导向,在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将专利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记者:高家涛
编辑: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