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2024年06月27日01:32:04 财经 1287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6月26日10时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就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用好开放“法宝”集聚融合全球一流创新要素资源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各地都纷纷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苏州的比较优势在哪?怎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动苏州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庆文

苏州有很多优势,苏州是链接世界的要地、产业配套的高地、创新创业的福地、对外开放合作的宝地,同时我们还是多元文化的融汇地、高品质生活的首选地、众多应用场景的新生地、一流营商环境的示范地。我们很有自信地说,苏州应当是全国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和能力最好的地区之一。

具体到产业层面,我们的优势之一在于,产业发展积累深。很多新兴产业根植于传统产业,也离不开传统产业的配套。苏州集聚了16万家工业企业,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工业门类,是长三角和全国、乃至全球众多产业链的发起点和连接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苏州来说,有着更硬的底气。

优势之二在于,产业焕新走在前。苏州是最早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城市,目前已经实现了对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集聚“灯塔工厂”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2.7%、47.6%。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正在苏州持续地开花育果,向着成林成势加快生长。

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速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对接,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使苏州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长极。

当前,我们在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科技招商、产业招商同步抓。这是决定未来发展增量的关键一招。我们在做好产业项目招大引强、工业企业增资扩产、保障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同步细水长流地招引一批科创项目。这需要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像长光华芯,还有亘喜生物,当初刚从海外回来到苏州时,都只是科技型小团队。后来一步步成长,如今他们,一个已经成功上市,成为光子产业的骨干企业;另一个,被跨国药企巨头阿斯利康,以12亿美金收购,创下本土创新药企的第一例。去年我们招了1万个科创项目,以后每年目标都要新增1万个。这是我们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播下的种子,以后成长起来,就是人才森林、创新森林。

更深层次上,我们将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革新生产关系,需要更优的创新生态体系来支撑。苏州将系统优化科研体系,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数字化改革,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努力让更多优质的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

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鲜明特征之一。新时期新形势下,苏州如何用好开放“法宝”,集聚融合全球一流创新要素资源?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唐晓东

新时期新形势下,苏州主要做好3件事:

第一件事,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CPTPPRCE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数据自由流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借鉴先进规则,努力为创新提供足够的机制保障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DEPA框架下,我们围绕跨境数据流动、商贸便利化、国际航运信息交换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编制形成跨境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规则指引,并于今年1月上线“苏数通”数据出境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一批高科技企业数据跨境流动的需求。依托自贸片区的先行先试,我们目前已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210项,围绕生物医药开展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深化高水平开放为核心,努力在行业技术标准、科技成果转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加强与国际接轨,深化与全球大院大所、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在财政科技计划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支持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努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第二件事,做强载体平台。增强开发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结构优化、科技创新、产出效益等方面强化考核引导,进一步拓展中新、中德、中日和海峡两岸等载体平台的开放创新能级。发挥好中新合作优势,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加强中新“国际化走廊”建设,深化外资总部集聚区建设,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坚持引资+引技+引智,鼓励外籍初创团队、外企在苏州创新创业;鼓励外企与各类开放平台、科创载体深化合作,开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外企增加技术、研发、人才等投入,加强与国内企业协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空客大金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企业研发载体不断落地,今年我们又聚焦研发便利、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了支持外商投资设立和发展研发中心的19条措施,目前苏州的外资研发中心已占全省一半以上。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海外商务中心、离岸创新中心等平台的专业化服务、孵化功能,支持本土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开展技术合作、投资并购、返程投资,吸引更多的创新项目落地苏州。

第三件事,优化开放环境。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我们在出入境、人才引进、医疗保障、居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软服务”,为外籍人士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今年以来,我们大力提高外籍人士聚集区域的外卡受理能力和现金支取、兑换服务水平,针对短期境外来苏州人士,创新推出移动支付工具Su-Pay,实现“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让外籍人士支付不“见外”。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在支付、出行、子女教育、社会融入等方面完善举措,让外籍人士在苏州乐享生活、创业无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苏州如何激发企业主体能量,塑造强劲的创新矩阵引力场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苏州市科技局局长 徐积明

目前,苏州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万家、全国第一。科创板上市企业55家、全国第三。国家高企超1.57万家、全国第四。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超1050亿元,其中95%以上来自企业。下一步,我们将从3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做大创新型企业集群。我们坚持增量、存量两手抓,在做大增量上,成立全国首个市级层面的科技招商中心,大力招引高水平人才项目,据统计,全市95%的科创板上市企业、72%的瞪羚、独角兽企业都来自科技招商项目,刚才吴市长也讲到,今年还要新增科技招商项目超1万个。在做优存量上,运用科创指数,开展企业综合评价,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层分类建立培育库,精准施策、集成支持,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底盘”。

二是做强企业创新能力。系统梳理全市400多家实验室、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按产业方向、以科创联盟形式进行整合,全力打造“一产业细分领域一科创联盟”,引导联盟服务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实施有组织科研,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今年我们创新联合体数量将突破200家。加快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全市1.3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特别是外资、港澳台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向创新型企业转型。

三是做优创新生态环境。我们高度重视科技金融,推出“科创指数贷”等金融产品,同时,聚焦研发关键环节、产品首购首用等领域,不断创新保险险种,多管齐下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研发难题。加快打造苏州国际路演中心,帮助企业对接全球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要素。每季度遴选10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通过视频联播方式,展示企业创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企业相互学习借鉴、比学赶超。

创新需要久久为功。苏州是如何围绕创新“全链条”“全周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创新整体效能的?

苏州市科技局局长 徐积明

目前,苏州已与20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合作,近5年我们累计实施产学研项目超1万个,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000亿元、全省第一。我们有个深刻体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关键一跃,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我们重点从成果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发力。

一是突出企业需求端引领。深度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推动全市400多家科研平台开展以需求、应用为导向的技术研发。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器,深度孵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储备未来发展动能。

二是提升成果供给端水平。与全国重点高校院所共建成果转化中心,在一流高校周边设立科创飞地,主动挖掘技术成果,推动项目异地孵化、在苏转化;面向全球,依托全市26家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利用海外资源就近研发、就地孵化,源源不断导入海外高端人才项目。

三是加强转化服务端支撑。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发挥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香港应科院长三角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路演活动, 加快推动成果落地转化。

苏州正在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具体是在哪些产业领域上重点发力,又布局了哪些新兴赛道?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苏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 范建青

苏州正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前一个是制造业的“制”、后一个是智慧的“智”,尽管发音相同,内涵可不一样。

应该说制造业是苏州最大的“看家本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今年,我们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要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提出了“345”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到2026年,GDP超3万亿,形成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跃上5万亿台阶。

目前,苏州立足省“1650”产业体系部署,正在全力打造由10个产业集群和30条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围绕苏州“智造”,重点聚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个方向。一是传统产业以“智”增效。支持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提质焕新,大力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这项工作总体呈现起步早、投入大、覆盖广的特点。早在2016年,我们就开始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全市财政每年投入近20亿元,累计推动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超过3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下一步,我们将以获评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持续加大投入,每年开展1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全力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苏州样板”。二是新兴产业以“智”赋能。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进一步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新兴产业优势。三是未来产业以“智”提速。加快布局光子、量子技术、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积极开辟新赛道,全力在低空经济、智能车联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抢占先机。

最后,借此机会向各位推广一下我们正在打造的“1030产业沙龙”品牌:今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每周六我们都会举办产业沙龙专场活动,旨在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人才、科研机构、金融单位、法律服务机构等常态化交流对接平台,欢迎各界朋友多多关注、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三十周年,请问园区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将在哪些方面聚焦发力?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吴宏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是世界看中国、看江苏、看苏州的重要窗口。2016年以来,实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八连冠”,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当好“探路者”“先行军”“排头兵”。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视察苏州工业园区,要求苏州工业园区“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恰逢园区开发建设三十周年,我们了解到,国务院计划出台文件,支持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赋予园区一批先行先试的政策,中新两国政府计划共同发布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合作愿景、签署在园区开展数字贸易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面向未来,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重点聚焦三个方面,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持续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拓展双向投资、科技创新、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中新合作。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赋能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引领苏州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二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扩大高端人才集聚优势,三年内,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500家,各级科技领军人才总数超5500人。

三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年内,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均突破3000亿元,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更好服务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呈现新动向,吸引外商投资也面临新挑战。下一步,苏州将如何进一步面向全球,招引更多的“创新合伙人”?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苏州市商务局局长 孙建江

苏州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国际资本流动呈现新动向,苏州利用外资面临新挑战。苏州将充分利用开放型经济和制造业优势,不断探索引资新方式、新举措。

一是探索吸引外资新路径。苏州拥有1.8万家外资企业,留存利润是一座可以深挖的“富矿”。我们于2022年出台利润再投资工作举措,已有一大批利润再投资项目获专项激励。接下来,我们将对重点企业建库,做好跟踪服务,推动外资企业留存利润增资扩产。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便利化试点、本外币一体化等政策工具,吸引外资持续加码苏州。

二是推动外资企业深耕转型。外资继续看好苏州、深耕苏州。去年以来,西门子艾闻达中国区总部、康宁药物智能化合成等一大批优质外资项目签约落地。今年3月,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项目“拿地即开工”。总投资20亿元的太古可口可乐项目实现“五证连发”,从签约到开工仅历时8个月。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苏州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产业生态,以及人才、科创优势,推动外资企业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引导在苏外企向金融、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向医疗、养老、文旅、休闲等高质量生活性服务业拓展。

三是打造开放平台新优势。发挥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合作优势,抓住开发建设30周年契机,进一步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战略合作。发挥太仓“德企之乡”,德资企业超500家的集聚优势,进一步拓展对德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打造更大量级德企集群。发挥苏州高新区“日资高地”,日资企业近800家优势,进一步推动日资企业集聚发展。发挥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金改区“双区联动”叠加效应,进一步在产业合作、金融改革创新、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

我们还将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合作,优化我市驻外经贸机构布局,全力构建全球化招商网络。立足大招商、招大商,今年还将派出超200个团组招引更多“创新合伙人”。

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必须要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在这方面,苏州有哪些考虑,下一步有什么举措?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庆文

苏州一直是一座开放包容、拥抱创新的城市。这些年,我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引、集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他们给苏州带来了强劲的创新原力,我们也通过这些深度合作,拓展了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

我们越发认识到,一流的创新生态,就像阳光雨露之于树木,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给足空间和时间,让各类要素协同互动、高效配置,才能培育出一片热带雨林。政府在其中的角色,与其说是做好服务,不如说是与各类创新主体建立起一种开放合作的伙伴关系,实现共同成长。

一是提供畅通的资本对接渠道非常重要。苏州是最早成立天使母基金的城市之一,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科创基金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全市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近3000支。我们将发挥好元禾创投、苏创投、苏高新创投等政府性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集聚更多社会资本加持苏州,精准匹配创新全产业链。

二是提供多元的创新交流平台非常重要。目前,苏州拥有31所大学(研究院),牛津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北大等200多所高校在苏州都建有合作机构。我们将持续扩大与国内外一流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支持联合在地的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参与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重大科技工程和各类科技攻关项目。我们还将进一步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行业联盟、外资研发机构等集聚,办好冷泉港亚洲会议等前沿论坛,持续拓宽国际科学交流合作的新渠道。

三是提供充足的场景应用机会非常重要。苏州拥有海量企业、多元行业,可以说是天然的技术应用沃土。近年来,香港应科院长三角成果转化中心、S-Lake先进技术发展中心、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等一批项目,都在加快建设。我们欢迎各类海内外“硬科技”项目,来到苏州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

四是提供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非常重要。这两年,苏州新办了一个科技商学院,专门就是为了科技人才设立的,每期都会联合顶尖院校,邀请科技、金融等各路大咖来做培训,目的就是帮助科技人才更懂产业、更懂管理,反响特别好、期期爆满。我们将持续瞄准人才的现实关切,在事业、家庭等方面给予悉心关注,帮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战友、点石成金的伯乐。我们还将办好国际精英创业周、科学家日等活动,动态编制更新全球人才地图、创新要素图谱,让更多人才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特别是下个月马上要启幕的国际精英创业周,16年来累计吸引创新创业项目3.5万个。我在这里和大家也做个预热和邀请,欢迎媒体朋友们,届时来苏州采访报道,切身感受一下苏州蓬勃的创新氛围!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江苏新闻频道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尹美又

编辑|小燕

关注

苏州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答记者问 - 天天要闻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申通快递:未来一两年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目标要超越大盘 - 天天要闻

申通快递:未来一两年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目标要超越大盘

“预计未来1至2年内,快递行业(业务量)整体仍将保持双位数的增长速度,申通年内日处理能力突破7500万件。”6月28日,在申通快递(002468)2023年客户开放日间隙,申通快递总裁王文彬在接受媒体群访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前,包裹更加轻量化、碎片化加上逆向物流也在增多,因此快递包裹量的增速大盘还在。受益于网购渗透...
1400亿中金公司换届,董事长薪酬257万,人均超过70万? - 天天要闻

1400亿中金公司换届,董事长薪酬257万,人均超过70万?

【高管】有投行王之称的中金公司在上半年结束前完成了换届工作。中金公司最新公告显示,2023年度股东大会选举陈亮为执行董事,张薇、孔令岩和邓星斌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 吴港平、陆正飞、彼得·诺兰和周禹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耐克跌近20% - 天天要闻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耐克跌近20%

中新经纬6月29日电 美东时间28日(周五),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12%,纳指跌0.71%,标普500指数跌0.41%。来源:Wind科网股多数下跌,Meta跌近3%,亚马逊跌超2%,苹果跌1.63%,谷歌跌近2%,微软跌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