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高质量“出海” 对话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江立勤

2024年05月14日15:45:11 财经 1131

近日,不少企业家随团出访欧洲十分瞩目。当前,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出海、共建“一带一路”等话题热议不断。5月13日,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分享了对相关话题的思考。

中国企业如何高质量“出海” 对话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江立勤 - 天天要闻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图/受访者供图

江立勤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再度活跃,也由产品出海向服务、业务出海转变,要以技术或者产品换市场。中国企业进入“一带一路”市场,可参考合资合作模式,金融服务也要跟上。此外,加强与当地中国商会联系,通过本地化宣传提升中国企业出海的美誉度,实现高质量出海。

中国企业出海再度活跃起来

贝壳财经:以你的观察,目前中国企业出海有哪些特点?

江立勤: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历了几个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企业出海增多,以到欧美并购为主;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开始往东南亚、拉美、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拓展;2015年-2016年企业出海全面开花,到2018年海外投资达到新高点;2020年开始受各方面影响,在2021年进入低谷;直到现在,是一个重塑的过程,中国企业出海再度活跃。

具体来看,现在与前些年的企业出海相比有这些变化,一是原来并购投资,现在开始出现一些退出项目,是一个从投资到投资与退出并举的过程。二是以前的并购是直接收购,近两年“绿地投资”增多。

三是区域变化,以前以欧美为主,大部分是技术、产品、业务型的并购。这两年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区域活跃度更高。四是参与主体变化。以前以央企为主,这两年上市公司民企、地方国资参与增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逐渐活跃。

贝壳财经:与二十年前相比,现阶段中国企业出海时空环境有哪些不同?

江立勤:首先,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企业出海产生一定影响,从企业角度考虑,出海不是简单的市场或者经济行为,更多考虑安全性、区域敏感度等因素。其次,以前企业出海政策驱动比较多,现在更多从市场、经济、环境角度考虑,更市场化。

三是从行业角度来看,以前出海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现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领域也“走出去”,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此外,受当前全球供应链影响,欧美国家相关政策也要求企业在本地化设厂,减少供应链对成本的影响,由产品出海向服务、业务出海转变。

新能源汽车出海需要供应链本地化

贝壳财经:面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挑战,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

江立勤:一是本地化生产、本地化运营,零配件出口,从整车出口变成在当地组装也可以,最终还是需要本地化,本地建厂要求供应链本地化,这方面需要研究解决。

二是汽车上下游产业涉及排放问题,进入欧美市场,当地对ESG要求也比较高,车企也需要把ESG作为重要的指标考虑,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ESG数据库,以符合当地的要求。

三是产品本地化,有时中国产品不一定适应当地要求。比如,电动汽车需要解决高纬度国家冬季电池续航问题。此外,配套的金融服务需要跟上,因为海外汽车消费有金融公司提供分期的低息贷款甚至无息贷款,帮助拉动汽车消费。中国车企出海金融服务也要适应当地消费习惯。

贝壳财经:在成熟的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出海应该如何做好功课?

江立勤:首先,要对当地市场环境调研和把握,尤其是未来政府动向对双边关系的影响。其次,市场进入的策略也很重要,不管是欧美市场还是新兴市场,进入市场的时机、方式需要考量,是新建公司,还是并购企业导入技术和产品,要更多从企业自身战略发展角度出发。

此外,欧美国家比较注重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如何融入当地,也需要研究。最后,产品品质可靠性也很重要,欧美市场对产品质量以及耐受度要求很高,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

出海“一带一路”:可参考合资合作模式,金融服务跟上

贝壳财经:面对“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中国企业出海有哪些机遇?

江立勤: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投资机会,比如传统的资源类、基础设施类、农业类,企业出海可以共享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口红利。

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有一定逻辑关系,有投资前景。另一方面,通过人口红利,帮助企业更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把重塑供应链和融入当地市场结合起来。

贝壳财经:中国企业出海“一带一路”,可能面对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江立勤: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差异,进入当地市场需要了解当地市场和营商环境,把前期调研工作做得扎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传统的投资并购不一定成立,建议参考当年外资企业进中国,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展开,找到一个比较熟悉当地市场、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政府关系比较好的合作伙伴,是不错的选择。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单独解决融资与外汇的问题,要鼓励金融服务出海,因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要给实体经济提供配套服务。实体经济出海,规模到一定程度后,对金融的需求也会更多,这方面需要着重研究解决。

人才本地化,这些年中国人遍布全球各地,要把当地的中国人才网络建立起来。 最后,目前合规风险管控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企业海外运营越来越多,不可避免与当地税务、金融机构打交道,要关注当地政策、法律的变化,提升合规风险控制水平。

以技术或者产品换市场,提升当地宣传水平

贝壳财经:在全球视野下,中国相关产能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市场?

江立勤:改革开放时,中国有一句话叫“以市场换技术”,让欧美企业把好的产品和技术拿到中国落地生根,帮助我们产业发展。现在我们进入海外市场的逻辑应该也一样,以技术或者产品换市场。

我们今年调研,有些企业海外业务表现不错,与中国市场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现在更多要靠业务多元化、国际化,对冲不同市场的风险。

贝壳财经: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谁更乐意看到技术出海、供应链出海?

江立勤:不管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都希望把产业带来。从企业角度来看,需要考虑供应商愿不愿意一起“走出去”,尤其在新兴经济体,确实会面临一些挑战,企业还没到一定规模时,很难要求供应商一起过去,因为光靠单家订单量可能无法支持供应商投资的经济性。欧美配套体系相对更加成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配套体系还没有那么成熟,企业出海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判断。

贝壳财经:中国企业如何做到高质量出海、高水平出海?提升美誉度与影响力?

江立勤:首先,企业自身需要有体系化建设。之前国央企出海平台较为分散,这几年很多都整合到一个海外平台。民企出海的体系化、规范化还不够,平台整合有助于海外投资体系建立,包括战略制定、管理运营、风险应对。

其次,对产品质量的管控。如何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很重要,还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发挥当地商会作用,这些民间组织能够帮助快速了解当地市场的情况,以及问题应对。企业之间还要避免价格战

当然,国家也要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比如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出现政权更迭时,能够有效保护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利益。

最后,企业出海需要本地化宣传,让“本地人讲本地事”,可以找当地导演、演员,以当地的叙事逻辑拍摄宣传片,在当地电视台播放,提升在当地的认可度。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也要加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李铮

校对 刘军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龙江证监局对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等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黑龙江证监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宝岛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偿还向哈尔滨湖时商贸有限公司、哈尔滨双笙商贸有限公司、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