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董明珠!4亿股权被质押,深陷造车黑洞

2023年05月05日20:28:02 财经 1693

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白色家电千亿大白马,格力电器直接一字跌停!

而在市场上都关注其业绩、分红不及预期,导致格力股价下挫,险些跌停的时候,另一个更为危险的信号,险些被忽略:

董明珠持有的1150万股股份遭到冻结,市值约4.07亿。

失意董明珠!4亿股权被质押,深陷造车黑洞 - 天天要闻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在2022年中,董明珠直接持有的格力电器股票,没有冻结和质押的情况。也就是说,

不过,据格力最新公告,董明珠股份状态显示“冻结”其实是信息存在录入错误,更正后董明珠女士的股份状态填写为“质押”。

没想到,像格力电器这样的千亿上市公司,也会发生如此离谱的“乌龙”事件,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其实,据第一财经报道,董明珠在去年也曾质押过格力电器的股票,后解质。一般来说,股权质押、冻结和个人债务问题有关。虽然格力电器并未解释董明珠股权质押的原因,但另一边,银隆新能源(现已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的财务数据显示,格力和她仍深陷当年造车业务所埋下的“坑”。

1 为造车,当年不惜自掏腰包

2016年,造车之风正在国内吹得正盛。跨界造车,成为潮流。彼时,最受关注的新势力们,除了如今的造车“三傻”,还有贾跃亭法拉第未来

这时,手机还没造明白的董明珠,又盯上了造车。

当时,董明珠非常看好银隆的实力,尤其是他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认为其可以与比亚迪特斯拉三分天下,对造车亦有巨大的帮助,于是决定让格力收购珠海银隆

2016年,格力电器曾拟定一份投资方案,将以130亿元的高价,全资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但这一方案最终遭到部分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没有成功通过。

格力收购不成,董明珠决定:自掏腰包,入股珠海银隆。

董明珠不仅自己拿出了10亿,入股珠海银隆,还拉上了王健林刘强东等人强强联合,共计出资了30亿,拿下珠海银隆22.388%股权。

失意董明珠!4亿股权被质押,深陷造车黑洞 - 天天要闻

之后,董明珠又在2017年连续两次增持银隆,持股比上升至17.46%。但增持却付出巨大的代价。董明珠曾表示,为了投资银隆已压上了全部身家,甚至还不惜举债。

但被董明珠承载造车梦的银隆新能源,最终却成了一个大窟窿,落得一地鸡毛。

2017年年底、2018年初,银隆新能源相继被媒体爆出拖欠供应商货款、工厂停工的消息,暴露出公司内部管理的缺失。

“我之前意识到银隆的管理有问题,不过确实没想到管理问题这么严重”,意识到了银隆内部的问题后,董明珠便想要整顿银隆,但却触碰到了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等人的利益,双方爆发股权纷争。

2018年11月,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公司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目前已经提起民事诉讼,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魏银仓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立即对银隆声明作出回应,称已经起诉董明珠。

双方互相指责。直到2019年4月,事件终于迎来官方落锤:

珠海银隆发布公告称,大股东魏银仓及孙国华等人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元,共涉及四项刑事案件和三项民事案件。经确认,大股东魏银仓身处美国,孙国华等6人已被刑事拘留,部分与刑事控告事项有关的人员也已失联。

2 银隆亏损扩大,净资产大幅缩水

兜兜转转,银隆最终还是被格力收入囊中。

2021年8月,格力电器以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绕开股东大会,以18.28亿的价格成功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同年11月,银隆新能源官宣更名“格力钛”,正式成为格力电器控股的子公司。

失意董明珠!4亿股权被质押,深陷造车黑洞 - 天天要闻

但此时,银隆新能源的估值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2016年,在董明珠等人投资30亿获得22.388%股权时,银隆的估值还高达大约134亿,董小姐手中的17.46%股权价值23.4亿,但到了2021年,根据拍卖信息推算,银隆新能源的估值已经降至60亿,董小姐持有的股权价值缩水到10.48亿,跟5年前比,亏了近13亿。

前文提到,董明珠当时为了投资银隆,押上了全部身家,甚至举债。虽然其本人没有透露过具体的举债数额,但在2020年,自媒体地产情报站在一篇文章中称,董明珠在用格力的分红还债。

而且,格力钛被格力电器控股后,表现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不仅亏损在扩大,而且净资产也在缩水。

2022年,格力钛的亏损从去年同期的3.21亿,扩大到19.05亿;而期末的净资产,从年初的21.48亿,缩水到只剩下2.38亿(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2022年期初净资产=272.82-251.34=21.48;2022年期末净资产=250.24-247.86=2.38)

失意董明珠!4亿股权被质押,深陷造车黑洞 - 天天要闻

算下来,格力当初拍下来的30.47%股权,对应净资产已经亏掉了17.55亿,只剩下7251.86万元。

董明珠就更惨了。按照如今的净资产计算,董明珠手中17.46%股权对应下来的净资产只剩下4155.48万。相对最初的23.4亿估值,亏了20个亿,只剩下零头了。

钱是实实在在的亏了,那么董明珠的造车梦实现了吗?现实也是一言难尽。

银隆汽车顺利造出来了,但市场却并不买单。银隆新能源首款MPV车型——银隆艾菲在市场上销量惨淡,2019年销量仅2708辆。2021年销量一度回升,但到了2022年销量又有回落。客车方面,据中国客车信息网统计,2022年,格力钛新能源在我国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第12,销量1736辆,同比下降14.27%,市场份额仅2.82%。

3 多元化受挫

格力空调业务也被赶超

从手机、到造车,格力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多元化的道路,但始终收效甚微。从财报来看,2022年,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营收业务依旧来自空调业务。空调业务的营收高达1348.59亿,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71.36%。

而被寄予厚望的绿色能源、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业务,2022年营收分别为47.01亿、45.68亿和4.32亿,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9%、2.42%和0.23%,营收占比依旧不高。

而去年整体的业绩,甚至还在“原地踏步”。财报显示,2022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为1901.51亿,同比增长0.26%;实现净利润为245.07亿,同比增长6.26%。

拆分季度业绩来看,格力单季度营收还出现大幅下滑。2022年第四季度格力电器期内营收为418亿元,下滑了16.56%;归母净利润为62亿元,下滑了16.4%。

营收规模上,格力也与“白色家电三巨头”的另外二者,美的、海尔,进一步拉大距离。

财报显示,美的集团2022年实现营收3439亿元、同比增长0.78%,归母净利润295.54亿元、同比增长3.42%;一季度实现营收962.63亿元、同比增长6.5%,归母净利润80.42亿元、同比增长12.03%。海尔智家2022年实现营收2435亿元、同比增长7.22%,归母净利润147.11亿元、同比增长12.47%;一季度实现营收650.66亿元、同比增长8.02%,归母净利润39.71亿元、同比增长12.59%。

2023一季度数据对比尤为惨烈。今年一季度,格力的营收约占美的集团营收的38.26%、海尔智家的54.50%。

就连格力最核心的空调业务,也被美的赶超了。2022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收入1348.59亿元,同比增长2.39%;美的集团暖通空调业务收入为1506.35亿元,同比增长6.17%。

格力的增长瓶颈,如今也是董明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源自深蓝财经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仅1699史低的骁龙8 Gen3直屏旗舰机,太刺激了! - 天天要闻

仅1699史低的骁龙8 Gen3直屏旗舰机,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说了,本月会有一大波的新机发布,均搭载高通和联发科的新处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骁龙8s Gen4机型众多。不过对于骁龙8s Gen4新机的定价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批新机会比较尴尬,因为骁龙8s Gen4的性能处于不上不下的水平
强悍性能和智慧体验并驾齐驱 OPPO Pad 4 Pro评测 - 天天要闻

强悍性能和智慧体验并驾齐驱 OPPO Pad 4 Pro评测

纵观近两年手机市场,在性能上格外内卷,就连3000元左右的中端机型也会配上当年最新的旗舰处理器。反观平板电脑市场,基本上都是选择的当年中端处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舰处理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和它的产品定位有关系,不少厂商认为平板电脑还是以轻办公和娱乐为主,
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如果这也能审核过,那我也可以发! - 天天要闻

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如果这也能审核过,那我也可以发!

扭归扭,打归打,打完我们还是一对儿看着不太像是P的卖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觉实在太惨了一点如今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请不要灌酒,否则后果堪忧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觑白子取得了碾压优势小孩哥:别闹了我都尴尬死了不要在马路上放飞气球场面似乎有点羞耻?冲着这发型也得加点工资当
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正式投产 - 天天要闻

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正式投产

近日,上美科技园智慧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美妆行业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该智慧工厂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作为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每日产能高达200万瓶,其全流程AI智能化生产体系备受瞩目。
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如何监控与调整,以确保目标达成? - 天天要闻

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如何监控与调整,以确保目标达成?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战略实施是关乎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环节。它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长途旅行,企业设定的战略目标是目的地,而战略实施则是通往目的地的具体行程。然而,这并非是一条坦途,途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竞争对手虎视眈眈,技术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