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智谷趋势pro(id:zgtrendplus) | 夏虫
全中国都在期盼一场能够全面激活经济的盛会。
于是,我们就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
广交会热闹依旧。不过,这个以出口著称的“中国第一展”,三年归来,变化不小。
由于中国与西方的国际航班恢复最为缓慢,让现场的俄罗斯、东南亚面孔显得比较突出;中国内地客商罕见成为大主角;参展的门槛降低了不少,抢订单弥漫在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背后,都是什么信号?
世界确实流动了起来,但不是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个常态。
广交会依旧热闹,在经济下行的阴影下,甚至更加牵动人心。但也多了很多不寻常。最常被提及的一点,欧美客商不再那么突出。
央视财经报道,广交会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入境客流量快速攀升。有数据显示,前一周飞往广州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15%,境外城市出发飞往广州的机票预订量增长超10倍。
215%,10倍,这两个都是足以让人感到振奋的数字。
但如果把对比的基数放到疫情前,或许会观测到不一样的情况。
今年1月8日开始,中国民航局就按照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的安排受理中外航空公司关于恢复和增加国际客运航班的申请,推进国际客运航班恢复。
3月底一周的国际客运航班量达到2021班,是实行“乙类乙管”前一周的4.2倍,但也仅仅是疫情前的26.5%。
更具体一点,即使是在对国际航班有着极大需求的广交会期间(主要是4月份),中国国际航班的数量依旧跟2019年有着较大差距。
深耕航空领域的公众号@李及李,统计了2019年全年,北上广港四座城市周均国际航班的数量,并将其与2023年4月的周均数据进行对比。
数据显示,2023年4月周均国际航班与疫情前相比,广州周均仅有373趟国际航班,与疫情前近千趟相比,恢复率仅为38%,不及2019年的四成。
图源:@李及李
当然,很多客商不仅仅是直飞广州,也会考虑先飞香港中转。但饶是香港,其4月周均国际航班也堪堪达到疫情前的一半,恢复率为48.5%。
尤其是中美直飞航班,目前为止保持每周24个,没有增班,往返单价也保持在超万元的高水平。
因此,受制于国际航班的数量,今年春季广交会线下参展的海外客商,尤其是欧美客商占比其实并不太多。
这一点从开展首日进场人次数据也可见一斑。总人次37万,其中外国人6.7万,占比18%。反观线上参加人数41万,外国人独占28万,高达68%的占比。
所以,尽管广州贴心地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专门为来参加广交会的海外客商设立了“落地签”服务,也难以扭转这一趋势。
除了淄博的烧烤摊,洛阳的牡丹花,云南的泼水节,全国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广州琶洲。
除了热闹,还牵动着全国产业界的心。
下面这张图,不是春运,也不是早晚高峰期的广州地铁,而是人挤人的广交会现场。
图源:网络
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在广州举行。从2020年始,广交会就开始了大规模线下转线上,连续6届在网上举办。
而今年,广交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其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广交会。
憋了足足三年,全国的外贸人这几天都坐不住了,他们带着高涨的赚钱热情冲进广交会,几乎要把会场挤爆。
这是排着队等待办证进场的广交会门口,到处都是呜呜泱泱的人头,队伍一眼看不到边。
图源:网络
这种排队的盛况,还不只局限在门口的这一小段路。有网友晒出了广交会展馆远景照,远远看去,周边都塞满了排队的车流,蜿蜒近千米。
图源:网络
人流,物流,钱流,信息流,此刻沿着广交会展馆都流动起来了。不少排了几个小时队就为了办证的“老广交”们,都在社交媒体平台感慨,“时隔三年,盛况空前”。
图源:网络
光是广交会开展首日,全天进场人次就高达37万。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广交会首期(4月15-19日),广州地区的住宿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0%。价格也水涨船高,基本都维持在千元以上,较平时翻倍。
甚至还有些参展商不惜以五倍价格找黄牛办证,就为了加入这场久别三年的线下盛宴,为今年拉单新增一点希望。
前段时间,商务部针对2万家参展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外需下降、订单不足成了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过去几年外贸承压的阴影下,时下中国正在呼唤一场激活经济的盛会。广交会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线下会展活动,无疑承载了中国外贸人对经济复苏最厚重的期待。
万商云集,人山人海的展会照片下,一个热评被顶到了前头:“真好!这是好几年来,第一次感受到世界又流动起来了。”
历经60多年风吹雨打的广交会,作为国际关系的窗口,确实非常忠实地反映了当下政治格局微妙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每日新闻》在广州的特派记者1972年发回的报道中提到,“(广交会)最大的话题是美国企业参加”。
美国《洛杉矶时报》也观察到广交会邀请了12家美国进出口公司,他们认为,“中国向美国商人打开了大门”。
而今年,行走在场馆里的人员面孔,也在透露不可明察的信息。
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双循环到内循环,转折的端倪,已经隐隐浮现。
将近82%的参展人均为中国企业,不乏对“内循环主导”的规划与期待,希望以此补足海外需求不振的缺口。
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
从现场反响来看,欧美客商数量有所减少,但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客商数量增加,这一点跟国际航班的不均衡恢复相一致。海关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均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东盟五国2023年经济增速为4.9%,高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1.1%。可见,东盟国家的内需走强,也很好支撑了我国出口。
在这个背景下,今年的元首频繁访华也显得大有深意。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接待了两位外国元首,分别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法国总统马克龙。
从东盟国家到欧盟国家,对于中国经济能够拉动全球增长还是有着较高的期待。
广交会的使命,始终是建立起交流的桥梁。而桥梁另一边的更替,也只是时代变化的一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