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涨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2023年02月06日18:26:05 财经 1268

2月6日涨停分析

指数低开震荡,个股跌多涨少,以ChatGPT为首热点题材继续活跃,汉王科技6连板,科创板海天瑞声、云从科技双双涨停,为兔年首批翻倍的个股。充电桩受利好消息刺激早盘冲高,信创概念股冲高回落,北京数据特区概念盘中发酵,国资云、东数西算等板块也有不错表现,有色金属、医药医疗、光伏、芯片等方向跌幅居前。今日收盘,沪指跌0.76%,深成指跌1.18%,创业板指跌1.4%;两市收涨个股近1800只,收跌个股近3000只;两市成交额合计8747亿元,较上个交易日降低399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5.43亿元,其中沪市净买入13.14亿元,深市净卖出18.57亿元。

每日涨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 天天要闻

每日涨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 天天要闻

市场主线:大小盘分化加剧 重点留意热门板块轮动中的结构性机会

今日早盘市场延续回调整理走势,两市超3300家个股下跌,三大股指均跌超1%。从盘面中来看,chatGPT概念引领人工智能板块延续近期强势,充电桩则受到消息面利好而逆势上涨,信创方向则呈现较为明显冲高回落态势。此外CXO、白酒、有色等权重板块跌幅居前,市场整体黄白线分化明显,当前主要的赚钱效应仍集中在短线题材热点之中,故在指数回调整理的过程中应对上仍重点留意热点轮动中结构性机会。

每日涨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 天天要闻

今日共36股涨停,连板股总数9只,14股封板未遂,封板率为72%(不含ST股、退市股及未开板新股)。个股方面,人工智能板块汉王科技6板、云从科技科创板6天3板、川大智胜6天4板、天娱数科4天3板,并购重组的中航电测创业板3板,充电桩板块华锋股份2板、英可瑞创业板首板,元宇宙概念股捷荣技术2板、广博股份2板,数字经济板块华塑控股3天2板、南兴股份3天2板。今日收涨个股1823只,收跌个股2870只。

每日涨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 天天要闻

#金粉社区##财经##股票##今日复盘##我要上头条#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成大器者,必须经历的三项修炼 - 天天要闻

成大器者,必须经历的三项修炼

导语: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经历三项的修炼。是哪三项修炼呢?本文与大家探讨。最近,和企业家朋友聊天,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大家都不怎么谈增长目标了,都在说要向内看,做好管理。这是好事。外部环境越困难,就越要向内看,练好基本功。
暴跌712亿!康方生物美国合作方,跌惨了 - 天天要闻

暴跌712亿!康方生物美国合作方,跌惨了

阴霾散去,中国的创新药企又往前走了一大截。 4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康方生物(HK9926)宣布, 派安普利(商品名:安尼可)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两项适应症,用于治疗晚期....
特朗普的“服软”背后:中美贸易战的最新变局与中国经济的韧性 - 天天要闻

特朗普的“服软”背后:中美贸易战的最新变局与中国经济的韧性

在全球贸易格局的风云变幻中,中美贸易战一直是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焦点。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NBC)节目采访时的一番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表示“愿在某个时候”降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因为当前的高关税已经让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贸易往来陷入僵局。这究竟是特朗普的权宜之计,还是中美...
最新,归属净利润最高的103强个股! - 天天要闻

最新,归属净利润最高的103强个股!

序股票名称最新价(元)成交量成交额换手率%归属净利润1工商银行7.01645万45.47亿0.24842亿2建设银行9.06224万20.38亿2.34834亿3农业银行5.42656万35.56亿0.21719亿4中国银行5.53311万
债务重组协议签署及股权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 - 天天要闻

债务重组协议签署及股权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

一、蒙草生态:喜获"绿色长城"建设入场券蒙草生态联合体,以2.04亿元中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防沙治沙锁边工程,将在蒙甘边境筑起一道抵御黄沙的生态屏障,让"三北"防护林工程再添璀璨明珠。二、领湃科技:储能赛道再落关键一子旗下领湃储能与新疆科汇电
理财公司披露“成绩单”,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 天天要闻

理财公司披露“成绩单”,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4月30日,兴银理财、光大理财、苏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披露2024年度报告,行业经营情况浮出水面。数据显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部分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速突破20%。经营数据亮眼从净利润指标来看,股份行理财公司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
年轻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 天天要闻

年轻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消费主义陷阱如同隐形的漩涡,悄然吞噬着年轻人的财务健康与精神世界。它通过广告轰炸、社交媒体渲染、金融工具诱导,将“买买买”包装成生活意义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