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16条全方位加持,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

2022年11月14日22:15:02 财经 1531

一个壮汉,挑开一条主血管,造血能力再强,也得死。如果把咽喉卡住,一会就挂了。这就是流动性。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早已经发展成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资金的流动性极其重要,当房地产调控把金融的口子封死的时候,其实就是搞流动性。别说房地产行业,绝大多数行业都扛不住。

为什么要调控?因为房住不炒,房子有了金融属性,房价太高了,有泡沫。既然如此,降低房价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增加供给。

但是我们的调控很有意思,每次都是限购限售,一方面压制需求,扭曲了市场价格,一方面控制土地供给,人为造成供给不足。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土地能卖出高价格,土地财政的危害由此而来。

土地是政府提供的,资金是银行提供的,房子是房地产公司负责开发的,卖给了想买房的人,买房的人就两个想法:自己住,或者待价而沽。

这个模式里面房地产公司是个大冤种,承担了最大的风险,累死累活干货,其实没赚到几个钱,赚的钱都拿去买地皮了,绝大多数房地产公司常年现金流紧张。

了解了房地产行业的背景,我们再看房地产调控和这次金融全方位支持房地产的本质。

既然房价太高了,要调控,怎么调?取决于现在房地产的时代背景,有两个,一个是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这里的核心是居住需求,因为金融属性也是建立在这上面。

居住属性主要是城镇化,说再直白点,城市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但是我们的人口结构非常不好,新生儿不足,能来城市的已经来了,不能来的就算继续来,速度也会慢很多,而且来了城市,睁开眼就要花钱,得有工作啊,有工作就是有产业,有产业就得有需求。

需求就是三驾马车,基建已经没多少空间,出口基数很高了,而且有风险,内需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短期看,甚至中期看,都不是有很大的潜力。

前两年一直鼓吹六个钱包,六个钱包都没了,用什么去消费?

金融16条全方位加持,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 - 天天要闻


所以这个调控是这样的:如果调高,国内有限的需求很快就会枯竭,且地球人都知道的风险有可能快速崩溃,后患无穷,所以不能调高。那么调低呢,好勒,国内现在的房地产产能大概一年1200万套新房左右,五年搞出来6000万套,三口之家就是1.8亿人口,居住需求是真不大了,如果房价跌了,金融需求还能撑多久?房跌之下无刚需,一年亏几万十几万的,就算是刚需也要犹豫了。这就是调控的难点。

我们看过去两年的房地产调控,一会不让涨,一会不让跌,是不是很搞笑?其本质是不让跌,但是不涨的话,流动性就没了。流动性没了,所谓不跌的价格有什么意义?

我们还有个特点,就是一二线其实还是可以涨的,但是会一步到位,而且弄死三四五线。三四五线呢,你随便搞,它也涨不动,因为居住需求这个核心被满足了,一句话:市面上真不缺房子。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今天,对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弊大于利,这点我觉得不需要争论吧。庙堂之上也是想解决问题,我知道调控很难,走钢丝呗,已经尾大不掉了,没办法啊,但是你直接把整个行业搞死是怎么想的?

融资渠道堵死了,就像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总说的,这样搞下去,没有一家民营地产商能活下去。

地产分为国企和民营,搞了这么多年,一个融资,国企的资金成本比民用企业低多了,而且融资渠道多,这个怎么竞争?

问题是整个房地产规模太大了,2021年房地产销售规模突破18万亿,这个巨量的市场,国企房地产商根本吃不下!如果把民营彻底踢出去,剩下的国企们玩得转吗?

地产行业的“假性猝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烂尾楼,然后新房卖不出去,房地产行业现金流急剧恶化,形成更大规模的烂尾楼,无解之局,而每一套烂尾的新房背后都牵着一个家庭!上下游、银行、保险等都跑不了。

形势已经极其严峻,不然能让一个强势的人改变主意?

为解决钱的问题,郑州与国开行签订了3000亿元协议,其中1600亿用于货币棚改,收购现有安置房、房票等机制来缓解开发商流动性。这是一个郑州需要的钱钱,还不见得能全部解决问题。房地产公司不能死,必须活着,把房子盖完,不然窟窿太大了。


当年打压多疯狂,现在抢救就有多巅峰,连预售监管资金都可以商量。

金融16条全方位加持,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 - 天天要闻

这里提到的一个是流动性,本文一直在讲流动性,怎么理解流动性,我们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偏远的小镇,居民欠了连还债,都追着对方要钱,都要不到钱。这天,来了一个外地人,外地人来到一家饭馆,拿出一千块钱说要吃顿饭,饭馆老板马上把这一千块钱钱还给了肉店老板,肉店老板转手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养殖场老板,养殖场老板也转手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饲料店老板,饲料店老板转手也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饭馆老板。这时外地人说有事要马上走,不能吃饭了,又把钱拿走了。

这时,钱还是被外地人带走了,但所有人都不欠别人的债了。这就叫流动性。

有了流动性,房地产公司一时半会就死不了:房子可以继续盖完,借的钱可以换上,大家多开心啊。

回到本文的主题: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是什么?

其实还是老问题:如果继续运转5年,至少5000万套新房,那就是1.5亿人口的需求,你去哪里给我偷人?房价已经这么高了,如果暴涨就是死,不涨没人买。房地产税必将出台。土地财政的模式下,会继续榨干房地产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房地产公司就是干粗、累、脏活的工具罢了。等等。

忽然想到一个事情,今天和一个微信好友聊天,我劝他从我这里买个储蓄险,三十年,复利3.5%,如果投入1000万,三十年后就是2806万,没有税,绝对安全,债务隔离,还是自己孩子的婚前财产。

但是如果买房呢,现在1000万的房子,30年后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是好房子,30年后可能5000万,1亿都有可能,但是如果是坏房子,30年后,能卖出去500万吗?

市场上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可惜的是好房子占总房子的比例是一定的。希望这些开发商有点良心,造一些高品质的房子,让大家花了钱有点享受吧,虽然我认为商业中良心这个东西不是很可靠。

要说这次房地产救市,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保险了,银行的特定决定了他们注定无法从这场泡沫全身而退,而保险行业则可以边打边退,慢慢把债权都变现,股权找机会除掉,远离这颗炸弹

对于买房的人来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能坚持“房住不炒”,立足于安家立业,买到心仪的房子就是最好的。

对于股权投资者,可以好好想想,本轮救市结束后,你持有的公司未来在哪里?现金流在哪里?价值在哪里?

好好想想吧。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成大器者,必须经历的三项修炼 - 天天要闻

成大器者,必须经历的三项修炼

导语: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经历三项的修炼。是哪三项修炼呢?本文与大家探讨。最近,和企业家朋友聊天,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大家都不怎么谈增长目标了,都在说要向内看,做好管理。这是好事。外部环境越困难,就越要向内看,练好基本功。
暴跌712亿!康方生物美国合作方,跌惨了 - 天天要闻

暴跌712亿!康方生物美国合作方,跌惨了

阴霾散去,中国的创新药企又往前走了一大截。 4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康方生物(HK9926)宣布, 派安普利(商品名:安尼可)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两项适应症,用于治疗晚期....
特朗普的“服软”背后:中美贸易战的最新变局与中国经济的韧性 - 天天要闻

特朗普的“服软”背后:中美贸易战的最新变局与中国经济的韧性

在全球贸易格局的风云变幻中,中美贸易战一直是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焦点。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NBC)节目采访时的一番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表示“愿在某个时候”降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因为当前的高关税已经让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贸易往来陷入僵局。这究竟是特朗普的权宜之计,还是中美...
最新,归属净利润最高的103强个股! - 天天要闻

最新,归属净利润最高的103强个股!

序股票名称最新价(元)成交量成交额换手率%归属净利润1工商银行7.01645万45.47亿0.24842亿2建设银行9.06224万20.38亿2.34834亿3农业银行5.42656万35.56亿0.21719亿4中国银行5.53311万
债务重组协议签署及股权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 - 天天要闻

债务重组协议签署及股权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

一、蒙草生态:喜获"绿色长城"建设入场券蒙草生态联合体,以2.04亿元中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防沙治沙锁边工程,将在蒙甘边境筑起一道抵御黄沙的生态屏障,让"三北"防护林工程再添璀璨明珠。二、领湃科技:储能赛道再落关键一子旗下领湃储能与新疆科汇电
理财公司披露“成绩单”,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 天天要闻

理财公司披露“成绩单”,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4月30日,兴银理财、光大理财、苏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披露2024年度报告,行业经营情况浮出水面。数据显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部分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速突破20%。经营数据亮眼从净利润指标来看,股份行理财公司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
年轻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 天天要闻

年轻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消费主义陷阱如同隐形的漩涡,悄然吞噬着年轻人的财务健康与精神世界。它通过广告轰炸、社交媒体渲染、金融工具诱导,将“买买买”包装成生活意义的源泉。